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船型屋是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以竹木为屋架,茅草覆顶,底部架空而成的一种民居形式(如下图)。该民居的营造技艺,入选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  )
    A、海南岛 B、辽东丘陵 C、青藏高原 D、黄土高原
    (2)、该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征是(  )
    A、炎热潮湿 B、高寒缺氧 C、地表崎岖 D、多滑坡泥石流
  • 2、读聚落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的聚落分布特征是(  )
    A、组团状聚落 B、条带状聚落 C、带状聚落 D、点状聚落
    (2)、这种聚落多分布在( )
    A、山谷地区 B、平原地区 C、沙漠地区 D、绿洲地区
  • 3、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是为了(  )
    A、挡风沙,反射阳光 B、美观 C、遵守伊斯兰教的规定 D、个人爱好
  • 4、日本工业发展的弱点是( )
    A、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C、岛国海岸线曲折 D、火山、地震的威胁大
  • 5、元朝时,温州人周达观奉命随外交使团远赴真腊(今柬埔寨,见下图)。回国后,他把自己的见闻写成了《真腊风土记》。结合下图,回答以下各题。

    (1)、该使团船队远赴真腊的航行方向是( )
    A、由西往东 B、由南往北 C、由西北往东南 D、由东北往西南
    (2)、小辉同学对《真腊风土记》部分内容作了如下注释,其中正确的是( )
      原文记载 注释
    A 自温州开洋......过七洲洋,经交跳洋...... 七洲洋就是今印度洋
    B (当地)四时如五六月天,且不识霜雪......其地半年有雨,半年绝无。 当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当地)大抵一岁中,可三四番收种......其国中米粮易求。 当地自然条件有利于水稻生产
    D (当地)为僧者......削发穿黄。每一村,或有寺,或有塔。 当地盛行伊斯兰教
    A、A B、B C、C D、D
  • 6、下列地区中依次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
    A、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D、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 7、读下图,找出山脉两侧地形区名称正确的是( )

    A、①山脉的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是内蒙古高原 B、②山脉的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是四川盆地 C、③山脉的西侧是内蒙古高原,东侧是东北平原 D、④山脉的北侧是塔里木盆地,南侧是青藏高原
  • 8、下列地理事物按照地理位置顺序排列的是( )
    A、阴山、阿尔泰山、武夷山 B、第二阶梯、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C、乌江、湘江、赣江 D、华北平原、东南丘陵、东北平原
  • 9、下列说法符合湄公河平原人们的生产或生活方式的是 ( )
    A、生产主要用机器  B、人们居住在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里 C、生产水平较高  D、农业生产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 10、下图中表示东北平原的是( )
    A、 B、 C、 D、
  • 11、甲、乙两地为世界著名平原,回答下列各题 

    (1)、甲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高粱
    (2)、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西半球,乙地位于东半球 B、甲地的主要主要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等农作物 C、甲地是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D、甲、乙两地在农业生产上都以人工劳动为主
  • 12、“鱼米之乡”和“天府之国”分别指的是( )
    A、东北平原、四川盆地 B、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 13、读图,完成题

    读图可知,该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有( )

    A、平原和丘陵 B、高原和平原 C、山地和盆地 D、高原和山地
  • 14、仔细阅读下列四幅地图,对图中数字所在区域人文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15、下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①海洋——太平洋 B、②山脉——落基山脉 C、③海湾——墨西哥湾 D、④河流——亚马孙河
  • 16、房屋建筑与当地自然条件密切相关,“高脚屋”主要适应的自然条件是( ) 
    A、多地震 B、气候严寒 C、气候湿热 D、热带干旱草原
  • 17、山东滨州的地形以( )为主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 18、下图表示美国西部地区, 美国西部濒临的大洋为(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 19、东北平原位于我国地势 ( )
    A、第一级阶梯 B、第二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D、第四级阶梯
  • 20、秦岭山脉大致呈(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上一页 418 419 420 421 4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