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最能表明蜡烛发生了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不断在发光发热 B、蜡烛慢慢地变短 C、产生液态的蜡油
  • 2、关于铁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铁锈是红褐色的,能导电和被磁铁吸引 B、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物质 C、铁锈对生产生活的危害很大,我们要尽量避免铁生锈
  • 3、夏天米饭很容易变馊,发出难闻的气味,米饭变馊是(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判断的变化
  • 4、在加热白糖探究物质变化的过程中,白糖发生了下面一系列的变化:

    ①产生大量的气泡,冒出淡淡的香味

    ②气泡消失,勺子里残留少量黑色物质

    ③白糖颗粒融化成液态的糖

    ④变成焦黑色,冒出浓烟

    按现象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 5、张华用白醋在白纸上写字,干后纸上无明显痕迹,把紫甘蓝液体喷在白纸上,可见(     )色字迹。
    A、 B、 C、
  • 6、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     )是化学变化。
    A、白醋和碱混合 B、玻璃破碎 C、火柴梗被折断
  • 7、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给发高烧的婴儿身上擦酒精是降低体温的一种方法,酒精蒸发是化学变化 B、只要食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生活垃圾中的易腐垃圾可以通过堆积自然分解,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 8、铁钉生锈的原因是(     )。
    A、表面太粗糙 B、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C、暴露在非常干燥的空气中
  • 9、火、电都是物质。(     )
  • 10、铁会生锈,其他金属也可能会生锈。(     )
  • 11、在绝对无水的环境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     )
  • 12、很多铁制防盗窗要刷上油漆,这是为了防止铁窗生锈。(     )
  • 13、铁生锈是一种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铁生锈需要很长的时间。(     )
  • 14、物体的颜色变了就一定是产生了新物质。(     )
  • 15、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地活动造成的。(     )
  • 16、使用再生纸=办公室植树

    据统计,一吨废纸可以再造好纸850公斤,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节水100吨,节煤1.2吨,节电600度,还可以减少35%的水污染……但制造一吨纸需砍伐约 20 棵树龄在20——40年的树木。如果把今天世界上所用办公纸张的一半加以回收利用,就能满足新纸需求量的75%,相当于800万公顷森林可以免遗砍伐。

    (1)、造再生纸的原料是( )。
    A、树木 B、树皮 C、废纸
    (2)、使用再生纸不但可以减少煤、电等能源消耗,还可以 ( )。
    A、减少树木的砍伐 B、减少纸张的用量 C、增加水资源量
    (3)、废纸回收利用的意义在于( )。
    A、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 B、缓解水的污染 C、保护森林 D、以上都是
    (4)、下面是制作再生纸的操作步骤,请你排出正确的操作顺序。  (填序号)

    ①将纸浆倒在平铺的棉布上                       ②用毛巾挤压吸水

    ③用木棍不停地搅拌,直到纸成为均匀的稀纸浆     ④在通风处晾干

    ⑤将废报纸撕碎后放入杯子里的水中浸泡。

    正确顺序是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很久以前,人们在山上挖坑填埋垃圾,填埋后的垃圾污染水体,产生了废气,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小明为了研究填埋垃圾的污染情况,做了模拟实验。如图所示,他在广口瓶中放入淘洗干净的细石子,然后加入清水,使水刚好位于石子一半。用镊子往瓶中靠瓶壁处放入几团浸过墨水的纸巾,用细石子埋住再慢慢地往上面喷水。

    (1)、瓶中的清水模拟的是( )。
    A、填埋的垃圾 B、污水 C、地下水 D、雨水
    (2)、浸过墨水的纸巾模拟的是( )。
    A、填埋的垃圾 B、土壤 C、地下水 D、雨水
    (3)、填埋的垃圾会产生废气,如果通过排气管直接排放会产生( )。
    A、白色污染 B、水污染 C、大气污染
    (4)、小明发现喷水后瓶底的清水变黑了,认为垃圾不能填埋,而应该解决垃圾问题。
  • 18、请你说说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至少两种不同的方法)
  • 19、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
  • 20、使用1张再生纸可以节约1.8克标准煤,相应减少二氧化碳7.7克。(      )
上一页 63 64 65 66 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