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时,海洋和陆地的占比是(        )。
    A、l: 1 B、2: 1 C、7:3
  • 2、温州市在规划城市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楼群间距应该依据哪一天的楼影(如图所示)来计算(        )。

    A、夏至日 B、秋分日 C、冬至日
  • 3、我们在制作地球模型时,从里到外依次是(        )。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核、地幔、地壳 C、地幔、地核、地壳
  • 4、下列各种猜想中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

    A、猜想1 B、猜想2 C、猜想 3
  • 5、在认识地球及其历史的过程中,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小科把他们的观点制作成了如右图的“韦恩图”,她归纳正确的是(        )。

    A、①——地球是球体 B、②——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③——所有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旋转
  • 6、小科利用工具在同一地点,分别测量了10月1日,11月1日,12月1日正午时分影子的长度,此时关于影子长度变化推测合理的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影长不变
  • 7、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通常用(        )给洋葱表皮染色。
    A、清水 B、碘酒 C、酒精
  • 8、小科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某种昆虫的触角,并记录:1对,触角的顶端逐渐变粗,类似于一个棒子或棒球杆的开头。最符合记录的是(        )。
    A、 B、 C、
  • 9、在做“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有同学看到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这主要是由于下列哪个原因引起的?(        )
    A、气泡太多 B、表皮细胞撕太厚 C、显微镜操作失误
  • 10、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从显微镜目镜中看到物体(圆点)如右图所示。想把这个圆点移到视野中心,应将玻片往(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下方
  • 11、下列各组镜片可以制成简易显微镜的是(        )。
    A、 B、 C、
  • 12、观察微生物时,在载玻片上放少量的脱脂棉或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
    A、让盖玻片和载玻片贴得更紧 B、控制微生物的运动,方便观察 C、分成一小格一小格方便数出微生物的数量
  • 13、制作玻片标本时,下图中盖上盖玻片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 14、以下选项中,(        )是洋葱内表皮细胞。
    A、 B、 C、
  • 15、如图所示,在两个装水的水缸中放了大小相同的小球,从侧面观察,(        )。

    A、圆形水缸中的球看上去更大 B、方形水缸中的球看上去更大 C、两个水缸中的球看上去一样大
  •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作面包使用的酵母菌对人体是有害的 B、使我们得病的病毒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 C、放大镜可以想把物体放大多少倍就放大多少倍
  • 17、城市污水处理厂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级处理流程净化城市污水的重要设施,主要处理居民生活污水、公共场所污水与预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其中活性污泥法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污水先经过格栅、沉砂池去除大颗粒杂质后,流入曝气池。在曝气池里,鼓风机不断送入空气,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迅速繁殖,形成褐色絮状的“活性污泥”。这些微生物能把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使污水变清。净化后的水再经过沉淀、消毒即可排放或回用。
    (1)、曝气池中,真正起净化作用的“小卫士”主要是(        )。
    A、泥土颗粒 B、微生物 C、水草
    (2)、污水处理厂向曝气池持续通入空气,最主要目的是(        )。
    A、降温 B、让微生物获得氧气、加速分解有机物 C、把污水搅浑
    (3)、下列哪一操作会降低曝气池中微生物的活性?(        )
    A、保持适宜温度 B、继续通入空气 C、大量投放消毒剂
    (4)、为什么经过微生物净化后的水仍需消毒?
  • 18、小明在午餐后把没吃完的面包随手放进了课桌抽屉。一周后,他发现面包表面长出了一块块“绿毛”(如图)。老师告诉他,这些“绿毛”主要是霉菌。

    (1)、导致面包发得的霉菌属于(选填“植物”、“动物”或“微生物”)。
    (2)、小明用放大镜观察,看到像小刷子一样的结构。他又在科学老师指导下,撕取少量菌丝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所示的霉菌结构。对比两种观察工具,小明用放大镜只能看见面包上霉菌的(        )。

    A、单个细胞 B、菌落 C、细胞核
    (3)、小明把四片同样大小和重量、来自同一块面包的样品放在不同条件下保存,5天后称重并计算霉菌覆盖率,结果如下:

    编号

    保存条件

    霉菌覆盖率(%)

    面包失重(克)

    常温敞放

    85

    3.2

    常温密封

    60

    1.9

    冰箱冷藏

    25

    0.8

    冷冻

    5

    0.2

    根据上表,小明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温度越(选填“高”或“低”),霉菌生长越慢;密封保存可以(选填“加快”或“减慢”)霉菌生长。

  • 19、小科的奶奶不小心把老花镜摔坏了,看不清报纸上的字,小科想帮奶奶做个简易老花镜,邀请你一起来帮忙。
    (1)、自制的放大装置材料必须有(        )的特点。
    A、中央厚、边缘薄、不透明 B、中央厚、边缘薄、透明 C、中央薄、边缘厚、透明
    (2)、小科找来以下材料,你觉得哪些材料加水后可以做成放大装置?(填序号)

    (3)、小科用自制放大装置看报纸,发现每一种装置的放大效果都不同,于是他利用这些放大装置观察相同大小的文字,记录了相关实验数据,请根据记录表回答问题。

    实验编号

    材料特点

     能看到的字数

    直径大小(厘米)

    凸度

    操作方法:贴住书本

     操作方法:调整到最大最清晰

    A

    3

    15

    5

    B

    3

    15

    3

    C

    9

    45

    9

    D

    9

    45

    5

    ①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小科发现实验(填实验编号)的放大效果最好,根据数据推测,它的放大倍数是倍。

    ②实验(填实验编号)可以研究放大倍数与材料直径大小的关系。根据上述数据可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直径大小(选填“有关”或“无关”)。

    ③通过实验A和B的对比,小科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有关。

    ④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物品中没有用到放大镜的是
    A. 猫眼             B.近视眼镜         C.望远镜

  • 20、2025年夏天,广东省佛山市报告了多例基孔肯雅热病例。
    (1)、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医学工作者一般选择来观察病毒。(选填“放大镜”、“天文望远镜”、“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
    (2)、该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伊蚊的幼虫和蛹只能在水中生长发育。请推测伊蚊的幼虫最可能出现在下列哪种环境中?(        )
    A、干燥的沙坑 B、积水的花盆托盘 C、人行道地砖缝隙
    (3)、基孔肯雅病毒属于RNA病毒,不耐酸、不耐热,58C以上即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紫外线等都能将其杀灭。下列能有效杀灭基孔肯雅病毒的方法有

    ①60℃加热30分钟②紫外线照射③用干毛巾擦拭④用70%乙醇擦拭

    (4)、基孔肯雅病毒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但也有一些微生物为我们所用,下列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没有使用微生物的是(        )。
    A、豆腐乳 B、茶叶蛋 C、酸奶
    (5)、在实验室里我们也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6)、为了尽可能看清微小物体的内部结构,我们应该挑选的组合是目镜和物镜

    镜头名称

    目镜

     物镜

    放大倍数

    15×

    20×

    30×

    20×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