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为四个大城市的街道方向玫瑰图。不同方向的长度,代表该方向街道出现的相对频率。完成推测图中最容易迷路的城市是( )
    A、 B、 C、 D、
  • 2、图为我国某城市现状及规划范围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M地是( )
    A、文化区 B、工业区 C、仓储区 D、商业区
    (2)、该市规划一个大型工业园区,最适合的位置是( )
    A、 B、 C、 D、
  • 3、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 B、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必定优化地理环境 C、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D、区域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 4、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 )
    A、城市数目 B、城市人口 C、城市人口比重 D、城市面积
  • 5、1935年胡焕庸提出“黑河—腾冲线”,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被列为“中国百年地理大发现”之一。下图为“我国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
    A、北部多,南部少 B、东部多,西部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2)、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气候 B、气候、植被 C、植被、土壤 D、地形、土壤
  • 6、读“我国某省区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省区是
    (2)、该省区年降水量大致由递减,根据的对比关系,将其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区域。
    (3)、从空间尺度来看,图中的干湿区域比该省区空间尺度 , 层级较
  •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日月山,南抵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区)部分地区,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黄土颗粒细,土质疏松,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利于耕作,该地农垦历史悠久。现在,黄土高原平坦耕地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带,该区人口承载力低于30人/km2 , 其中北部低于10人/km2 , 而实际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此。人口严重超载,人们被迫开垦30°以上的陡坡地……

    材料三 该地区煤、稀土和有色金属等资源丰富,大规模开采矿产资源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1)、分析黄土高原的降水特点,并简述该降水特点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
    (2)、简述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土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3)、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 8、  材料 黄土高原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不是偶然的,是因为那时这里有着较好的自然环境。古代黄土高原山地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还有面积广大的天然草地,草本植物很茂盛。从汉代以后,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特别是从唐代以后,自然环境的恶化明显加重。这主要是土地的开垦破坏了天然植被,使天然草地、森林和灌木林一片片消失。另外,人类因建筑和燃料用材而砍伐森林,使天然森林的面积大幅缩小。最终形成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

    (1)、 (区域认知)黄土高原的自然植被类型及气候类型是什么?
    (2)、(综合思维)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是怎样形成的?
    (3)、(人地协调观)人们在黄土高原的演变中吸取的教训应该是什么?
  • 9、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可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下表示意2018年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据此完成下题。

    地区

    比例(%)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东部地区

    4.62

    39.85

    55.53

    西部地区

    10.76

    38.33

    50.91

    画出东部和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饼状图,并比较两地的产业结构差异。

  • 10、 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
    A、毁林开荒 B、修筑梯田 C、降雨集中 D、黄土结构疏松
  • 11、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图。据此完成下题。

    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

    A、农业生产 B、工业生产 C、交通建设 D、居民生活
  • 12、 如图所示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草场退化、水土流失 B、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 C、湿地破坏、森林锐减 D、土地荒漠化、石漠化
  • 13、 秦岭一淮河一线不仅是我国南北方分界线。还是( )

    A、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B、7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 C、干旱与半干旱分界线 D、800mm年等降水量线
  • 14、 新疆和田地区自然条件劣,生态环境脆弱,环境灾害多发,土地沙漠化不断加剧,沙进人退的形势日趋严峻,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有利于防治和田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是( )
    A、城镇居民生活使用液化天然气 B、兴建水利工程,拦蓄河流上游来水 C、扩大河流上游地区农业生产规模 D、大量砍伐树木,减少植物蒸腾作用
  • 15、 人口压力指数分为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一个地区的人口经济或人口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人均经济或资源指标除以该地区相应人均指标后所得的比值。读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压力指数和人口资源压力指数统计表,完成以下小题。


    东部

    中部

    西部

    全国

    人口经济压力指数

    0.70

    1.31

    1.58

    1.00

    人口资源压力指数

    1.30

    0.93

    1.01

    1.00

    针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口压力的差异,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中、西部地区控制对东部地区的资源输出 B、东部地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技术和资金的输出 C、采取有效措施限制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D、不断扩大中、西部地区资源开采规模
  • 16、 中国被大规模跨区域调配的可再生资源是( )
    A、土地 B、 C、天然气 D、煤炭
  • 17、 下列生产、生活现象中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是( )
    A、在西安超市可以买到陇县的苹果 B、在中国可以买到产自美国的最新手机 C、中国的棉花、淡水产品大量出口到日本 D、上海宝钢的铁矿石主要来自澳大利亚
  • 18、 “荷兰病”是指一国(特别是指中小国家)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衰落的现象。中国目前很多城市也出现了“荷兰病”。下列国家中,最易形成“荷兰病”的是( )
    A、以色列 B、韩国 C、日本 D、沙特阿拉伯
  •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9年12月16日,成贵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图甲),成贵高铁全长约650公里,纵贯四川、云南、贵州3省,跨越大渡河、金沙江、岷江3条大河,其中,有138公里穿越气田及煤系地层,197公里穿越喀斯特地貌区,是典型的山区高速铁路,也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成贵高铁线路设计采用“以桥代路”“以隧代路”的方式,全线桥隧比接近80%,也被称为“云上高铁”。莱坝岷江大桥是成贵高铁跨越岷江的一座铁路特大桥梁(图乙),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且工程处于岷江国家珍稀鱼类保护区,环保要求极高。

    (1)、相比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具有速度、运量、运费等优点。
    (2)、成贵高铁施工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在地形、地质、水文方面表现为 , 在生态方面表现为 , 在社会经济方面表现为
    (3)、简述成贵高铁的开通对沿线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亚热带的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有“中国青梅之乡”的美誉。陆河县靠近海洋,位于低山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开阔、通风透气。青梅园多选址在低山缓坡,这些地方土壤疏松、偏酸且有机质和氮磷钾矿物质含量充足,排灌条件良好,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少。陆河县青梅的休眠期有2个月,且花期时当地的气温和水分条件适宜,能使雄蕊和雌蕊充分分化。图左为陆河县地理位置示意图,图右为陆河县青梅图片。

    (1)、指出陆河县种植青梅的优越气候条件有
    (2)、除了气候因素外,简述陆河县青梅品质好的原因有
    (3)、促进陆河县青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有
上一页 340 341 342 343 3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