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北回归线上分布着大量世界著名的沙漠,自西往东依次是:非洲的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的阿拄伯沙漠、印度半岛的塔尔沙漠和北美洲的北美沙漠等,但是北回归线经过的我国长江流域却是山清水秀,景观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材料2:2021年3月1日,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山脉,向东注入海。
    (2)、长江(上游/中游/下游)河段水能丰富,请分析原因
    (3)、近年来,长江上游森林破坏严重,导致中下游旱涝灾害加剧,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内容完成关系图。

    A.河流含沙量大B.水土流失加剧C.湖泊调蓄能力减弱D.淤积河道湖泊

    (4)、我国长江流域山清水秀,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请分析原因。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别称“江城”,是我国特大城市之一。

    材料二:洞庭湖有“容纳四水”、“吞吐长江”的调节作用。但是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和大规模的人工围垦,使得洞庭湖面积不断萎缩,调蓄功能日趋减弱。下图为长江流域局部示意图。

    (1)、洞庭湖面积不断变 , 保护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措施有
    (2)、长江在城陵矶至武汉段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南流向 , 图中城市的分布规律是
    (3)、请分析武汉成为我国特大城市的优势自然条件。(请写出两点)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延安地区曾经由于长期无序垦荒、放牧,造成土壤贫,粮食减产,居民生活贫困。近年来当地人们在墚、峁等黄土坡地退耕并种植苹果等经济林木,使过去沟谷秃山,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1)、图中黄河流域流经有“塞上江南”之称的①河套平原和②平原,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地形区是
    (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山脉,注入海。
    (3)、黄河在流经A后的下游河段逐渐形成“地上河”,试说出形成“地上河”的成因
    (4)、请简述当前黄河存在的忧患及治理措施。
  •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暑假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沿黄河岸边进行野外考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观河水,探原因】在黄河岸边,同学们看到浑如泥浆的河水滚滚两来,不禁感叹“真是一碗水,半碗泥呀!”

    (1)、材料中提到的“泥”来源于黄河游(填数字)河段,使黄河具有了的水文特征。
    (2)、【察民居,知水文】同学们来到黄河滩区某村庄,看到当地民居一村台,村民说,村台是黄河滩区村庄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是百姓为抵御洪灾而建的,建房子时,要拉土垫成高台,然后在高台上建房子,这种高台叫村台。下图为当地某河段黄河剖面示意图和拍摄的村台局部图片。

    根据图文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②;③;④

    (3)、【查资料,析引水】同学们看到不远处麦浪翻滚,村民说,这里是我国冬小麦的主产区,冬小麦每年秋季播种,来年春季返青,夏季收割,春季返青时需水量最大,而黄河就是当地村民主要的农业用水来源。

    根据图文资料推测当地引黄河水灌溉最多的季节是 , 简要说明原因

  •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庆节期间,某学校组织七年级学生开展黄河流域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根据下面所给材料,帮助同学们解决在研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材料一:地处黄河中游的延安地区由于长期无序垦荒、放牧,造成土壤贫瘠、粮食减产、居民生活贫用。近年来,当地人们在渠、峁等黄土坡地退耕并种植草果等经济林木,使过去的沟谷秃山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2019年5月,陕西省政府发布公告,延安市所有贫困县脱贫摘帽。

    材料二:下面分别为黄河流域围和“地上河”示意图

    (1)、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注入海。
    (2)、【研学中】第1小组发现黄河上游土地荒漠化严重,造成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写出一点即可)
    (3)、第2组同学考察了黄河中游,发现延安及附近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据材料可知,延安实现整体脱贫的措施之一是适当降低当地农业部门中种植业的比重,增加了业的比重。
    (4)、第3组同学到达黄河下游,发现“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即“地上河”景观,主要原因是下游
    (5)、【研学后】针对本次研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综合治理黄河的措施:上游合理放牧,建设人工草场;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下游
  •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协调发展,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1)、黄河发源于(山脉),中、下游的分界点是
    (2)、从地形角度看,图中水电站均分布在 , 这里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站建成后,其下游地区水位季节变化 , 泥沙含量
    (3)、黄河在流经②地形区后,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大量的泥沙进入下游形成地上河。据此完成框图。

    A.流速减缓B.泥沙淤积C.水土流失加剧D.含沙量加大E.地势低平

    (4)、为减轻地上河的泥沙淤积,降低洪涝隐患,请从减少泥沙和增加下游水量两个方面阐述在黄河中上游应采取的措施。
  •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最近这些年,黄河的含沙量下降,输沙量也明显减少(河流的输沙量是一年流过某观测站的泥沙总量),有的时候,黄河水甚至变清了。图是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输沙量比较图。

    (1)、黄河上、中、下游是以、桃花峪两地划分的。
    (2)、为充分利用黄河的水能资源,人们在上游建设了很多;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发达,黄河给沿岸地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
    (3)、1989年以前,黄河上游输沙量较 , 中游和下游输沙量大,说明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中游的高原。
    (4)、1989年至2015年,黄河整个流域输沙量比以前明显
  • 8、根据所给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桑树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适宜温度为25至30℃,气温降到12℃以下则停止生长。江浙地区是传统的桑蚕优势产区。

    材料二:广西具有独特的气候优势,直播的桑籽能一次成园,当年种桑,当年养蚕,蚕农每年养蚕可达十多个批次。2006年起,我国实施“东桑西移”战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的广东、浙江、江苏等省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广西在接受“东桑西移”的过程中桑蚕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蚕丝产量已经稳居全国第一,其中南宁成为当地蚕丝交易中心。桑蚕业助推35个石漠化贫困县脱贫致富。

    材料三:读“南宁地理位置图”、“南宁气候资料图”和“杭州气候资料图”。

    (1)、与江浙地区相比,试分析广西更有利于种桑养蚕的气候条件。
    (2)、尝试分析南宁市集聚众多蚕丝交易中心的有利条件。
  • 9、【热爱家乡协调发展】

    材料一:大别山区域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因连片区域,生态保存完好,生态农产品种类丰富,其周边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下,加快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是大别山区域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

    材料二:大别山及附近地区相关地理信息分布图和大别山周边采茶景象照片

    (1)、大别山区属于气候,其主要植被是
    (2)、图中大别山是分水岭。
    (3)、简述大别山区域茶叶生长的有利的自然条件。
  •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1:小龙虾一般生活在淡水湖泊当中。江浙一带是我国最早进行小龙虾养殖的地区。20世纪90年代,江浙一带务工的四川人发明了麻辣小龙虾的吃法。伴随务工人员季节性返乡,麻辣小龙虾迅速向西传至川渝等地。如今,稻田养虾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龙虾养殖方式。

    材料2:下图为“小龙虾养殖区扩散示意图”

    (1)、图中小龙虾养殖区主要位于流域,这里河流、众多,是养殖小龙虾的理想场所。
    (2)、川渝地区的居民喜食口味的小龙虾,是由于这里地处我国盆地,气候(“干旱”或“湿润”)。
    (3)、稻田养虾的养殖方式,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水资源、资源,节省农业生产成本和空间,既为小龙虾提供了理想的栖身之所,又有利于水稻的增产,属于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
  • 11、长江、黄河孕有了古老的中华文明,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成就,进入21世纪,两条母亲河开启了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的新篇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长江、黄河水系图”,右图为“黄河各河段平均含沙量和径流量图”。

    材料二:长江流域的湖泊是重要的湿地资源,具有调蓄水资源、调节区域气候、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等重要功能。对比1998年与1950年的统计数据,长江流域湖泊数量减少43%,湖泊面积减少8%。湖泊面积萎缩,导致湿地退化,使湖泊的原有生态系统发生改变,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1)、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我国的(地形区名称),山脉A是长江与黄河之间的分水岭,也是带和带的分界线(温度带)。
    (2)、G是世界最大水利枢纽 ,从地形角度分析该处水能丰富的原因
    (3)、长江被称为“”,沿岸有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重要港口,通航里程长,货运量大。
    (4)、湖泊E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据材料二可知长江流域湖泊过去一段时间由于泥沙淤积和大规模人工围垦导致数量减少,但近年来湖泊、湿地面积不断增大,可能是因为采取了生态恢复措施(一条)。
    (5)、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其泥沙主要来自中游河段的(地形区名称),列举一条水土流失的主要治理措施
    (6)、右图中黄河年平均含沙量和年平均径流量均减少的河段是下游,分析造成该河段年平均径流量减少的主要自然原因。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人与水争地的矛盾突出。由于人口增多,耕地显得不足,人们在湖泊和河道中筑堤圈地,造田耕种,逐渐形成圩垸。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圩垸更是高速发展。30多年中,通过围垦湖泊,新增耕地近60万公顷,减少湖泊面积达130多万公顷。围垦切断了大多数通江湖泊和长江的直接联系,使湖泊失去调蓄江河径流的功能,抬高长江洪峰水位,导致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

    材料二:在黄河下游地区人们则用一句“人在地上走,水在天上流”来描述黄河。

    材料三:

    (1)、由图1可知我国地势 , 呈级阶梯状分布,这样的地势特征在气候方面的影响是 , 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单元是
    (2)、图2中黄河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甲是 , 长江流域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乙是
    (3)、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的水患问题是 , 为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可行的措施有(答对1点即可)
    (4)、材料二中“人在地上走,水在天上流”是指黄河下游地区的现象,为缓解此现象带来的危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答对1点即可)
  •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九大报告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民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材料二: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成效显著。近期,《缭望》杂志报道。自2000年以来,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从呼和浩特河口村到郑州桃花峪,黄河中游,已然一河清水,直到开封以下,黄河才呈浅黄色。在非汛期,黄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

    材料三:“长江水系示意”图。

    材料四“黄河水系示意”图

    (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最终在上海市注入海。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从上、中、下游看,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图中①代表世界上最大的_水利枢纽,船过该水利枢纽要经过五级船闸蓄水、放水,才能使船闸水面与上游水面保持一致,该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多级船闸的原因是
    (2)、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历史上水患频发,对其治理对策是
    (3)、黄河流域是我国的能源基地,上游突出的是水能,中游突出的是(矿产),下游突出的是石油,黄河在桃花峪以下无支流注入,其原因是。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和内蒙古境内,黄河塑造了宁夏平原与②平原,这里引黄灌溉便利,农业较发达。
    (4)、根据材料二,说出黄河变清的主要人为原因。
  • 14、小满(5月21日前后)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南方地区民读“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含义是“雨水开始增多,江河小得盈满”;华北地区民诊“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是指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满小满,江河渐满”指南方地区进入雨季,形成“雨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2)、“小满不满,麦有一险”是指华北地区此时易出现(  )
    A、洪涝 B、干旱 C、寒潮 D、霜冻
  • 15、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太靠北 B、经度位置太靠西 C、远离海洋的海陆位置 D、地势较高
  • 16、下列关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全国均处于季风区 B、不受冬季风影响的区域叫非季风区 C、受冬季风影响的地区叫非季风区 D、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季风区
  • 17、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地区春季和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重,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图中的A地极有可能发生的灾害是(  )

    A、春旱和夏涝 B、台风 C、泥石流 D、滑坡
  • 18、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活动的不稳定导致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A、旱灾和沙尘暴 B、沙尘暴和寒潮 C、寒潮和洪涝灾害 D、旱涝灾害
  • 19、近些年来,长江洪灾时有发生,其自然原因是(  )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势低平,泥沙淤积加剧    ③流域内降水丰沛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⑥沿江工业发达,江水污染严重

    A、①④⑥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⑤
  • 20、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正确的是() 
    A、①山脉——巴颜喀拉山 B、②湖泊——鄱阳湖 C、③水利枢纽——三门峡 D、④河流——湘江
    (2)、夏秋季节,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为提高②湖泊的调蓄能力,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退田还湖 B、拓宽河道 C、打坝淤地 D、围湖造田
上一页 483 484 485 486 48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