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在模拟“风”的形成实验中,点燃蜡烛后盒外蚊香的烟会(       )。

    A、进入盒子中 B、垂直往上飘 C、向四面八方飘
  • 2、如图,实验中袋子会上升,合理的解释是(       )。

    A、袋子本身变轻了 B、教室里有风 C、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带着袋子一起上升
  • 3、使用简易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最适合用来做称量物体的是(       )。
    A、回形针 B、苹果 C、水杯
  • 4、小五买了一个新篮球,没充气之前的质量是500克,充足气后的质量可能(       )。
    A、仍然是500克 B、大于500克 C、小于500克
  • 5、注射器抽进空气后堵住管口,将活塞向下压,活塞能够被压下去一些,放开后,活塞会回弹,根据这个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能占据空间 B、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C、活塞不能压到底,说明空气不能被压缩
  • 6、实验时,把纸团粘在杯底,将杯子倒过来竖直压入水中,纸不会湿的原因是(       )。
    A、空气能占据空间 B、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 C、空气具有流动性
  • 7、水和空气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
    A、都是白色 B、都会流动 C、都看不见
  • 8、下列变化中,与水结冰变化不同的是(       )。
    A、把纸烧成灰 B、把玩具拆散 C、把纸撕碎
  • 9、要使用过滤的方法分离两种物质,这两种物质应该(       )。
    A、只能有一种溶解于水 B、两种都可溶解于水 C、两种都不能溶解于水
  • 10、下列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的是(       )。
    A、味精 B、小苏打 C、
  • 11、如果要加快冰糖的溶解速度,最佳方案是(       )。
    A、搅拌 B、用热水 C、用热水并搅拌
  • 12、如图,小五在试管里的冰面高度做了一个标记。当冰完全融化成水以后,水面高度会(       )。

    A、高于标记刻度 B、低于标记刻度 C、和原来一样
  • 13、在科学课上我们用电吹风的热风吹一小块冰,冰块融化了,这说明冰融化时会(       )热量。
    A、吸收 B、放出 C、不吸收也不放出
  • 14、课本提示我们“尽量不要燃放孔明灯”,主要是因为(       )。
    A、制作工序复杂 B、易引发火灾 C、浪费燃料
  • 15、水结冰的实验中,在盛满碎冰的容器里加入食盐的作用是(       )。
    A、制造更低的温度 B、使碎冰不融化 C、升高温度
  • 16、气象学家(       )对天气和气候变化的规律不断观察、仔细分析和认真总结,为防灾减灾和国家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A、伽利略 B、珍妮·古道尔 C、竺可桢
  • 17、材料分析题。

    活火山,指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如爪哇岛上的默拉皮火山,21世纪以来,平均间隔两三年就要持续喷发一个时期。   

    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非洲东部的乞力马扎罗山、中国山西大同火山群等均为死火山。

    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堆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是否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

    应该说明的是,这三种类型的火山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火山也可以“复活”,相互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1)根据火山活动的情况,可以将火山分为哪几类?

    (2)中国长白山天池,曾于1327年和1658年两度喷发,在此之前还有多次活动。虽如今没有发生喷发活动,但从山坡上一些深不可测的喷气孔中不断喷出高温气体,可见该火山属于

  • 18、如图所示,某科学小组为了探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用洗耳球、胶管和水等材料来进行模拟实验。

    (1)、在实验中,洗耳球模拟的是;胶管模拟的是;水模拟的是
    (2)、反复挤压洗耳球一分钟,手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3)、按心脏每分钟跳动75次计算,心脏一天要跳动(     )次。
    A、1800 B、4500 C、108000
    (4)、我们的心脏每时每刻都在工作,它跳动的作用是(     )。
    A、为身体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 B、为身体各部分提供运动所需的氧气 C、为身体各部分提供运动所需的二氧化碳
    (5)、说一说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
  • 19、科学小组准备了两个相同的塑料盆,在塑料盆底一侧挖几个洞,把同样多的土壤分别铺在每个塑料盆里,铺上石子、倒入土壤,做成两种样本,再用喷水壶洒水。(如图所示)

    (1)、实验既运用了 , 又运用了的实验方法。
    (2)、实验时要保证降雨的都要相同,代表同样“雨景”的“降雨”。 (填“A”或“B”)组上的土壤更容易被“雨水”冲走。
    (3)、上面的实验模拟的是生活中的水土流失现象,如果我们在山坡上(       )就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A、建造房屋 B、植树种草 C、饲养动物 D、堆砌石头
    (4)、实验中,小科观察到“降雨”时,原本平整的土地被“雨水”冲出一条条“小河”,一些泥土被河水带着往前冲,然后“堆积”起来,堆积泥沙最多的是“河流”的(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河流转弯处
    (5)、根据上面的观察实验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与有无植物覆盖有关 B、降雨之后在地面会形成河流 C、流水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化 D、形成各种地形地貌的唯一原因就是地球外部的作用
    (6)、下面关于土壤和人类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流水侵蚀及人类不当活动会导致土壤减少 B、土壤为动物和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 C、地球表面土壤丰富,不需要特别保护 D、人类应该多植树种草,保护土壤
    (7)、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
  • 20、小明最近近视了,戴上了近视眼镜,光透过眼镜镜片时产生了折射现象。( )
上一页 240 241 242 243 2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