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猜一猜,下列特征指示什么地理事物,在后面横线写出来:
    (1)、形状是半圆,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最小,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是
  • 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上比例尺为1∶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千米。
    (2)、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 高度,表示高出 的垂直距离。
    (3)、图中山坡E和山坡F的坡度相比,坡度陡的是 。
    (4)、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A.;B.;C.;D.

  • 3、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节、气候、物候的规律和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是有情有景有境的真实生活。青岛市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以《二十四节气与我们》为主题,开展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完成题目要求。

    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据记载,三千年前,周公旦在河南登封县设置过一种以测定日影长度来确定时间的仪器,称为圭表。这当为世界上最早的计时器。下图中左图为河南登封观星台大型圭表,右图为圭表测量正午日影变化状况示意图。

    (1)、 古人观察正午时“表”的影子的长短,确定了二分二至日。一年中,正午“表”影最长至a线位置时,是

    节气,正午“表”影最短至b线位置时,是节气,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造成“表”影在一年中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运动。

    (2)、二十四节气经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到了秦汉年间,已经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下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

    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度,将整个轨道划分为24份,每一个节气相当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每运动度所达到的位置。一年之中,每两个节气之间相隔约天,二十四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3)、中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始点,划分出春、夏、秋、冬四季。据图按时间顺序写出中国传统夏季包含的所有节气。
    (4)、

    中国诗词歌谣对时节和气候的描述,堪称二十四节气的“文学目录说明书”。

    赤道金阳一照面,白天黑夜两均分。——左河水《春分》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谢逸《点绛唇》

    “白天黑夜两均分”是因为春分时太阳直射(重要纬线),全球的昼夜长短状况为。“风清露冷”寓意秋分过后即将迎来(节气),渐渐风寒水凉。

  •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中两点的经纬度:A , D
    (2)、A﹣E各点中,一年中阳光可以直射的是 , 位于五带中温带的是
    (3)、A﹣E各点中,位于中纬度的是 , 位于高纬度的是
    (4)、A﹣E各点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5)、图a表示的是图b中的 , 日期是;这一天昼夜平分的点是 , 昼短于夜的是(填a图中字母)这一天北半球朝南屋子照射进的阳光面积是一年中的一天。
    (6)、11月初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 昼夜变化情况为运行在图b中的段。
    (7)、今天是1月15日,你推算我们将要经历的下一个节气为____。
    A、秋分 B、寒露 C、霜降 D、冬至
  • 5、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点火发射。图1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题。

    (1)、读图1,文昌位于地区(填“高/中/低纬度”),据图分析文昌气候终年炎热的原因是
    (2)、据图1分析,酒泉和太原更早迎来日出是 , 原因是
    (3)、运载火箭发射当天,地球大致位于图2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填①/②/③或④),这一天文昌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4)、长征5号发射当天,身处澳大利亚的小明观看了直播,此时澳大利亚正值(季节)。

    下图为北京某学校兴趣小组在同一位置拍摄的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正午时树影的记录。

    (5)、说出图中属于夏至日拍摄的图片序号。图中树影都朝向方向。
    (6)、下图为该学校夏至日和冬至日两天的正午时刻太阳照射示意图,其中表示夏至日正午时刻太阳照射示意的是(填“甲”或“乙”)物体影子较(填“长”或“短”)。

  • 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A地的纬度是 , C地的经度是
    (2)、甲图中,从南、北半球看,A地位于半球;从东、西半球来看,B地位于半球;从低、中、高纬度看,C地位于纬度地区。
    (3)、甲图中,A地位于B地的方向;一天中,A、B两地更早迎来日出的是地。
    (4)、甲图中,A点所在纬线比C点所在纬线的长度(填"长"或"短")。
    (5)、当太阳直射C地时,地球公转至乙图中的处(填数字代码),此日北半球是(节气),北极圈内会出现(填“极昼”或“极夜”)现象,此时北京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6)、请在图乙中适当位置用箭头画出地球公转方向。
  • 7、今年9月1日《开学第一课》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太空讲开学第一课。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公转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B、夏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C、冬至日,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2)、航天员在太空讲开学第一课,地球公转在(   )处
    A、 B、 C、 D、
    (3)、9月1日,福州昼夜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出现极昼现象
    (4)、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北回归线 B、赤道→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赤道 D、南回归线→赤道
  • 8、地理课上,小明和同学们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探究地球运动基本原理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下图是演示过程中的一幅光照图,回答下面小题。

    (1)、通过演示观察,小明对地球上每天的昼夜更替现象做出了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①与地球自转有关   ②与地球公转有关

    ③与地球上五带有关   ④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地球一小时”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2018年3月24日,参与活动的民众于当地时间20:30~21:30熄灯一小时,以此支持该项活动。下列关于图中A、B两地活动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熄灯早于B地 B、A地熄灯晚于B地 C、A地和B地同时熄灯 D、A地和B地同时结束活动
    (3)、在演示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以下操作错误的是(   )
    A、保持地轴空间指向不变 B、保持光源的位置和高度不变 C、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D、公转方向自东向西
  • 9、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用灯泡和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下图示意“地球运动演示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灯泡模拟太阳,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正确的(   )
    A、太阳是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B、太阳是行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C、太阳是恒星,太阳围绕地球转动 D、太阳是行星,太阳围绕地球转动
    (2)、以下演示地球运动正确的是(   )
    A、手指顺时针拨动地球仪演示自转 B、手指逆时针拨动地球仪演示自转 C、围绕灯泡顺时针移动地球仪演示公转 D、围绕地球仪逆时针移动灯泡演示公转
    (3)、图中所演示的日期大约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无法判定
  • 10、2024年2月9日,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惊喜“现身”春晚,向全国人民和全球华人送来新春的美好祝愿。中国空间站沿轨道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飞行,每1.5个小时就绕地球一圈。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空间站的飞行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2)、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现身”春晚当天,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   )
    A、①和②之间 B、②和③之间 C、③和④之间 D、④和①之间
    (3)、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现身”春晚当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昼短夜长 B、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C、全球昼夜平分 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 11、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对接时,地球运行至上图中的(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2)、航天员在空间站遥望地球,可见(   )
    A、经纬线相互交织 B、地球表面的海洋与陆地 C、地球绕月球公转 D、地球绕地轴自东向西转
    (3)、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时,黄河下游(   )
    A、河面封冻 B、水位最高 C、水量最大 D、含沙量较小
  • 12、某日,陕西西安(34°N,109°E)某中学组织学生前往“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开展地理研学活动。同学们参观了赤道式日晷,并利用自制的日晷进行了计时实践活动,体验了“做中学”的乐趣。左图为学生自制的日晷简易模型及日晷资料,右图为研学当日太阳光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代人类利用日晷计时,运用的地理原理是(   )
    A、地球绕太阳公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不停地自转 D、海陆分布不均
    (2)、一天中,测得的晷针影子长度变化规律为(   )
    A、由短变长 B、先变长再变短 C、由长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
    (3)、下列诗句描写的现象,与研学当日(右图)实际相符的是(   )
    A、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B、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C、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D、晚来风稍急,冬至日行迟
  • 13、日晷(guǐ)是古代人类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针上端指向北极,下端指向南极。下图为济南某学校的学生在一天中同一位置不同时刻拍摄的三张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拍摄照片时,该同学站在日晷的(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2)、三幅照片中,拍摄时间在上午的是(   )
    A、 B、 C、 D、无法确定
    (3)、一天之中晷针影子位置的移动,主要是因为(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海陆的变迁 D、四季的变化
  • 14、图为某地理小组所做的地球自转演示实验。在暗室中用电灯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上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法有(   )
    A、面向赤道,由东向西拨动 B、面向赤道,由西向东拨动 C、从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拨动 D、从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拨动
    (2)、图示四地,即将由黑夜进入白昼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通过该实验可发现,图示四地中昼夜长短相同的是(   )
    A、甲地与乙地 B、甲地与丙地 C、乙地与丙地 D、丙地与丁地
  • 15、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最高、最具“含金量”的地区之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港口联通全球】

    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以香港港、广州港、深圳港为核心,以东莞、佛山、珠海等周边港口为支撑的发展格局,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世界级港口群正加速形成。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省九市、香港和澳门,区域联系密切,江在其区域联系中起重要作用。

    (2)、简要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港口群的有利条件。(任答两点)
    (3)、【科技向新而行】

    在新技术牵引下,粤港澳大湾区一批批科技企业喷涌而出,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聚势腾飞。

    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城市),新兴产业的发展给大湾区带来的有利影响有(任答一点)。

    (4)、【绿色共促发展】

    大湾区城市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增加城市中的绿地和公园,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建设绿色大湾区。

    大湾区内推进城市绿化的主要目的是

    (5)、随着社会的发展,香港城市规划越来越密集,香港应如何平衡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绿化用地之间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 16、2025年3 月31 日,一辆满载供澳活鱼的货车在完成属地海关监管手续后,经港珠澳大桥口岸快速通关进入澳门,这标志着全国首次实现出口水生动物检验检疫证书无纸化通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澳门农产品主要由祖国内地供应的原因是    (   )
    A、祖国内地需求量少 B、澳门农业技术落后 C、增加祖国内地收入 D、澳门土地资源有限
    (2)、水产品“无纸化”通关进入澳门,主要得益于    (   )

    ①冷链物流体系的发展 ②交通运输业的完善 ③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④海关监管力度降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截至2024年年底,香港人口临时数据为 753.42 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读香港卫星影像图,完成下列小题。

    (1)、香港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    (   )
    A、中部低山地区 B、东部丘陵地区 C、植被覆盖地区 D、沿海平坦地区
    (2)、为缓解建设用地紧张问题,香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

    ①占用绿地,用于建设用地 ②填海造地

    ③向祖国内地迁移人口    ④建高层建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8、粤剧是我国传统戏曲之一,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红船是指粤剧戏班所乘坐的船,清末民初,红船来回穿梭在各大码头,成为粤剧向外传播的重要媒介。读粤港澳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粤剧流行地区    (   )

    ①文化同源    ②人缘相亲

    ③民俗相近    ④制度相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红船成为粤剧对外传播媒介得益于(    )
    A、河网密布,水域广阔 B、工业先进,造船业发达 C、地形平坦,陆地交通便利 D、全年高温多雨,河流水量丰富
  • 19、2025年3月25 日至27 日,香港举行“联城-2025”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消防联合演练。此次演练创新采用“粤澳跨境协同、装备统筹调配、三地联合行动”救援模式,共设置了地库停车场水浸、近岸水域演练等10个科目。读港澳位置示意图和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小题。

    (1)、此次演练项目主要应对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旱灾 B、洪涝 C、寒潮 D、沙尘暴
    (2)、港澳地区发生该灾害的原因有    (   )

    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②沿海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夏秋季多台风,带来丰沛降水

    ④板块交界,地壳活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粤港澳三地合作开展应急救援行动演练,有利于    (   )

    ①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②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③整合救援力量和资源

    ④改变当地的气候类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0、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两颗璀璨的明珠。读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香港和澳门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
    A、海陆兼备,面积广 B、沿边,相邻国家多 C、沿江,多大江大河 D、沿海,多优良港湾
    (2)、香港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发展的主要产业是    (   )
    A、食品加工业 B、纺织业 C、贸易及物流 D、石油化工业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