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小宝好奇船是怎么浮起来的。小安拿出包里的橡皮泥,把它做成了( )的形状,向小宝展示沉的材料是如何浮起来的。
    A、 B、 C、
  • 2、以下生态瓶中,能维持生态平衡时间最长的最有可能是( )。
    A、小宝的 B、小安的 C、妈妈的
  • 3、为了深入了解“坝光公园”中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妈妈和小安、小宝一起制作了生态瓶。关于生态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
    A、给生态瓶添加生物时既要考虑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又要考虑它们的数量关系 B、做好的生态瓶需要放植物给动物提供氧气,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C、为了给动植物更多空间,不需要放石头、泥沙等
  • 4、黄嘴白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长腿长喙,以鱼(弹涂鱼等)、甲壳类(虾、蟹等)、软体动物(螺、蛤蜊、蜗牛等)为食。根据上述描述,坝光公园中可能出现的食物链有 ( )。

    A、黄嘴白鹭→弹涂鱼→沙蟹→红树果实 B、小虾→沙蟹→黄嘴白鹭 C、藻类植物→水蚤→弹涂鱼→黄嘴白鹭
  • 5、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候鸟大多从北方地区飞到深圳过冬,坝光公园经常迎来鹭科鸟类,比如黄嘴白鹭、大白鹭等,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黄嘴白鹭飞到南方后会留在南方生活并繁殖 B、南方的越冬区自然资源丰富,气温适宜,能够为黄嘴白鹭提供食物 C、候鸟迁徙和青蛙冬眠一样,都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
  • 6、来到公园,小安发现石头下有蚯蚓,便向小宝说起了在学校探究蚯蚓生活环境的实验(装置如图1),实验开始时,把10条蚯蚓放在中间B区。10分钟后,观察蚯蚓所在的区域,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这个实验里,小安研究的是温度对蚯蚓的影响 B、打开盒盖后,大部分蚯蚓在黑暗的区域,说明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C、盒子底部铺湿纸巾是用来改变蚯蚓行走的摩擦力,以便更快得到结果
  • 7、大鹏三面环海,有丰富的海洋景观。地球约71%的面积是海洋。( )
  • 8、湿衣服在炎热的夏天干得很快。湿衣服变干是水蒸发、释放热量的过程。( )
  • 9、炎热夏天即将米临,家里小狗进入换毛期,大量掉毛,小狗换毛主要是为了减少厚厚绒毛对热量的留存,这是适应环境的表现。( )
  • 10、现代的轮船有骨架、船舱等结构,这些设计可以使船更牢固。( )
  • 11、考古发现最早的船是独木舟。独木舟不稳定,载重量小,但可以通过削尖船头来让船更稳定。( )
  • 12、家里鱼缸里有一艘模型小船,向下压小船会感受到一股向上的力,这股力是
  • 13、小区花园里生活着多种生物。花园里生物与非生物相互联系、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做
  • 14、吃完早餐,妈妈给在阳台上种植的植物浇水。植物在光照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释放氧气,这个过程叫做
  • 15、闷热的客厅就像一个栽培植物的温室。人类过度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这种增温效果与温室类似,被称作
  • 16、早晨,小安在客厅吃着早餐,感觉很热,于是打开空调。这时冷热气体相互混合,最终客厅变得凉快了,这种传热方式被称作
  • 17、能量的研究

    六年级举行小车模型项目化研究活动,虞小科班级开展了太阳能空气动力小车制作研究活动。

    (1)、太阳能空气动力小车的能量转化过程为 ( )。
    A、太阳能→电能→机械能 B、太阳能→化学能→电能 C、太阳能→化学能→机械能 D、太阳能→机械能→风能
    (2)、小爱发现小象的风扇旋转方向和自己的不一样,可能是因为( )。
    A、太阳能板安装方向不同 B、两根导线的接法不同 C、太阳能板安装位置不同 D、风扇的转动速度不同
    (3)、小科发现该小车行驶速度较慢,下列改进方法不合理的是( )。
    A、换更大的电板,吸收更多太阳能 B、优化小车外形,降低能量的损失 C、改为齿轮驱动,提高能量利用率 D、增加小车质量,提高行驶稳定性
    (4)、为让该小车在没有阳光的地方也能行驶一段距离,可以尝试( )。
    A、增加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 B、增大风扇尺寸 C、连接一个可储能的电池板 D、提高电机转速
  • 18、工具与技术的研究

    从古至今人们发明和运用了许多工具与技术,让我们一起解开杠杆的奥秘。

    (1)、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它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杠杆,作用也不同。例如,开瓶器的应用是为了( ),火钳的应用是为了( )。

    A、增大力的作用效果 B、扩大力的作用范围 C、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D、无法确定
    (2)、小吉同学想用一块小石头撬起大石头,最有可能成功的是( )。

    (3)、使用下列工具时,支点位置常发生改变的是( )。
    A、钓鱼竿 B、跷跷板 C、剪刀 D、核桃夹
    (4)、下面关于工具与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工具是人类加工制造的器具 B、我们可以利用技术改进工具 C、技术的发展与工具关系不大 D、不同的工具使用技术不一样
  • 19、地球运动的研究

    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探寻究竟。

    (1)、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的观点,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的观点,他们共同的观点有
    (2)、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用实验证明了                      
    (3)、人类经过长达1600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证实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是( )。

    ①地球不发光    ②地球不透明    ③地球在公转    ④地球在自转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右图中A、B、C、D表示地球上的四个城市,即将迎来黎明的是市。

    (5)、不同季节,同一地点正午的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公转时( )。
    A、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自转的方向在不断发生变化 C、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D、地轴倾斜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6)、右图中,当地球绕太阳公转到位置(填序号)时,我们所处的北半球一天中昼最短、夜最长,这时是节气;当地球绕太阳公转到位置(填序号)时,家住上虞的虞小科,测得正午12时旗杆的影子是最短的,这时是节气。另外两个位置的节气分别是和秋分。

  • 20、微小世界的研究,显微镜的发明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一起去探寻生物细胞的奇妙世界。
    (1)、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用镊子夹取洋葱表皮大小最好是( )。
    A、越大越好,方便观察 B、越小越好,容易操作 C、适中,薄而透明,不重叠 D、大小无所谓
    (2)、使用显微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B、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之和 D、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等
    (3)、小爱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反复转动调节旋钮,只看到一个亮亮的光圈,却没有找到洋葱细胞,可能是( )。
    A、标本没有放在载物台通光孔中央 B、高倍物镜的视野过小,难以发现 C、调节旋钮转动幅度过大,错过目标 D、以上操作都有可能
    (4)、小虞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看到的视野中有很多黑色的圆圈,可能是因为( )。
    A、目镜上有灰尘 B、盖玻片下有气泡 C、物镜损坏 D、细胞重叠
    (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观察到右图所示现象,出现这类现象主要

    (6)、小科同学观察好后,同组的小娥同学直接把显微镜移到自己面前观察,却只看到黑乎乎一片,你觉得可能是原因。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