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770-1840年,英国工人每一工作日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7倍。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生产大约增长4倍以上。1840 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已经取代手工生产。

    ——杨共乐《从历史印迹中走来的世界·外国篇》

    材料三: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

    ——摘编自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英国棉花输入量迅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又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与两则材料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恩格斯讲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1)、如果想了解新航路开辟的情况,应选择哪幅地图?新航路开辟的远洋航行中,最早到达美洲的航海家是谁?他们的航行具备了哪些条件? (至少列举二项) 
    (2)、材料二所提到的诗人是谁?他的成就是什么?他的作品体现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场运动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 3、由南美各国足球俱乐部冠亚军参加的足球联赛冠名为“解放杯”。这是为了纪念南美的历史人物( )
    A、玻利瓦尔 B、华盛顿 C、圣马丁 D、林肯
  • 4、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弊端日益暴露,国际工人运动逐步兴起。以下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国际成立    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③英国宪章运动    ④建立巴黎公社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 D、②③④①
  • 5、有人比喻某国“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西班牙在美洲屠杀印第安人 B、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 C、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掠夺 D、法国在印度进行殖民统治
  • 6、依法治国是国家民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法律在延续和创新中不断完善。以下为欧洲民法奠定基础的法律文献有( )

    ①《十二铜表法》②《查士丁尼法典》③《拿破仑法典》④《法学汇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某著作开篇第一句话是:“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的欧洲一切势力……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的同名。”这部作品应该是( )
    A、物种起源 B、国际歌 C、共产党宣言 D、资本论
  • 8、阿拉伯人改造了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都是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表明阿拉伯人善于( )
    A、创新与传播 B、冒险与挑战 C、征服与扩张 D、自由与自治
  • 9、这个城市因三种互补的组成元素而独具特色:希腊的语言和文化,罗马的法律和管理,以及基督教的信仰和组织,帝国因这座曾经的希腊城市的名字而得名。这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是( )
    A、法兰克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 10、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的高尔基,曾 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是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该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是( )
    A、苏联人 B、阿拉伯人 C、中国人 D、希腊人
  • 11、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界历史上也有不少人物虽身居高位,生活却相当简朴。以下历史人物如此做的是( )
    A、屋大维 B、凯撒 C、亚历山大 D、胡夫
  • 12、“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句中世纪形容城市的谚语,它反映了( )
    A、当时城市没有工业污染,空气清新而呼吸自由 B、城市的文化氛围比较好,大学里还有学术自由 C、农奴在自由的城市里居住一定的时间,就能获得自由 D、在城市的人没有法律的约束,人都享有自由的身份
  • 13、《剑桥古代史》对雅典有这样的描述“(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到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这说明雅典( )
    A、物产丰富 B、工商业发达 C、交通发达 D、是地中海的霸主
  • 14、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诞生过很多文明,不同的文明从不同侧面体现地理环境的不同。下列文明中与其它文明的环境迥然不同的是( )
    A、埃及文明 B、巴比伦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 15、产业融合再造嘉善。嘉连有个独特的“13579”现象:10%的人口在上海工作、学习、生活:30%以上的工业产品为上海配套,50%的农产品供应上海,70%的游客来自上海,90%的外资和县外内资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上海影响而进入。这现象促进了我县(   )
    A、区域位置的重塑 B、自然条件的改变 C、人文要素的优化 D、行政区划的调整
  • 16、关于汉语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汉语仅限汉族人使用,少数民族通用的是自己的语言 B、汉语仅在我国使用,海外华侨说英语 C、汉语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之一 D、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 17、如果我们想要做一个浙江省水质环境的调查,资料的来源可以是( )

    ①对水域周边居民的调查访谈 
    ②档案馆中有关浙江水质的文献档案 

    ③对浙江水域的实地考察数据 
    ④根据自己的想象撰写的调查报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8、2021年5月,在新一轮东西部对口协作中,浙东红村梁弄横坎头村与四川大凉山深处的三河村“结对”。下列举措体现两地因地制宜、共同富裕的是(   )

    ①将三河村整体搬迁至横坎头村    
    ②开展同步“直播带货”,售卖两地特色农副产品

    ③横坎头村帮助三河村培训人才    
    ④合作成立公司携手发展红色旅游、绿色农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9、我们生活的区域都在不断的变化,下列属于区域变化积极的是(   )
    A、人口越来越多 B、交通越来越发达 C、环境越来越差 D、人口迁移越来越频繁
  • 20、中国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是引领作用,而不是领导作用。(   )
上一页 514 515 516 517 5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