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甲、乙为两处地貌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以定向风为主 B、甲所在地气候干燥 C、乙所在地以定向风为主 D、乙所在地气候湿润
    (2)、甲、乙照片所示地貌形成外力作用为(     )
    A、甲—风力沉积 B、甲—风力侵蚀 C、乙—风力沉积 D、乙—风力侵蚀
  • 2、2024年9月18日20时8分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发生4.7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下图中a、b、c为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甲、乙为圈层分界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岩石圈 B、地壳 C、地核 D、地幔
    (2)、关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横波由a进入b速度加快 B、横波由b进入c速度加快 C、纵波由a进入b速度降低 D、纵波由b进入c速度降低
  • 3、2024年9月13日(农历八月十一)16点,浙江杭州某中学生用肉眼在湛蓝的天空中观测到了日、月同天景象,太阳位于天空西南方向,并手绘了月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同学观测时日地月位置关系为(     )

    A、 B、 C、 D、
    (2)、该同学手绘的月亮正确的是(     )

    A、 B、 C、 D、
  • 4、古生代中后期陆地上出现了大片植物,是古生代后期造煤的重要物质条件。该成煤植物为(     )
    A、蕨类木本植物 B、蕨类草本植物 C、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
  • 5、金沙江谷地P处发生多次山体滑坡,在滑坡体上游形成堰塞湖,后因滑坡体多次垮塌导致湖水外泄,形成多个河流阶地。左图为谷地地形水系图,右图为左图中Q处河流阶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地壳稳定前提下,滑坡体至少垮塌(     )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2)、黄土状沉积物形成时期(     )
    A、气候较为干旱 B、气候较为湿润 C、河水下切较快 D、河水侧蚀较快
  • 6、某中学地理实践研究小组在我国某地考察后,绘制了当地生态治理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工程治理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壤盐碱化 B、土地荒沙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
    (2)、该工程最可能位于(     )
    A、云贵高原 B、东南丘陵 C、青藏高原 D、黄土高原
  • 7、北京时间2024年10月2日05:21多国观测到了在太阳活动区AR3842爆发了X9.0级耀斑,刷新第25太阳活动周以来的最强记录,本次耀斑爆发短时间没有对我国产生影响。目前该活动区位于日面中心附近,在3天内又爆发了多个朝向地球的日冕物质抛射,多地发布了强地磁暴预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阳活动区AR3842的X9.0级耀斑爆发时并没有对我国大部分地区产生影响因为(     )
    A、此次太阳活动区背向地球 B、我国已经发布预警 C、此次耀斑爆发级别比较低 D、大部分地区为夜间
    (2)、本次耀斑爆发对地球的影响有(     )

    ①高纬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②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③威胁太空中宇航器安全       ④太阳黑子数量明显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8、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溶洞附近,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质的钙华“梯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处钙华“梯田”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流水沉积作用为主,P处沉积作用强于Q处 B、流水侵蚀作用为主,P处侵蚀作用强于Q处 C、流水沉积作用为主,P处沉积作用弱于Q处 D、流水侵蚀作用为主,P处侵蚀作用弱于Q处
    (2)、可快速获取钙华“梯田”面积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VR B、BDS C、RS D、GIS
  • 9、太阳辐射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下列能源组合中,全部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①水能   ②风能   ③生物能   ④核能   ⑤潮汐能   ⑥地热能   ⑦煤炭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⑤⑥⑦
  • 10、地球是目前人类已知唯一的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下列关联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生命存在条件各要素关系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1、我国某河口三角洲形成前河口不断向陆地方向退缩,在河口形成海相沉积物。下图为该三角洲形成前不同时期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沉积物a、b形成的外力作用为(     )
    A、海水侵蚀 B、流水侵蚀 C、海水沉积 D、流水沉积
    (2)、地质剖面图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丁乙 D、丙甲乙丁
  • 12、下图为太阳系部分天体及运行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比上图所示天体系统低一级别且不包含③的天体系统是(     )
    A、河外星系 B、木卫系 C、银河系 D、火卫系
    (2)、由图可知,小行星带位于(     )
    A、火星与木星之间 B、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C、土星与木星之间 D、土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丹霞地貌即以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富含高价氧化铁的砂岩、砾岩和砂砾岩为主)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红色陡崖坡是丹霞地貌最重要的识别要素。丹霞地貌的形成与大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密切相关。我国红色岩层集中分布于东南、西南及西北等地区,西北地区以甘肃省分布范围最大,丹霞地貌数量众多,形态各异,成为该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在丹霞地貌开凿的石窟景观,为旅游资源增添了历史积淀。左图为甘肃省主要丹霞地貌分布图,右图为甘肃省干湿地区分布图。

    (1)、分析构造运动在甘肃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比较说明甘肃省东南部和西北部塑造丹霞地貌的不同外力因素。
    (3)、推测甘肃的丹霞地貌能够开凿石窟的自然原因。
  •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降风是指风由海拔高处吹向海拔低处的风。南极大陆下降风盛行,风力大,破坏性强。我国南极中山站(69°22'S,76°22'E)一带的下降风最为典型。中山站坐落在南极埃默里冰架附近的拉斯曼丘陵上,附近以南的广阔地形是斜率为10~15m/km的冰盖斜坡,夏季(12月至翌年2月)晴天时,中山站的下降风一般在傍晚至夜间出现,此时地面观测到的风速随时间逐渐加大,夜间维持较高的风速,在次日中午之前逐渐减弱,具有显著的日变化规律。数值模拟发现,下降风发生时,近地层大气存在逆温现象。下图为南极大陆下降风示意图。

    (1)、分析南极大陆盛行下降风的主要条件。
    (2)、说明南极中山站附近下降风最为典型的原因。
    (3)、从夏季晴天的逆温层与下降风关系角度,解释南极中山站的下降风日变化规律。
  •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1951年以来,海南岛没有观测到降雪天气,但当地面气温较低时会出现结冰或结霜现象。根据海南省国家气象观测站的历史资料,海南岛各地年极端最低气温在一1.4~6.2℃之间。下图为海南岛1951年以来观测到的极端最低气温分布图。

    (1)、描述海南岛极端最低气温空间分布特点。
    (2)、指出海南岛极端最低气温最低的县(市),并推测原因。
    (3)、概括海南岛可能出现结冰现象的区域,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 16、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能够反映某区域大气运动和天气状况。下图为亚洲东部部分地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2)、图中台风的运动方向可能为(     )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由南向北 D、由东向西
    (3)、与台风天气系统相比,甲天气系统的特点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B、由气旋和锋面组成 C、带来阴雨连绵天气 D、锋面呈顺时针移动
  • 17、全球各地气候复杂多样,各具特色。下图为世界某城市气温与降水统计图(图中序号为月份)。该城市年内各月降水天数大多在8天左右,相差不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2)、该城市各月平均降水天数相差不大,说明该城市(     )
    A、濒临海洋,终年吹暖湿西风 B、空气湿润,空气对流较旺盛 C、濒临水域,锋面系统常过境 D、位于山顶,地形抬升降水多
  • 18、某研究团队经过多年观测发现,在全球持续变暖情境下,青藏高原区域降水呈现显著的增加趋势。下图为该研究团队绘制的青藏高原降水量与气温变化统计图。图中阴影表示内部变率引起的降水变化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全球变暖趋势下,青藏高原降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     )
    A、大气热源效应增强 B、高寒植物得到恢复 C、高山雪线海拔上升 D、永久性冻土层变厚
    (2)、引起青藏高原降水的大气环流主要为(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盛行西风带            ③东北信风带            ④西南季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19、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具有一定的移动规律。下图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赤道低压带的移动规律是(     )
    A、夏季向北移动,冬季向南移动 B、冬季向北移动,夏季向南移动 C、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 D、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南北移动
    (2)、赤道低气压带南、北移动幅度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面积比 C、大陆轮廓 D、地形和地势
  • 20、1985年夏季,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河西走廊民勤县红崖山水库和其周围的沙漠进行对比观测,发现与沙漠环境相比,水库是一个冷源和湿源,科研人员将这种特殊的气象效应称为“冷岛效应”。下图为红崖山水库及周围沙漠之间的大气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周围沙漠相比,白天水库的大气受热过程表现为(     )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多 B、大气逆辐射作用强 C、大气接受地面辐射少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2)、水库“冷岛效应”持续增强的必要条件是(     )
    A、沙漠地带的气温下降 B、水库上空存在逆温层 C、夜晚下沉气流不断增强 D、白天上升气流不断增强
上一页 235 236 237 238 23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