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中学生赴河北省白石山进行野外实习。

    任务一:观察地貌析成因。某同学在观察日记中写到:“白石山因岩石呈白色而得名,因大面积的大理岩峰林而著称”,图1是某同学拍摄的白石山景观照片,图2是某小组查询文献后绘制的白石山地貌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

    (1)描述白石山地貌景观特点,并推测形成过程。

    任务二:选择路线说理由。图3为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2)说出考察路线的选线理由。

    任务三:绘制地图促联系。阅读考察路线图,图中A、B地分别是两个小组所在位置。

    (3)绘制地形剖面图,说明A、B两地的同学是否互相可见。

  •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台湾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开始于2000年,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到2025年,台湾省将完成20GW的光伏装机量。图1为我国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1)描述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材料二:近年来,常年积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高海拔地区,出现了粉红色的“西瓜雪”(图2),在阳光照射下显得神秘和浪漫。经科学研究,有一种存在于积雪中的极地雪藻微生物,它们含有虾青素(类胡萝卜素),能抵抗紫外线辐射,适合在寒冷气候中生存,在低温下它们一般保持“休眠”状态,当温度升高时,就会迅速生长,让雪呈现红色。

    (2)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说明“西瓜雪”对冰雪融化的影响。

  • 3、根据下列地貌景观(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地貌景观特征(     )
    A、①、⑤规模大小基本相同 B、②、③自然环境大体相似 C、③相比④海拔高度较高 D、③、⑤地形起伏大体相同
    (2)、图中地貌(     )
    A、①、④同属海岸地貌 B、②、⑤同属河流地貌 C、②、③同属风沙地貌 D、③、⑥同属喀斯特地貌
  • 4、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岩石(     )
    A、属于岩浆岩 B、较②岩石老 C、可能含化石 D、可能是砂岩
    (2)、图中甲、乙、丙、丁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丙甲丁 D、乙丙丁甲
    (3)、丙地层在甲构造右侧比左侧薄,原因是右侧(     )
    A、曾经地势较左侧高,外力堆积效果较微弱 B、曾经地势较左侧高,外力侵蚀效果更显著 C、受岩浆活动影响较左侧小,火山喷发物少 D、下层岩层背斜较左侧多,岩层容易被侵蚀
  • 5、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某地区进行野外实习时绘制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最早发生的地质过程是(     )
    A、岩浆侵入 B、地形倒置 C、岩层弯曲 D、变质作用
    (2)、图中(     )
    A、甲处的溶蚀作用强烈 B、乙岩层有三叶虫化石 C、丙处河流自西向东流 D、丁处可能有泉水出露
  • 6、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经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
    A、甲——河流地貌 B、乙——风沙地貌 C、丙——海岸地貌 D、丁——冰川地貌
    (2)、乙地貌的突出特点是(     )

    ①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②垄脊的高度大致相同

    ③垄脊的长短比较一致④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与丁地貌特点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是(     )
    A、土壤、气候与水文 B、植被、岩石与气候 C、土壤、气候与植被 D、岩石、气候与水文
  • 7、冰碛丘陵是指冰川消融后,有冰碛碎屑物汇合形成的起伏不平的地标形态。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波堆藏布谷地分布有面积较大   的冰碛丘陵(下图左)。下图右为冰碛丘陵形成过程示意图。死冰是指冰川前端断开并脱离冰川的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排序正确反映冰碛丘陵形成过程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⑤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③⑥⑤
    (2)、图中(     )
    A、地貌景观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B、碎屑物由粒径不同的碎石和岩屑组成 C、地势起伏大导致死冰消融量差异 D、冰碛丘陵物质由粗到细分异显著
  • 8、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温度减去郊区温度所得数值。下图为“北京市热岛强度的季节和日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一年中,北京热岛强度(     )
    A、夏季白天最强 B、冬季下午最强 C、秋季强于春季 D、春季日变化最小
    (2)、下列做法会使热岛效应增强的是(     )
    A、扩大城市水面面积 B、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 C、大量建设城市道路 D、营造绿色通风系统
  • 9、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差值越大,城市热岛强度越大。城市热岛强度同时也受日周期海陆风的影响。图示意我国某滨海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可知(     )
    A、一天中最大风速出现在4时至6时 B、12时以后城市热岛效应持续增强 C、午后热岛强度最低,风向发生转变 D、16时至次日6时的风速持续增大
    (2)、该城市发生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较大。关于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
    A、全天热岛强度较高,城区家庭取暖耗能多 B、全天热岛强度较高,郊区的积雪反射率低 C、夜晚热岛强度增长较多,郊区留存的积雪少 D、白天热岛强度增长较少,城区太阳辐射更强
  • 10、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近地面从湖泊吹向陆地的风被称作:“湖风”,反之被称作:“陆风”。读“某时刻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此时(     )
    A、①处此时吹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2)、图所示状况下湖水面萎缩将导致(     )
    A、湖面气压升高 B、湖陆风力增强 C、湖陆温差增大 D、陆地湿度下降
  • 11、2021年9月8日,新疆第一座光热发电站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正式进入并网发电期。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是利用定日镜将太阳光能反射到中部集热塔,塔内熔盐被加热,高温熔盐流入热熔盐罐中。当需要发电时,罐中的熔盐将水加热,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下图为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华北平原相比,哈密(93°32'E,42°49'N)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低,太阳辐射强②地势高,空气稀薄

    ③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弱④沙漠广布,地面辐射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此光热发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 B、干扰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 D、提高作物产量
  • 12、读图“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固体杂质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2)、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提出抽取海水向空中喷洒,增加云量以降低大气温度的方法。这种做法的直接效果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 B、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 C、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减弱 D、全球海洋水汽蒸发量增加
  • 13、季节性积雪是干旱区和寒冷区最敏感的环境变化响应因子,下图是我国东北某地2007年3月1-31日积雪深度、日平均气温、地表温度及地气温差(地表温度与气温之差)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积雪对土壤起保温作用主要是因为(     )
    A、雪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B、积雪阻碍了地气之间的能量交换 C、积雪释放热量给地面 D、积雪吸收大气热量使气温降低
    (2)、3月16~19日,地气温差略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积雪消融时吸收热量降低土壤温度 B、积雪消融时大气对流运动增强 C、土壤湿度增大使地表反射率显著减小 D、地面辐射减弱使地表热量散失减少
  • 1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 B、 C、 D、
  • 15、2021年4月7日,“海牛11号”在南海超2000米深水成功下钻231米,获取可燃冰样品。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物质,属于新能源。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可燃冰根本能量来源不同的是(     )
    A、风能 B、水能 C、生物能 D、地热能
    (2)、“海牛II号”下钻最深处位于(     )
    A、地核 B、地幔 C、软流层 D、地壳
    (3)、钻机从海面下沉至钻井最深处的过程中(     )
    A、最深处可能是岩浆发源地 B、海水温度越来越高 C、穿过的水圈具有连续但不规则的特点 D、穿过的水圈和岩石圈均属于内部圈层
  • 16、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大洋部分比大陆部分厚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2)、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速度减为0
  • 17、下图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四块动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乙丁甲丙 D、乙丁丙甲
    (2)、与图中丙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     )
    A、蕨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海生藻类 D、被子植物
  • 18、2023年10月20日报道称,太阳在最近4天内发生了三次X级耀斑,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专家表示此次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X级耀斑发生于光球层 B、X级耀斑爆发期间,CME也格外强烈 C、CME发生于太阳色球层 D、CME发生区温度低于X级耀班发生区
    (2)、X级耀班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包括(     )
    A、我国北方大部分区域极光绚烂 B、部分地区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地球两极磁场突然消失 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
  • 19、2024年10月17日出现了本年度最大“超级月亮”,也是年度最大满月。下列天体系统中,包含“超级月亮”且级别最高的是(     )
    A、太阳系 B、地月系 C、河外星系 D、银河系
  •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影响,北极地区近地表气温正在以全球平均水平两倍以上的速度急剧升高,北极的快速升温导致北极地表与大气相关因素(如海冰、水汽、云量以及温度梯度等)发生变化,造成地气系统辐射收支相互反馈作用增强。下图示意北极地区升温过程的主要驱动机制。

    (1)、说明北极近地面大气易形成逆温的原因,并指出逆温对北极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2)、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大气中水汽和云量增加与北极升温的关系。
    (3)、简述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北极海冰和积雪变化对北极升温的放大作用。
上一页 223 224 225 226 2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