版本:
相关试卷
-
1、1995年3月,欧盟委员会公布的《绿皮书》指出:“当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占其贸易总额的 60%时,使用统一货币就十分必要。”据此推断,欧元的产生( )A、取代了美元的国际地位 B、适应了欧盟经济发展的需要 C、标志着欧洲联盟的诞生 D、象征着欧洲联合成一个国家
-
2、以下年代尺的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与解体的时间段是( )A、A B、B C、C D、D
-
3、变式: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标志这种局面在欧洲基本形成的事件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D、杜鲁门主义出台
-
4、漫画具有针砭时弊的社会批判功能,富含历史文化价值。下列漫画反映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铁幕演说”的发表 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
5、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
-
6、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
-
7、“铁幕演说”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
-
8、千年大变局,革新求生存。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读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时,做了三张书摘。阅读书摘,回答问题。
以新卫旧 破旧立新 除旧布新 洋务运动……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其核心或主导的东西可归为二端:(一)在这个过程中所建立的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经过庚子(注:1900年)以来十年的千曲万折之后,历史在革命、改良、民变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间终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革命派以一往无前之气……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 “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从以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下挣脱出来………他们高扬科学和民主精神……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一页。 (1)、“以新卫旧”的洋务运动以什么为旗号?其“本来意愿”是什么?(2)、“破旧立新”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如何体现出“破旧立新”?(3)、结合“除旧布新”中的内容,说说“‘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4)、综合三张书摘,梳理归纳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历程。 -
9、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同学们研究辛亥革命时发现各界在武昌起义爆发后的态度有所不同。
材料一 清政府的话:大意是革命军勾结在一起,要尽早扑灭,防止革命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材料二 各国使馆人员的话:大意是你们革命军英明勇武,表示会保护各国人民的财产和权利⋯⋯,我们将严守中立态度。
材料三 孙中山接受采访:虽然武昌起义,我们革命军准备不是很充分,但是由于全国各省都在纷纷响应,以及我们革命军非常英勇,所以说我支持,然后他们会胜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武昌起义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总结各国对武昌起义的态度。(3)、根据材料三,判断孙中山对起义态势持乐观态度的原因有( )(双选,)A、起义准备充分 B、阻挠势力不多 C、各省纷纷响应 D、军队作战勇猛(4)、各方对于武昌起义的爆发存在不同的态度,根据材料,分析原因。 -
10、维恩图是一种关系型图表,可以很好地用其比较历史事件。如图所示,重叠部分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应填写( )A、扶清灭洋 B、自强求富 C、三民主义 D、救亡图存
-
11、《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是主要撰稿人。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陈独秀——《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鲁迅——《文学革命论》 C、李大钊——《敬告青年》 D、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
12、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以下史实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启蒙运动
②苏维埃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③新文化运动
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如图是1895—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图。根据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说法合理的是( )A、应该是对的。因为这个图表出自一位学者的著作 B、这个数据不对。1919年不可能增加这么多的报刊 C、这个数据是对的。戊戌变法中需要大力宣传新思想 D、这是符合史实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出现大量报刊
-
14、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基于这一认识( )A、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C、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
15、下图反映了袁世凯复辟帝制梦碎,直接导致其梦碎的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护国战争
-
16、“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该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A、列强瓜分中国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军阀割据纷争 D、国民政府的腐败
-
17、下侧漫画体现了创作者对辛亥革命的理解。该漫画意在( )A、肯定武昌起义的进步意义 B、显示出孙中山的历史地位 C、反映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D、客观评价辛亥革命的成败
-
1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与这一规定体现的原则相同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国《人权宣言》 D、法国《拿破仑法典》
-
19、某校九年级(1)班在举行辛亥革命纪念活动时,将全班同学分为东京组、武汉组、广州组、南京组等,以小组为单位举行系列主题活动。其中“南京组”的主题应确立为( )A、构想共和 B、浴血共和 C、缔造共和 D、维护共和
-
20、1911年,上海的一首竹枝词写道:“武昌起义众心惊,报馆齐张革命声。争向门前探捷报,望平街上路难行⋯⋯但看某城光复矣,眉飞色舞竟忘餐。”这表现出民众( )A、推动了义和团运动的发展 B、支持辛亥革命 C、反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声援北伐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