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火箭飞出地球时需要克服地球引力。( )
-
2、黑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能力强,浅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能力弱。( )
-
3、热稀饭时,用勺子搅动热得会快一些,是因为搅拌可以加快热对流。( )
-
4、在寒冷的天气里,人们喜欢穿羽绒服来保暖,这是因为羽绒服能很好地传递热量。( )
-
5、太阳加快了水的蒸发,促进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小水滴“旅行”的力量归根结底来自太阳。( )
-
6、“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描述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
-
7、中国古诗词浓缩了传统文化精髓,下列诗句描述的现象与地球引力作用无关的是( )。A、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8、热是一种能量,可以通过相互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热传导使物体温度升高的是( )。A、用毛巾反复擦皮肤时感到热 B、手冷时把手伸到热水中手会变热 C、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
-
9、核废水一般指核电站排出的废水,其中包含63种放射性物质。日本政府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废水排入大海。对此,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海洋辽阔,这些核废水不会有什么影响 B、距离我们很远,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 C、核废水会随着水循环污染全球的水系统,这种行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
1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的外壁上会出现一层小水滴。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水滴是从饮料瓶里渗出来的 B、小水滴的形成与霜的形成相同 C、小水滴来源于空气中的水蒸气,是由水蒸气凝结形成的
-
11、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雨后过一段时间就逐渐消失了。这是因为( )。A、空中的小水滴受热逐渐蒸发了 B、自动消失 C、小水滴太小
-
12、“凿壁偷光”讲述了西汉时期匡衡刻苦读书的故事,家里很穷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便利用墙缝里透过来的光照明读书。在这个故事中,主要呈现出的科学现象是(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
13、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上图是研究叶的作用的实验。实验时,应选择和进行实验。
(2)上图中,装置设置不合理,原因是。
(3)将选好的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会发现塑料袋内壁上出现的水珠较多。由此得出结论。
-
14、
探究植物的茎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1)我的猜想:。
(2)实验器材:凤仙花枝条、锥形瓶、水、红墨水。
(3)实验过程:
①用锥形瓶装一些水,再往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
②剪取一段凤仙花的枝条。
③将凤仙花的枝条浸在红颜色的水中。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凤仙花的茎有什么变化。
⑤对凤仙花的茎进行横切和纵切来观察茎的内部结构。
(2)实验现象:
①我们会发现凤仙花的枝条。
②下列图片中,是凤仙花的横切面,是纵切面。
(3)实验结论:。
-
15、探究羽毛特点。
准备材料:羽毛、滴管、水、盘子、小刀。
实验过程:
(1)、用手摸一摸,发现羽毛很 , 羽毛的这个特点能帮助鸟类在飞行时空气阻力。(2)、用手掂一掂,发现羽毛的重量很 , 羽毛的这个特点能减小鸟类的 , 利于鸟类飞行。(3)、用滴管给羽毛滴水,发现羽毛(容易/不容易)沾水。(4)、用小刀切开羽毛,发现羽毛中间是的。实验结论:羽毛的这些特点有助于鸟类飞行。
-
16、岩的特点是:一般呈白色,因其内部含有不同杂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花纹,较软。
-
17、在做土壤渗水性实验时,只有土壤是不一样的,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的实验属于实验。
-
18、研究土壤的成分时,用手抓一抓土壤,会感觉土壤有点湿,用塑料袋装土壤时,塑料袋里可能会有水珠出现,这说明土壤里有。
-
19、不同的植物,可食用的部分不同。南瓜可食用的部分是 , 胡萝卜可食用的部分是。
-
20、属于鱼皮肤的一部分,能够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感知水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