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
- 浙江省嘉兴市稚川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三次独立作业测试
-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二次阶段检测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部分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作为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我国的耕地数量不足,而总体质量状况也较差。近年来,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低迷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猛涨,耕地撂荒面积与日俱增,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安全。图为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图和2000~2007年我国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
(1)、2000~2007年我国耕地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各类土地中面积增加最多的是。(2)、农村耕地撂荒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耕地收益。(3)、针对当前我国农村耕地撂荒现象,请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并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提升耕地地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材料二:“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比重示意图”(图1)和“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图”(图2)。

(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多样或单一)。(2)、图1中难以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是;占比例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适合发展业。(3)、图2中①是以(水田或旱地)为主的耕地,②是以(水田或旱地)为主的耕地;其中②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或非季风区)。(4)、我国耕地所占比例小,因此我们把“十分珍情、合理”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
3、阅读材料和“南水北调线路图”,回答问题。
材料: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时间上看,我国大部分地区季节降水丰沛,水资源较为丰富,从空间上看,我国水资源。(2)、如图所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运河北上到达京津唐地区。(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把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和西北地区。 -
4、“家中有粮,心中不慌”。为确保粮食安全,国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及相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所示土地问题主要存在于( )土地类型中。A、① B、② C、③ D、④(2)、结合图文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土地类型齐全,空间分布平衡 B、可大力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C、弃牧毁草开荒,改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的现状 D、加强耕地保护立法,严禁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
5、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示意图和世界四个国家耕地总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统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土地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地类型齐全 B、可利用草地占比最大 C、耕地比重最小 D、难以利用土地比重较大(2)、据图分析,中国的耕地总面积不少,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很少,最主要的原因是( )A、人口众多 B、自然灾害频发 C、耕地质量差 D、科技落后(3)、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为解决粮食问题,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B、把草原、山坡开垦为耕地 C、提高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 D、对农田加大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粮食产量 -
6、读漫画,图中反映的问题在我国十分突出,其解决途径主要有( )

①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②跨流域调水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④制定矿产资源保护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7、2021年11月30日,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古城镇蒋集水库“渔光互补”光伏电站一期正式并网发电。(下图为新华社拍摄的该项工程照片)。“渔光互补”是指渔业养殖与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发电新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渔光互补”生产模式的最大优势是()A、提高渔业产量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减少鱼塘蒸发量 D、提高太阳能发电率(2)、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是()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充分利用草地和山地来种植粮食 C、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D、毁林开荒 -
8、下列有关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禁止沿海地区海盐的生产 B、禁止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C、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努力做到补养结合 D、禁止在沿海大陆架上开采石油,以免产生石油污染
-
9、北京市的人均水资源量在2014年为100立方米,在2019年为150立方米,“南水”已经成为北京市的重要水源之一。读“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水北调工程( )A、东线借助京杭运河河道调水 B、中线的水源地是洪泽湖 C、西线的路线长,工程难度大 D、沟通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2)、“南水”进京( )A、彻底解决了北京缺水问题 B、彻底解决了北京的水污染问题 C、增加了北京人均水资源量 D、改变了北京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
10、我国是第一个设立土地日的国家,每年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读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土地资源( )①属于可再生能源②指可供农、林、牧业或其它各利用的土地③属于非可再生能源④不包括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包括( )①总量丰富②类型多样③分布均匀④难以利用的土地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保护耕地”是多届土地日的主题,主要原因是我国耕地( )A、总量有限,人均耕地少 B、在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比最大 C、在我国的分布范围最广 D、可供开垦的后备资源很充足 -
11、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小 B、南水北调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华北缺水问题 C、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 D、青藏高原区土地生产力较低
-
12、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包括隋唐大运河(洛阳为中心)、京杭大运河(北京至杭州)、浙东运河(宁波为中心,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地跨8个省市27个城市,包含27段河道和58处遗址点,河道总长1011千米。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京杭大运河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利用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而成 B、水源主要来自降水,向东注入东海 C、实现全线复航主要的困难在北方段 D、是目前东部地区最便捷的运输通道(2)、根据信息,下列图片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④③①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3)、保护和合理开发大运河遗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减少居民、城镇用水以充分保障运河水量 B、全面清理河岸,建一百千米宽滨河绿化带 C、统筹规划,兼顾运河文化传承与生态修复 D、大力拓宽河道,重点恢复大运河航运功能 -
13、读下面的“某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难利用土地(2)、关于图中a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南北方分界线 C、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D、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
14、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下列节水措施不正确的是( )A、开着水龙头洗脸、刷牙 B、用洗菜的水冲厕所 C、常检查水龙头是否漏水 D、污水达标排放
-
15、下列土地资源的利用,符合因地制宜、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是( )A、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可开垦林地,种植农作物 B、为提高草地利用率,大量增加放牧量 C、把围湖造田获得的耕地还湖 D、扩大城市规模,把大量农业用地变成城市建设
-
16、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的特点是( )A、冬春少,夏秋多 B、冬春多,夏秋少 C、东部多,西部少 D、东部少,西部少
-
17、读“我国重要土地类型分布图”完成小题。
(1)、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条件是( )A、难以利用的土地多 B、总量丰富,类型齐全 C、人均土地占有量大 D、耕地和林地占有量大(2)、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土地资源是( )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建设用地 -
18、读图,关于我国耕地、水资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B、北方耕地少,水资源多 C、南方耕地少,水资源少 D、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 -
19、我国淡水渔业发达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 B、东部沿海地区 C、三江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
20、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率高,浪费少 B、南方以旱地为主,北方以水田为主 C、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水资源南丰北缺,冬春多,夏秋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