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截至2023年年底,上海常住人口达到2487.4万人,是我国人口净流入数量最多的城市。下图为2023年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人口比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江苏相比,安徽人口迁入上海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邻近 B、交通运输便利 C、人口基数较大 D、经济结构互补
    (2)、近年来,上海市净流入人口规模明显缩小,其主要原因是上海(     )
    A、产业结构调整 B、户籍政策收紧 C、逆城市化影响 D、就业机会减少
    (3)、上海提高环境人口容量措施合理的是(     )
    A、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物质消费水平 B、控制城市规模,弱化各分区功能差异 C、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交流 D、疏散密集人口,提升核心区居住质量
  • 2、我国南方某山区滑坡灾害频发,为监控重点区域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利用地理信息栅格图像技术对区域地形和植被数据进行独立图层划分。下图是该山区重点监控区地形、植被和人口密度三个独立图层数据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受滑坡地质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大量转移人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欧洲南部伊比利亚半岛地理要素示意图。

    (1)据图描述伊比利亚半岛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伊比利亚半岛自然环境多样,气候类型多样,即使相同的气候类型(如图中甲地和乙地),在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也较大。

    (2)判断图中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简要分析成因。

    直布罗陀海峡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间,是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唯一通道,海峡的全长约90公里,表层海水常年从大西洋流入地中海。

    (3)简要分析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流向的成因。

  • 4、充分就业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能获得就业机会。图示意“2010~2020年江苏省劳动力充分就业水平发展演变趋势”。据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时期江苏省劳动力充分就业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江苏省劳动力充分就业水平持续提高 B、苏中劳动力充分就业水平增速较稳定 C、苏南劳动力充分就业水平变化最显著 D、苏北劳动力充分就业保持相对低水平
    (2)、根据增长率变化趋势推测,2013~2015、2017~2019年两个时段该省(     )
    A、人口迁入数量增多 B、产业结构升级加快 C、区域发展差距缩小 D、平均工资水平下降
    (3)、政府为促进当地高质量充分就业,最合理的措施是(     )
    A、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扶持力度,帮助转型 B、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优化当地营商环境,鼓励创新创业活动 D、限制外来人口迁入,保护本地就业市场
  • 5、等时圈能够直观反映中心城市腹地范围及其变化。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推动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进一步发展。下图示意“2021年长三角各城市至上海、南京等时圈分布”。据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两城市等时圈空间形态呈现显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辐射能力 B、运输需求 C、自然障碍 D、地理位置
    (2)、浙江东南部至两城市时间距离仍较长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地形起伏变化 B、空间距离较远 C、海湾江河阻隔 D、自然灾害频发
    (3)、长三角地区等时圈进一步发展将会(     )
    A、促进各城市等级提高 B、推动区域产业均衡布局 C、放大都市圈同城效应 D、缓解城市内部交通压力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疆赛里木湖海拔约2073米,全年盛行偏西风,流域内年降水量约257毫米,湖面年蒸发量约550毫米(比我国西北内陆其他湖泊蒸发量小很多),结冰期长达6个月。近60年来,赛里木湖流域气候暖湿化,湖水盐度随之变化。组成湖岸的多为粘性差、易透水的粉砂岩,近年来湖岸整体上出现坍塌趋势,尤其以东岸坍塌最为严重。下图为赛里木湖及周边示意图。

    (1)、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赛里木湖年内蒸发量小的原因。
    (2)、指出近60年来赛里木湖盐度的变化趋势,并从气候角度说明原因。
    (3)、分析近年来赛里木湖湖岸易坍塌的原因。
    (4)、结合材料,对东岸坍塌最为严重做出合理解释。
  • 7、图为“2024年9月29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图中甲~乙地区可能形成降水的是(     )
    A、 B、 C、 D、
    (2)、北京市未来两日的天气情况可能是(     )
    A、气温将明显上升 B、气压将持续升高 C、风向转为西北风 D、出现连续性降水
  •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哀牢山位于云南省中部,主峰3166米。哀牢山动植物种类丰富,为世界同纬度生物多样化、同类型植物群落保留最完整的地区,下图为哀牢山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红河元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哀牢山南部,当地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充沛。哈尼族人民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改造坡地,修建梯田,种植水稻,创造了独特的农耕文明奇观。下图(左)为元阳位置示意图,下图(右)为哈尼村寨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材料三:“蘑菇房”是哀牢山哈尼村落的一大特色。“蘑菇房”状如蘑菇(下图),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成。房子分为三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屋顶有平顶的“土掌房”和双斜面四斜面的茅草房。

    (1)、说明哀牢山动植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2)、从生产和生活角度,分析哈尼族村寨选址的合理性。
    (3)、分析“蘑菇房”的建筑特点如何体现了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禾木是新疆阿尔泰山区的一个小村庄,每年雪季从10月持续至次年4月,最大积雪深度在80至140厘米之间,森林、白雪、木屋组成优美画卷。据统计,禾木的降雪量和新增积雪的平均比值为1.4厘米/毫米,是全国平均比值的2倍。雪的颗粒特征与雪粒形成速度和水气条件有关。禾木雪的颗粒体积小,质量小,质地细腻柔软,轻盈疏松,被称为“中国粉雪制造商”。观测发现,与草地植被地区相比,森林积雪量更少、积雪消融时间更晚。下图示意禾木地理位置与冬季景观图。

    (1)、推测禾木水汽的主要来源于哪个大洋,并说明判断理由。
    (2)、简述禾木多为粉雪的原因。
    (3)、分析森林植被地区积雪消融时间更晚的原因。
  • 10、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群岛的成因是(     )
    A、板块碰撞隆起 B、河流带来大量泥沙积 C、海面下沉陆地淹没 D、板块拉张岩浆喷出凝固
    (2)、乙海域表层海水盐度东部和西部相比中部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多 B、海冰融化 C、河水汇入 D、蒸发较弱
  • 11、土壤呼吸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的CO2的量。它是衡量土壤生态系统活跃程度和土壤微生物、植物根系代谢强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武夷山各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呼吸速率呈下降趋势。下表是武夷山四种植被类型下0-10cm土层土壤温度和土壤呼吸速率年平均值。完成下面小题。

    植被类型

    土壤温度(℃)

    土壤呼吸速率(CO2/平方米.秒)

    高山草甸

    13.5

    2.2

    亚高山矮林

    12

    1.8

    针叶林

    14.5

    3.9

    常绿阔叶林

    16

    4.2

    (1)、与常绿阔叶林林下相比,导致亚高山矮林下表层土壤温度较低的原因是(     )

    ①海拔高,气温低②树木遮挡阳光多,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③风速大,蒸腾作用强④土壤含水量大,增温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近年来武夷山各种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呼吸速率下降对其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
    A、土壤根系及微生物代谢强度增强 B、减少碳排放,加剧全球变暖趋势 C、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甚至失衡 D、土地生产力下降导致经济收入减少
  • 12、我国北方冬季来临前,护林员都会给树木底部约1米以下的树干部分涂成白色,如图1,涂白剂大多是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等,其中的生石灰在吸收潮湿的过程中会转变成熟石灰,呈碱性,其生成的氢氧化钙可使蛋白质变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冬季时给树木涂白的主要目的是(     )

    ①使林木看上去更美观;②有杀虫抑菌效果;

    ③增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给树干保暖;④预防冻害,避免树干被冻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图2为我国北方某城市近地面不同日期的城区与郊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从气温影响的角度分析图中树木涂白发挥作用最大时对应的气温变化曲线是(     )
    A、 B、 C、 D、
  • 13、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站在图中H处最可能看到(     )
    A、 B、 C、 D、
    (2)、某校攀岩社同学计划于①处陡崖进行攀岩活动,为保安全,攀岩索应不短于(     )
    A、160米 B、210米 C、260米 D、310米
  •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氢是生产高标准汽油和高端绿色化工材料的重要原料,具有来源丰富、应用广泛、清洁绿色等特点。利用化石能源制氢为“灰氢”,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绿氢”。2023年2月,我国最大的“绿氢”项目在鄂尔多斯动工,建成后用管道为当地能源化工基地输送氢原料。同时,我国新规划了乌兰察布“绿氢”项目,并计划用管道将“绿氮”输往京津冀地区。下图示意鄂尔多斯位置及周边概况。

    (1)、分析鄂尔多斯生产“绿氢”的优势资源条件。
    (2)、分析乌兰察布“绿氢”项目对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
    (3)、说明大力发展绿氢产业对我国环境安全的意义。
  • 15、2016年12月22日,我国成功发射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其运行轨道距地表约712千米,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发射至运行轨道,碳卫星穿过的大气层特点是(     )
    A、①层水汽和杂质的含量最少 B、②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③层有臭氧层使气温升高 D、④层大气密度和气压最高
    (2)、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保护生物 B、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提供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D、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强,使大气增温
  •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示意在半干旱草原系统中,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是长期放牧的双重影响,使得灌木植物在草原分布的密度增加,形成草原灌丛化现象。

    材料二:在半干旱草原中,灌木植物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土壤湿度和小气候,在灌丛附近堆积着比周围地表更肥沃的土壤。这种灌木植被聚集土壤养分的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由于灌丛化草原和“沃岛效应”的发展,引发了部分草原向沙漠演替的现象,加剧了草原的沙漠化。

    (1)、分析草原灌丛化现象过程中草类植物竞争优势下降的原因。
    (2)、解释灌丛植物引起“沃岛效应”的原因。
    (3)、说明“沃岛效应”促进草原荒漠化的原因。
  •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圣克鲁斯岛位于南美洲海岸以西约1000千米的赤道上,地处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地区,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第二大岛。图1示意圣克鲁斯岛位置,图2示意该岛低地和高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材料二:圣克鲁斯岛受洋流和风的相互作用,具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岛上的气候分为明显的热季(1-5月)和凉季(6-12月)。中央山峰东南坡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地多茂密的云雾林,在凉季会出现云雾,尤其是凉季初期易出现不易扩散的成层云雾。

    (1)、结合材料,描述圣克鲁斯岛的形成过程。
    (2)、简述与低地相比,该岛高地的降水特征。
    (3)、分析该岛东南坡高地凉季初期易出现不易扩散的成层云雾的原因。
  •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底峡谷是发育于大陆边缘的海底地形,深切于大陆架和大陆坡。早期学者认为海底峡谷是因气候变化由陆地河流切割而成的峡谷,即“河流切割说”。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有学者发现河流切割学说并不适用于解释所有海底峡谷成因,最新研究证明,海底峡谷的形成还与海底浊流(由沉积物和水混合而成,密度大于周围水体的阵发性强劲重力潜流,在重力驱动下沿着大陆架、大陆坡和海底谷向下流动)侵蚀有密切关系。蒙特利海底峡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近海大陆架,最深处3600多米,是北美洲太平洋岸外最大最深的海底峡谷。下图示意蒙特利海底峡谷形态。

    (1)、描述蒙特利海底峡谷的地形特点。
    (2)、结合水循环原理,用“河流切割说”推测冰期、间冰期蒙特利海底峡谷的形成过程。
    (3)、推测“河流切割说”不适用于解释所有海底峡谷成因的依据。
  • 19、下图示意我国某学校高三(2)班地理兴趣小组在校园内开展日照观测活动,发现从9月23日开始,正午太阳光可透过窗户照射进本班教室。10月23日之后因南侧高楼对阳光的遮挡,本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消失。一段时间后,正午太阳光再次照进本班教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校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山西省 C、四川省 D、海南省
    (2)、与高三(2)班相比,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楼上高三(8)班教室内的正午光照(     )
    A、同时出现,持续时间一样 B、同时出现,持续时间更长 C、更早出现,持续时间一样 D、更早出现,持续时间更长
  • 20、冰间湖是指当外界环境达到结冰条件时,仍在较长时间或长期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白令海的冰间湖通常由风或海流的作用形成。冰间湖与冰情、海洋动力和热力过程及大气环流有着密切关系,在气候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冰间湖形成区域及形成的时间对北极航道有一定影响。下图示意白令海区域冰间湖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圣劳伦斯岛南岸出现大面积冰间湖时,白令海区域盛行(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冰间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可信的是(     )
    A、增强海气相互作用 B、海洋生物死亡率上升 C、航道开阔水域萎缩 D、减缓海冰的消融速度
上一页 89 90 91 92 9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