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常用的光学显微镜的镜片( )。A、都是凸透镜 B、都是平面镜 C、都是凹透镜 D、一块是凹透镜,一块是凸透镜
-
2、我们用光学显微镜能够发现大肠杆菌并且记录数量,那么如果要清楚地看到大肠杆菌的结构可以用( )。A、简易显微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放大镜
-
3、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大到( )。A、20倍 B、200倍 C、2万倍 D、200万倍
-
4、将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按照放大倍数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B、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肉眼 C、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放大镜、肉眼 D、电子显微镜、放大镜、光学显微镜、肉眼
-
5、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于是贤贤思考:把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是否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贤贤进行了如下操作。(1)、请你将他的实验步骤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 )用一个放大镜观察文字,调整距离直到图像大而清晰。
( )准备两个放大镜。
( )保持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不变,反复移进和移出第二个放大镜,比较所看到的图像。
( )在这个放大镜下面再放上一个放大镜,调整距离,直到图像大而清晰。
(2)、在课堂中经过了上述实验,我们发现:。(3)、最后,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用纸筒固定,这样就制成了一个。(4)、在上述过程中,我们发现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和清晰度。 -
6、贤贤家里的洗衣台板太高了,妈妈洗衣服很费力。于是,周末贤贤和爸爸打算一起为妈妈制作一个木制的垫脚板,如图所示。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如下问题,请你帮他们解决一下。

(1)、木板长短不符合要求,下列工具中最适合用于切割木板的是( )。A、菜刀 B、斧子 C、锯子 D、园林剪(2)、木板切割好后,要用螺丝钉固定,下列工具中最适合的是( )。A、
B、
C、
D、
(3)、贤贤选择了合适的工具后,由于技术不熟练,螺丝钉要么掉了,要么拧歪了,你建议他选用下列哪种方法解决问题?( )A、不用工具,用徒手拧 B、改用羊角锤直接把螺丝钉敲进木头中 C、让爸爸扶着螺丝钉,再用羊角锤把螺丝钉敲进木头中 D、先用羊角锤把螺丝钉敲入木头一小部分,再用螺丝刀拧(4)、在制作过程中,有一颗螺丝钉钉错了位置,现在要把它取出来,最合适的工具是( )。A、羊角锤 B、螺丝刀 C、老虎钳 D、小刀(5)、垫脚板做好后,为了防水和美观,贤贤还想给垫脚板刷上油漆,可油漆桶的盖子安装得太紧了,怎么也打不开,你建议他可以选用哪种工具最省力?( )A、羊角锤 B、一字螺丝刀 C、老虎钳 D、小刀(6)、通过以上活动,关于工具与技术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具常常是一些物品,技术常常是一些方法 B、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 C、同一种工具,使用的技术一定相同 D、使用技术的提升,可以让工具展示出更好的性能 -
7、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技巧不同,效果也不同。 ( )
-
8、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会发明出更有针对性的工具给工作带来便利。 ( )
-
9、使用工具会使我们的工作过程变得复杂,不如直接用手来完成的效果好。 ( )
-
10、将下列工具与所起的作用用线连一连。

-
11、取核桃仁的过程中,与其他工具比,用了核桃夹后你的感受是( )。A、费力 B、困难 C、省力 D、轻松 E、省时 F、安全 G、不安全
-
12、关于取出较完整的核桃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了核桃夹工具就行,不需要什么技术 B、用了核桃夹就一定能取出较完整的核桃仁 C、用核桃夹把核桃用力一夹,就能取出较完整的核桃仁 D、用核桃夹取较完整的核桃仁也有技巧,需要技术支撑
-
13、下列工具中,最不适宜用于取核桃仁的是( )。A、羊角锤 B、美工刀 C、石块 D、核桃夹
-
14、用羊角锤、石块、擀面杖等工具取核桃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安全 B、核桃仁容易碎 C、比不用工具更费力 D、力度难掌控
-
15、尝试用上述技术(不用工具)取核桃仁,你的感受是( )。A、费力 B、困难 C、省力 D、轻松 E、省时 F、安全 G、不安全
-
16、不用任何工具取出核桃仁,你能想到哪些方法技术?模仿例句写一写。
如:A.用手压。
B. 。
C. 。
D.。
-
17、每年6、7月份,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梅雨季节时,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等物品容易发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称为同音的“霉雨”。(1)、物品发霉主要是由引起的。因为梅雨季节时,空气湿度大、 , 很适合这种微生物生长繁殖。(2)、小贤使用显微镜观察了使面包发霉的微生物,结果遇到了下面的问题,请你帮忙解决。①对光时,从目镜中看到一团漆黑,可以通过调节( )完成对光。A、调节旋钮 B、反光镜 C、目镜 D、物镜(3)、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后,要先使镜筒 , 然后再慢慢 , 直至看到标本的图像。
A.下降
B.上升 C.左移 D.右移
(4)、调焦时,要先将镜筒下降,此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注视( )。A、调节旋钮 B、反光镜 C、目镜 D、物镜(5)、如果按照②和③的方法操作后,始终没有看到标本的图像,可能的原因是( )。A、标本在观察过程中发生了移动 B、标本处在通光孔的中央 C、使用的目镜倍数太小 D、使用的物镜倍数太小(6)、观察时不管如何移动玻片标本,视野中始终都有一个小黑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黑点可能在玻片标本上 B、小黑点一定在目镜上 C、小黑点可能在反光镜上 D、小黑点可能在物镜上 -
18、小贤从烧杯中吸取了水样,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制取水样的玻片标本,并进行观察。(1)、小贤先在上放少量的脱脂棉纤维,再用在上面滴一滴水样,盖上盖玻片,并用吸走多余的水分,一份水样的临时装片就做好了。(2)、小贤在视野中看到如图A所示的图像,他应该把载玻片向(填方向)移动才能看到如图B 所示的图像。
(3)、通过观察可以判断,水样中含有的微生物是。(4)、通过观察可以判断,烧杯中的水最有可能是( )。A、矿泉水 B、凉开水 C、池塘水 D、自来水(5)、为了培养图中的微生物,我们可以在烧杯中放一些干草,这是因为该微生物;培养一段时间后,该微生物的数量大量增加,说明它。A.会繁殖 B.会运动 C.会排泄 D.需要营养
-
19、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1)、观察右图的显微镜结构,其中A 是 , B是 , C是 , C是。(2)、右图的显微镜中,能起放大物体图像作用的结构是和。(填字母) -
20、小贤想做一个简易显微镜,具体操作如下。(1)、他先用凸透镜A将物体的图像放大,发现:当凸透镜A离物体较近时,图像 , 放大的倍数;当凸透镜A 离物体太远时,图像 , 放大的倍数。因此他要上下调节凸透镜A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找到一个大而清晰的图像。(填“清晰”“模糊”“大”或“小”)(4分)(2)、然后把凸透镜B放在凸透镜A的(填“上面”或“下面”),再上下移动凸透镜(填“A”或“B”),找到一个大而清晰的图像。保持两凸透镜间的距离,反复移进和移出凸透镜B,比较所看到图像。(3)、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4)、最后,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这样就制成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