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右图中西伯利亚雪橇犬(别称哈士奇)的家人是下列哪一项?

    A、 B、 C、
  • 2、下列属于人体生理特点遗传的是?
    A、能否卷舌 B、有无耳垂 C、左右利手
  • 3、人体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来维持身体健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牛肉中含有丰富的铁 B、卷心菜中富含维生素U C、贝类含有较多的硒
  • 4、水杨酸是制造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柳树皮中含有水杨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从柳树皮中提取水杨酸 B、制造阿司匹林时不用水杨酸 C、通过化学合成可以制备水杨酸
  • 5、二氧化碳灭火器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B、二氧化碳具有隔绝空气的作用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6、右图是“自制柠檬汽水”的操作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将一个柠檬切开,往瓶中挤入柠檬汁,再倒入冷开水。

    2.加一些糖和食用色素。

    3.将少许小苏打快速放入瓶中,盖紧瓶盖,把瓶子颠倒几次。

    A、步骤1在瓶中挤入柠檬汁主要是为了让汽水有酸味 B、步骤2加糖和食用色素的过程产生了新物质 C、步骤3将小苏打放入瓶中后会产生二氧化碳
  • 7、下列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能产生气泡的是?
    A、小苏打和白醋 B、小苏打和水 C、小苏打和糖
  • 8、下列能判断烟花绽放产生了新物质的是?
    A、发光发热 B、产生了气体 C、AB均对
  • 9、下列关于如图两个实验中蜡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1中蜡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B、实验2中蜡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C、两个实验中蜡的变化均产生了新物质
  • 10、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月球背面样品成功着陆在内蒙古,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小科和小伙伴准备制作一个降落伞,并完成保护鸡蛋平稳降落的任务。

    (1)、 设计方案:小科设计了一个(选填“模拟”或“对比”) 实验,研究降落伞伞面面积、材料等因素与降落时间之间的关系,并绘制了设计图,如题23图所示。
    (2)、制作模型:小科他们制作了降落伞模型进行多次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别

    伞面材料

    伞面面积/cm2

    降落时间/s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

    1

    纱布

    1200

    8.6

    8.5

    8.7

    8.6

    2

    棉布

    1200

    9.3

    9.5

    9.4

    9.4

    3

    防水布

    1200

    10.7

    10.8

    10.9

    10.8

    4

    防水布

    1500

    13.1

    13.4

    13.4

    13.3

    ①组别1、2、3实验是研究降落时间的长短与降落伞的之间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选用更适合制作降落伞伞面。

    ②组别3、4实验可得降落伞的伞面面积越大,降落时间越

    (3)、 测试过程中,发现降落伞下落的速度较快,鸡蛋壳摔裂了,他们应该怎么改进?____
    A、增大伞面面积 B、增加伞绳数量 C、增加伞绳长度
  • 11、在一次探究实践活动中,小科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小木棒,小木棒都向下悬挂,再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如题图所示。

    (1)、 该实验装置用于探究____。
    A、金属是否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B、蜡的熔化与温度的关系 C、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2)、在加热铁丝的过程中,小科发现当①号小木棒掉落时,其他小木棒没有掉落,说明____。
    A、①号处升温快,温度最高 B、①、②、③、④位置温度一样 C、①号处的蜡较少
    (3)、小科发现小木棒掉落的顺序是①→②→③→④,说明热会从的地方传到的地方。  (以上两空均选填“温度高”或“温度低”)
    (4)、小科进一步研究发现把铁丝换成铜丝,其他不变,小木棒掉落更快,这说明
  • 12、为了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小科和小伙伴用题1图所示的装置做了模拟雨的形成实验,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问题。

    (1)、 在实验中需要把烧杯里的水加热至沸腾,小科他们应该用____加热。
    A、弹簧测力计 B、酒精灯 C、温度计
    (2)、 如题1图所示,加热前烧杯里的冷水会蒸发吗? ____。
    A、会,只是冷水蒸发慢 B、不会,没看到冷水冒雾气 C、不会,冷水温度太低
    (3)、 水沸腾后,将培养皿放入热水中,取出后擦干底部再盖住烧杯,如题2图所示。观察培养皿底部,过一会可以发现____。
    A、没有小水珠 B、有少量小水珠 C、有大量小水珠
    (4)、 如题3图所示,在培养皿中加冰块,观察培养皿底部,过一会可以发现____。
    A、没有小水珠 B、有少量小水珠 C、有大量小水珠
    (5)、从题(3)、题(4)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说明了水蒸气要(选填“遇冷”或“遇热”)凝结才能形成小水珠,小水珠聚集后变大、变重就会掉落下来形成降雨。
  • 13、1、2两图中,其中一幅是我国某地白露的气温变化图,另一幅是该地霜降的气温变化图,由图可得(  )。

    A、1图那天昼夜温差大 B、2图那天是白露 C、2图那天更可能看到凝霜现象
  • 14、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马上回到课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回到课室”是刺激, “铃声”是反应 B、“铃声”是刺激, “回到课室”是反应 C、“铃声”和“回到课室”都是反应
  • 15、青少年时期是大脑发育和成长的关键时期,下列行为不利于大脑健康的做法是(  )。
    A、劳逸结合 B、保证充足睡眠 C、深夜上网
  • 16、大脑具有识别、记忆、控制、推理、创造等多种功能,根据题17图所示的前3个图的排列规律,你能推导出第4个图会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   )。

    A、 B、 C、
  • 17、小科在观察题16图时,感觉竖线比横线长。用尺子测量却发现两条线一样长,产生这种“感觉”与实际不一致的原因是 (  )。

    A、大脑有时也会出错 B、眼睛疲劳所致 C、眼睛近视所致
  • 18、小科想要探究热传递的特点,于是他在装了水的水槽里放入装水的烧杯,如题图所示。实验过程中,他记录水槽里的水温与烧杯里的水温随时间变化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可得(  )

    2分钟

    4 分钟

    6 分钟

    8分钟

    10分钟

    水槽里的水

    90℃

    78℃

    66℃

    59℃

    55℃

    烧杯里的水

    38℃

    46℃

    53℃

    58℃

    55℃

    A、计时开始前烧杯里水温比水槽里的水温高 B、2至8分钟,热量从水槽里的水向烧杯里的水传递 C、半个小时后烧杯里的水的温度还是55℃
  • 19、如题图所示,模拟大自然中水循环的实验操作如下:①组装好水循环模型; ②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 ③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在“小池”内注入水主要是为了(  )

    A、美观 B、增加整个模型的重量 C、增加水蒸气含量
  • 20、 查阅资料可知,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厚度约2865千米,地核半径约3470千米,以下用橡皮泥制作的地球圈层模型最符合地球内部结构的是(  )。
    A、 B、 C、
上一页 975 976 977 978 9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