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手机电池里的电用完后需要充电,在充电的过程中,手机里的电池相当于( ),此时电路中的电由发电厂通过导线输送。A、开关 B、电器 C、电源
-
2、手机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信工具,当使用手机时,手机里的电池相当于( ),此时电路由电池供电。A、开关 B、电器 C、电源
-
3、以下食物分别食用的是植物的哪个部分?(填“根”“茎”“果皮”或“种子”)
-
4、选择大小一致的两株绿豆苗,将其中一株绿豆苗的叶子剪掉,连续几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植物叶片对维持植物生长没有任何作用 B、植物叶片对维持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 C、无法得出具体结论
-
5、典典在家做了有关种子萌发的对比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他得出的结论是。
分组
种子数量
发芽数
有阳光组
30
29
无阳光组
30
30
-
6、将以下破损的种子放置在最适合萌发的环境下,仍然有可能萌发的是 ( )。A、
B、
C、
-
7、 3月 15 日 晴
天气有些转暖,我发现装蚕卵的袋子里多了一些黑黑的“小不点”。我把它们转移到已储有食物的“家”里。
3 月 28 日 晴
蚕宝宝们很喜欢它们的食物,一刻不停地吃。安静的时候,我还听到了它们吃东西的声音呢!近期部分蚕宝宝的食欲有些下降,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今天,我拍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
4月19 日 晴
咦?怎么连着几天不吃东西了,身体也变得发黄发亮,是生病了吗?今天看到它们的时候,我才打消了疑虑。它们又开始运动了,抬着小脑袋左右不断地晃动。
4 月 30 日 晴
安静了一段时间的蚕宝宝“家”里出现一些白色的蛾子,它们尾部对着尾部,产了很多卵。这些蛾子是从白色的蚕茧里钻出来的,是原来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变的呀!
(1)、从日记中可知,蚕卵孵化需要的环境。(2)、我们把刚从卵里出来的黑黑的“小不点”称为 , 它“家”里的食物是。(3)、如图所示为蚕的幼虫,在图中的括号中填写蚕相应的身体构造。(4)、仔细观察日记中拍到的照片,这种现象,从蚁蚕到吐丝结茧,我们能观察到( )。A、3次 B、4 次 C、5次(5)、根据日记中的描述,当蚕的身体变得发黄发亮,也不吃桑叶时,蚕就进入了( )。A、蜕皮阶段 B、吐丝阶段 C、产卵阶段(6)、下列属于蚕宝宝和蚕蛹的相同点的是( )。A、有体节 B、颜色相同 C、喜欢吃桑叶(7)、下列对刚羽化的蚕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身体干燥,需要放进水里 B、身体湿润,并且持续很长时间 C、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8)、蚕蛾中较好动、腹部较小的成虫是( )的。A、雄 B、雌(9)、把蚕蛾的头、胸、腹与蚕蛹对应的外部特征用线连起来。(10)、像4月30日的描述那样,两只蚕蛾尾部对着尾部,它们是在( )。A、打架 B、交流 C、交尾(11)、蚕卵有硬壳,与蚕卵类似有硬壳的还有( )。A、青蛙卵 B、蛇卵 C、金鱼卵(12)、下列动物中,和蚕蛾身体特征一样的是( )。A、B、
C、
(13)、回顾蚕的一生,它依次经历了( )四个阶段。A、卵、幼虫、茧、成虫 B、卵、蛹、幼虫、成虫 C、卵、幼虫、蛹、成虫(14)、下列动物中,与蚕的繁殖方式不同的是( )。A、鱼、青蛙 B、狗、猫 C、鸡、乌龟(15)、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要细心呵护蚕宝宝。请写出两条养蚕的注意事项:。 -
8、小科在科学课上通过学习发现了身体就像一部复杂而精妙的机器,能够完成各种动作,而且十分协调。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体质测试来帮助同学们练就健康的体魄,一起来运用身体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吧!(1)、右图是小科在进行引体向上测试时的手臂变化图,关于甲肌肉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上阶段甲肌肉舒张,还原阶段甲肌肉收缩 B、向上阶段甲肌肉收缩,还原阶段甲肌肉舒张 C、上升阶段和还原阶段,甲肌肉都收缩 D、若甲肌肉受伤,也可以完成该运动(2)、我们的人体就像一部复杂而精妙的机器。人体内共有 200 多块骨头,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人体的支架一:骨与骨之间可以活动的连接叫;附着在骨骼上,通过收缩带动骨骼运动。(3)、小科进行50米测试的过程中,有二年级的小朋友闯入跑道,小科的身体马上做出反应进行了紧急规避,下列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眼接收到小朋友的身影刺激后,通过传入神经的处理直接做出反应 B、神经中枢负责处理紧急避险的指令 C、传出神经负责将紧急避险的指令进行传达 D、眼接受小朋友的身影刺激后,通过传入神经将信号传给神经中枢(4)、小科通过倾斜自己的身体来躲避闯入跑道的小朋友,随后调整好自己的平衡顺利跑到终点,在调节平衡过程中右图( )发挥了作用。A、① B、② C、③ D、④(5)、右图是小科某个阶段的心跳数据。请推测,这些数据可能是小科处于( )状态下测得的。A、跑步前 B、跑步中 C、跑步后 D、休息时(6)、小科跑完步后呼吸、心跳都加快,深深呼吸两分钟后呼吸、心跳开始恢复平缓,这是因为小科深呼吸时吸入的氧气通过血液流动运输到全身的各个部位,维持生命正常活动。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于 ( )。A、血管 B、肺 C、大脑 D、心脏(7)、小科从书本中了解到“渐冻症”是由于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的一种疾病。若传出神经受损,其他结构均正常,当感受器接收到信息刺激后患者将会( )。A、有感觉,不能运动 B、有感觉,能运动 C、失去感觉,能运动 D、失去感觉,不能运动(8)、小科的妈妈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汽车有自动驾驶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安装在车内的智能芯片,分析传感器收集到的外界信息,处理信息后,输出到机械装置上,实现自动驾驶。智能芯片相当于人体神经系统中( )。A、传入神经 B、神经中枢 C、传出神经 D、效应器(9)、小科睡觉休息与运动时相比,下列关于心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论是睡觉还是运动,心脏都在不停运动,不需要休息 B、睡觉时心脏跳动间隙的休息时间长,运动时心脏跳动间隙的休息时间短 C、睡觉时心跳速度慢,运动时速度快 D、过量运动会加重心脏的工作负担(10)、在学习、运动之余,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请你为小科提出两条宝贵意见:
、。
(11)、右图是神经传递示意图,图中②代表 , ③代表 , ⑤代表。(12)、请在上题图中用箭头标出信号传递的正确方向。 -
9、很久以前,人类经历了一段没有钟表的时期。那他们怎么来安排工作和生活呢?他们怎样知道时间?那就让我们一起重温他们的故事,一起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了解更多的计时方法。(1)、远古时代,人们用太阳计时,昼夜交替形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即( )。A、天 B、年 C、时辰 D、刻(2)、我国古代会用燃香的方式去计时,因为他们发现燃香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A、上端燃烧速度快 B、下端燃烧速度快 C、基本均匀 D、时而快,时而慢(3)、16 世纪的某天,有一位科学家用自己的脉搏计时,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A、牛顿 B、爱因斯坦 C、伽利略 D、奥斯特(4)、小科在了解古人计时工具后,自制了水钟计时器如右图。根据水钟的计时原理,我们发现水流速度( )。A、先慢后快 B、速度均匀 C、先快后慢 D、时而快,时而慢(5)、为了能更看清楚自制水钟中的水位变化,可以往里面加少量( )。A、色素 B、食用油 C、酒精 D、面粉(6)、小科用自制的水钟计时器进行测试,甲瓶中倒入250毫升水,测得滴出前50毫升用时1分钟,那么最后50毫升水用时 ( )。A、等于1分钟 B、小于1分钟 C、大于1分钟 D、无法得知(7)、虽然水钟已经能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直到钟摆的出现才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那么摆钟在摆动时的计数方法应该是 ( )。A、
B、
C、
D、
(8)、小科自制了一个很特别的摆钟,他用15个小球用小板推到同一高度,放开后发现小球像跳舞一样变换队形,于是小科猜测小球像跳舞一样不断变换队形与 ( )有关。A、摆锤 B、摆绳 C、摆幅 D、推的高度(9)、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科尝试用自己制作的摆展开研究,并做了如下表的实验记录,小科应该用表中的编号A、和这三组数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编号
摆绳长度厘米)
摆锤质量
(克)
每分钟摆动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A
20
30
66
65
65
B
20
60
65
65
65
C
20
90
65
65
64
D
30
30
55
55
55
E
40
30
47
47
46
A.A B.B C.C D.D E.E
(10)、小科发现左边的摆绳最长,越往右边摆绳越短,15个小球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才会出现不断变换队形的现象。A、右多左少 B、左多右少 C、中间多,两边少 D、一样多(11)、小科把上述装置中的小球替换成不同材料的小球,摆绳长度和摆动幅度都相同,他研究的问题是。(12)、我们每天都需要通过钟表来掌握时间、安排工作或做出决定。在下列情形中,最需要精准计时的是( )。A、午休一会 B、和家人吃晚饭 C、龙舟比赛 D、削铅笔的时间 -
10、假设你是一名地理学家,正在研究一个名为“绿岛”的地区,该地区近期经历了一系列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表变化。你的任务是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1)、绿岛北部地区最近发生了一次地震,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山体滑坡导致的 B、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 C、地下岩浆喷发形成的 D、人为爆破导致的(2)、地震后,绿岛北部地区的地形可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 )A、地面隆起 B、地面下沉 C、地表裂缝 D、以上选项都有可能出现(3)、根据研究你会发现地震多发在地球的地壳层,下列关于地壳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是地球的固体外壳 B、海洋的地壳比大陆更厚 C、地壳中充满着炽热的岩浆 D、地壳的运动是无法察觉的(4)、地震发生后常常会伴有二次余震,再次地震时你会建议岛民应该怎么做?
。
(5)、为了研究“降水量大小对土地侵蚀的影响”,你的团队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组成土壤的成分 B、降水量的大小 C、有无植物覆盖 D、被侵蚀土地的坡度(6)、绿岛北部地区有一座活火山,最近处于活跃期。你和自己团队的小伙伴打算做一个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下列材料较为合适的是 ( )。A、土豆泥、水、罐头盒、铁架台、蜡烛、护目镜 B、土豆泥、番茄酱、塑料盒、铁架台、蜡烛、护目镜 C、土豆泥、水、塑料盒、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 D、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7)、根据考察,你发现火山喷发对人类有很多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落在火山周围的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 B、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 C、火山喷发不会给人类带来有利影响 D、火山喷发导致山体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灾害发生(8)、火山喷发形成的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石我们称之为 , 这种岩石的特点是由很多结构。(9)、关于地形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形变化表现得都很猛烈、迅速 B、侵蚀和沉积都可以使地球表面的形态发生变化 C、河流侵蚀带来的影响有好也有坏 D、地震和火山喷发说明地球内部运动能改变地形(10)、在对绿岛进行地质研究的过程中,你发现某块岩石里有植物化石,这块岩石最有可能是( )。A、变质岩 B、岩浆岩 C、沉积岩 D、火成岩(11)、绿岛的河流大多是南北走向,上游在北部,下游在南部,由此可推断出绿岛的地势特点是( )。A、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西高东低 D、北高南低(12)、右图是考察人员在绿岛发现的入海口的沙洲,请简述该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
(13)、请举例说明风是如何影响地球表面变化的,并阐述这一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地理现象。。
-
1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近期学校开展了“光学日”的探索活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睁大双眸,共同去体验奇妙的光世界吧!(1)、在学校的镜子迷宫中,我们看到自己的多个影像,这是因为光的( )。A、折射 B、反射 C、色散 D、直线传播(2)、日食发生时,我们看到的月亮遮挡太阳的现象是因为光( )。A、沿直线传播 B、沿曲线传播 C、可以绕过障碍物 D、只能在空气中传播(3)、小明在圆盘上画出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将红、绿、蓝三种颜色分别均匀地涂在扇形里,快速转动圆盘,可看到 ( )。A、绿色 B、黄色 C、白色 D、红色(4)、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 )处筷子发生了“弯折”现象。A、水面 B、水中 C、水底 D、以上均可以(5)、如右图,通过实验室的三棱镜观察白光,我们可以看到光被分解成多种颜色,这是因为光在三棱镜中发生了 ( )。A、反射 B、折射 C、色散 D、直线传播(6)、上题中,光发生( )次折射。A、1 B、2 C、3 D、4(7)、潜望镜能让我们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用实验室的潜望镜观察学校围墙外的枇杷,请你根据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将该装置补充完整,并作出光的传播路线。(4分)(8)、如右图,用激光笔从充满烟雾的透明箱子的一侧照向另一侧,正面会看到 ( )。A、激光被阻挡在箱子外面 B、激光弯曲着从烟雾中穿过 C、激光被箱子中的烟雾完全遮挡了 D、激光在烟雾中形成可见的笔直光束(9)、如果没有任何光线,我们( )看到周围的世界。A、能 B、不能 C、不确定 D、有时能,有时不能(10)、学校里有很多物品能反光,下列物品能反光的是 ( )。A、镜子 B、白纸 C、黑衣服 D、以上都可以(11)、声音的传播和光的传播有很多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请至少写出一例。
相同::不相同:
-
12、周末,小杭和爸爸妈妈一起游玩了游乐园,体验了海盗船、摩天轮、直冲云霄、过山车等游乐项目,整个过程趣味十足,这也让他回忆起这学期所学“物体的运动”单元里的科学知识,感叹科学就在生活之中。(1)、如图所示,小杭和爸爸妈妈从家里开车出发,先向行驶米,然后向行驶米到达游乐园。(2)、他们坐观光车游玩时,观光车往前开,小杭看到车外的景物都在往(填“前”或“后”)移动。和一起坐在观光车里的爸爸相比,小杭是(填“静止”或“运动”)的。(3)、如图所示为游乐园的平面图(部分),每小格的边长表示 100米。旋转木马在过山车东面300米处,碰碰车在摩天轮南面400米处。请在图中用“▲”标出旋转木马的位置,用“●”标出碰碰车的位置。(4)、小杭第一站去了旋转木马,坐在旋转木马上,小杭发现自己在转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填“旋转木马”或“地面”)。(5)、小杭从旋转木马处出来,和爸爸妈妈在同一起点沿直线直奔海盗船,若要比较谁的速度快,应该( )。A、看谁用的时间长 B、看谁用的时间短 C、看谁的脚步跨得大(6)、如图所示为游乐园中的过山车轨道示意图,车厢从O 点运动到A 点的运动路线是直线。下列运动中,也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A、扔纸飞机 B、跳远 C、升国旗(7)、在海盗船的船身上贴一个小黑点,开动后小黑点的运动路线是( )。A、
B、
C、
(8)、回家后,小杭对体验过的过山车念念不忘,于是他打算利用家中的积木制作一个过山车模型。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先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再进行制作 B、制作“过山车”时,可以不参考设计图,直接制作 C、制作完“过山车”,可以进行测试、评价、修改(9)、为了准确测量“过山车”的轨道长度,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 )。A、用手来丈量 B、用塑料尺来测量 C、用细绳测量后再用软尺量出细绳的长度(10)、小杭搭建了一座“过山车”(如图所示),请找出其中的一处不足,并写出改造方法:。(11)、小杭将小钢球和小木块放到起点,使它们自由运动到终点,来进行时间测试,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处应该填。“☆”处应该填(填“甲”或“乙”)物体运动得更快,甲物体最有可能是。物体
不同时间物体运动的时间(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选择的数据
甲
5.78
5.87
5.96
△
乙
3.29
3.35
3.32
☆
-
13、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华之一,古人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科学知识,使诗词更加精彩。 比如:
李绅的《悯农二首·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乐府诗集《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意思是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1)、小舟所在小组利用下面的材料做了“探究太阳和月球大小”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中大圆纸片模拟的是( )。
A、地球 B、月球 C、太阳(2)、按照图示位置摆放,如果将小圆纸片往圆纸筒方向移动,那么在圆纸筒里观察到的小圆纸片与之前相比,( )。A、变大了 B、变小了 C、一样大(3)、通过上述实验,小舟知道李绅看到的太阳和李白看到的月球大小差不多,原因是( )。A、太阳离地球远,月球离地球近 B、太阳离地球近,月球离地球远 C、太阳和月球离地球一样近(4)、在课堂中,小舟知道了在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知是不同的,如:①地球是平的;②天圆地方;③地球是个球体。“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诗描述的是( )。
A、地球是平的 B、天圆地方 C、地球是个球体(5)、下列选项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A、海洋多,陆地少 B、月食现象 C、太阳东升西落(6)、为了进一步探究地球的形状,小舟和同学做了模拟实验:将船模放在球面上,由远及近慢慢向观察者移动,( )。A、观察者始终能看到整艘船 B、观察者会观察到船慢慢变小 C、观察者会先看到船的帆顶,再看到整艘船(7)、小舟在不同的夜晚观察到如图所示的 3个月相。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描述的是图中的( )号月相。
A、① B、② C、③(8)、将小舟观察到的3个月相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9)、通过观察,小舟知道月相变化的周期大约是( )。A、半个月 B、一个月 C、两个月(10)、小舟认为月球不适合人类居住,可以支持他说法的依据是( )。A、月球上缺乏氧气 B、月球上有环形山 C、月球不会转动(11)、古时候的李绅、《敕勒歌》的作者和李白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了解不多,甚至还有错误的地方。学了这一单元,请你选择其中一位诗人,在下方对应的方框中画“✔”,并告诉他相关的两点知识。我想告诉:
李绅关于太阳的知识
《敕勒歌》的作者关于地球的知识
□李白关于月球的知识
①。
②。
-
14、 小舟为了探究蚕茧里钻出的蚕蛾是不是由蛹变成的,对蚕蛾和蚕蛹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蚕蛾的身体结构如图所示,请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蚕蛾和蚕蛹的身体都分为、胸、三部分。(2)、蚕蛾的头部有1对、复眼和口器,胸部有对足和2 对翅。(3)、在下图中填写蚕蛾和蚕蛹头部各个器官的名称。(4)、下列动物中,与蚕蛾身体结构相似的有哪些?请在它们下面的括号里画“✔”。
-
15、 如图所示为雌、雄两只蚕蛾,请仔细观察两者的不同,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只蚕蛾尾对尾,正在。左边的是(填“雄”或“雌”)蛾。(2)、像蚕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叫作。(3)、下列关于雌蚕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腹部肥大 B、翅膀振动快 C、爬行速度慢(4)、蚕结茧( )后,蚕蛾从蚕茧中钻了出来。A、几天 B、十多天 C、一个月(5)、蚕茧中的蚕宝宝要蜕皮( )才能变成蚕蛾。A、2次 B、4次 C、0次(6)、观察蚕蛾的触角,它的形状像( )。A、细棒 B、羽毛 C、鞭子
-
16、 蚕蛹与蚕蛾相比,( )。A、身体颜色相同 B、两者都有气门 C、蚕蛾交配产生蚕蛹
-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蚕蛾有雄蛾和雌蛾之分 B、蚕蛾是由茧发育而来的 C、蚕蛾是蚕的幼虫
-
18、蚕蛾产卵后,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A、蚕蛾飞走了 B、蚕蛾开始吃食物 C、蚕蛾一段时间后死掉了
-
19、蚕蛾和蚕蛹的相同点是身 体都分、、三部分,都有和气门;不同点是蚕蛾有、 , 会运动,而蚕蛹几乎不动。
-
20、蚕蛾是发育而来的,蚕蛾是蚕的成虫,全身披着鳞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