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2年是中国一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15周年。观察东盟10国位置及国旗示意图,回答问题。

    (1)、新加坡的国旗(    )
    A、 B、 C、 D、
    (2)、图中A为(     )
    A、苏伊士运河 B、麦哲伦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巴拿马运河
  • 2、以下四个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
    国家 A.日本 B.巴西 C.中国 D.澳大利亚
    陆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37.8 851.5 960 768
    人口(亿人) 1.26 2.15 14.43 0.26
    A、A B、B C、C D、D
  • 3、每年春秋两季,斑头雁沿着较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来回迁徙。读斑头雁某一迁徙路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秋季,斑头雁从青海湖繁殖地开始迁出,总体的飞行方向是往(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2)、影响斑头雁春秋两季来回迁徙的主要因素( )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河湖
    (3)、下图民居建筑摄于恒河河口湿地,由此判断当地气候的特点( )

    A、炎热干旱 B、温和多雨 C、终年严寒 D、炎热潮湿
  • 4、下列语句属于描述气候的是(    )
    A、今天最高温度35℃ B、干旱持续了两个月 C、某地终年高温多雨 D、今天中午阴有小雨
  • 5、2020年5月,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全部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12 月,中尼两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新高程为8848.86米。读登山路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等高距为( )
    A、100米 B、200米 C、400米 D、800米
    (2)、队员从前进营地前往突击营地是( )
    A、一直沿着山脊行进 B、一直沿着山谷行进 C、先向东北方向,再向西北方向行进 D、先向西南方向,再向东南方向行进
    (3)、按照亚洲六个地理分区,尼泊尔位于( )
    A、东亚 B、南亚 C、西亚 D、北亚
    (4)、中国与尼泊尔的国界主要以▲来划分。( )
    A、河流 B、山脉 C、经线 D、纬线
  • 6、海洋是五洲的通道,将世界紧密连接在一起。读图回答问题。

    (1)、地球被称为“蓝色的星球”,是因为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 )
    A、29% B、71% C、69% D、31%
    (2)、2020年11月,法国旺底不靠岸单人环球航海赛扬帆起航。某日,参赛选手航行到甲处,该处的经纬度大约为(    )
    A、52°N,90°W B、52°S,90°E C、52°N,90°E D、52°S,90°W
    (3)、2021年3月,一艘货船在乙处航道搁浅,造成交通大拥堵。该航道沟通了( )
    A、地中海和黑海 B、太平洋和印度洋 C、地中海和红海 D、大西洋和太平洋
  • 7、某中学举办专题展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展板一:对外开放篇】

    【展板二:和平外交篇】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高潮。

    【展板三:民族团结篇】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2001年以来,国家共投资1000多亿元用于西部建设;国家按照自愿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

    【展板四:国家统一篇】

    (1)、请写出展板一图中①处名称。此图反映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2)、依据展板二,举例说明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发出了哪些“中国声音”。并指出引发70年代“和中国建交的高潮”的关键史实。
    (3)、根据展板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地区获得发展得益于哪些原因。
    (4)、港澳成功回归祖国得益于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展板四说明了什么?
    (5)、请根据四个展板的内容,为它们拟一个合适的主题。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和1953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表

     

    1950年(%)

    1953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材料二:1949年—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图表

    (1)、请找出材料一中数据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1956年、1960年和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分别与什么农业政策密切相关?
    (3)、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经验教训?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约翰·乃尔比特《中国大趋势》

    材料二:

    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

    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

    ——黄炎培《天安门歌》

    (1)、材料一中图片所示会议的主要任务和通过的文件分别是什么?根据约翰·乃尔比特的论述谈谈该会议的重要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让我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 10、治理水土流失,实现绿色富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长汀县的治理举措(部分)

    ①2000年始,福建省政府每年对长汀县投入治理资金达1000万元。

    ②封山禁伐,村民违规砍树要受到相应处罚。

    ③因植被稀少,夏季地表温度高,当地先种草,给地表降温后再种树。凿山平地,“前埂后沟”,保土保水。养猪蓄粪作肥,提高土壤肥力。

    材料三:长汀县1985年与2020年环境和发展状况比较表

    年份

    水土流失率(%)

    植被覆盖率(%)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85年

    31.5

    5—40

    1.5

    163

    2020年

    6.78

    80.3

    311

    17812

    ——数据来源于《福建日报》等

    (1)、依据材料一,简述长汀县水土易流失的自然原因。
    (2)、“长汀经验”是各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请根据材料二中的举措提炼几条借鉴经验。
    (3)、根据材料三,概括长汀县发生的巨变,并揭示该变化蕴涵的道理。
  • 11、某地理小组绘制了一幅思维导图,解释某地形区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与影响。据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序号与其填入的内容合适的是(    )
    A、①海拔低,一马平川 B、②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 C、③冬暖夏热,日温差小 D、④湖泊星罗棋布,沟壑纵横
    (2)、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而言,该地区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昼夜温差大 C、高寒缺氧低气压 D、太阳辐射强
  • 12、近年来,某地雾霾天气逐渐增多,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有当地居民调侃:“遛狗不见狗,狗叫我才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

    这警示我们必须(    )

    ①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④把保护环境、绿色发展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3、20世纪五六十年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电影《英雄儿女》、动画电影《大闹天宫》、话剧《茶馆》《龙须沟》,小说《红岩》等深受群众喜爱。这些成就的取得,直接得益于(    )
    A、“三个面向”的提出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双百”方针的提出
  • 14、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布置场馆时将屠呦呦、袁隆平的照片放在了一起。这一场馆的主题应该是(    )
    A、国防建设的成果 B、科学技术的成就 C、文化事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改善
  • 15、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体包括(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 16、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    )
    A、中国梦已实现 B、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C、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 17、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得益于当时我国(    )

    A、改革城市经济体制 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C、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 D、开放内陆市县
  • 18、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整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实行政企分开 C、实行按劳分配 D、推行公司制
  • 19、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以下史实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南方谈话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施

    ③手工业合作化    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1954年宪法颁布后,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1954年宪法具有这双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尚未完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尚未颁布 C、新民主主义革命尚未成功 D、第一个五年计划尚未完成
上一页 472 473 474 475 47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