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北京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到浙江省雁荡山进行野外考察,图为考察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及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河流流向先向西再分别转向西北、西南 B、道路多沿半山腰分布,以利于徒步行走 C、考察点①②间的直线距离约2.1千米 D、南北纬度差约为2°,东西经度差约为4°
    (2)、考察点③名为“剪刀峰”(图中景观),其主要地貌特征是(     )
    A、如剪张开,直指高天 B、高山深谷,跌宕起伏 C、地势平坦,规模宏大 D、风力侵蚀,地表破碎
    (3)、考察组同学绘制了从百岗尖到仰天斗沿线的地形剖面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2、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石灰岩中发现了大量的三叶虫化石,可推测(     )
    A、①岩石一定形成于新生代环境 B、②岩石中可能有裸子植物化石 C、③岩石形成于温暖的海洋环境 D、④岩石中可能发掘出恐龙化石
    (2)、该地区地貌形成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风力沉积——挤压断裂——岩浆侵入——地壳下沉——堆积、侵蚀再堆积 B、流水沉积——挤压断裂——地壳下沉——岩浆侵入——堆积、侵蚀再堆积 C、风力沉积——岩浆侵入——挤压断裂——地壳抬升——侵蚀、堆积再侵蚀 D、流水沉积——挤压断裂——岩浆侵入——地壳抬升——侵蚀、堆积再侵蚀
  • 3、我国某中学以探秘棕包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系列活动。表为活动方案略图,图为不同地区的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发展历史

    内涵解读

    是什么?棕包是棕树上长出的未露头开放的花穗,它是当地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棕包还是利用棕树皮所含纤维编制的各种包,它是一种独有的传统特色手工艺品。

    哪里来?两类棕包均是棕树的产品。棕树喜温暖、潮湿环境,树叶常绿,花期5月,果期11月。树皮所含纤维具有拉力强、耐摩擦、耐水湿的特点,可多次剥落。

    内涵解读

    功能探究

    创艺制作

    未来规划

    (1)、棕包的原产地最可能是(     )

    A、 B、 C、 D、
    (2)、吃新鲜棕包的最佳节气可能是(     )
    A、立春 B、立夏 C、芒种 D、立冬
    (3)、果实生长期,该校同学可以观察的现象是(     )
    A、太阳辐射强度先减弱后增强 B、路灯开启时长先减短后增长 C、日落方位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D、河流的径流量先减小后增大
  •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蚀坑是由风蚀作用在原有的沙质沉积物上形成的碟、杯、槽形的凹地,风蚀所搬运的风成沙堆积于邻近地段,亦属于风蚀坑的一部分。草原风蚀坑是草原景观破碎化并转变为沙地的临界标志。某科研团队对内蒙古某风蚀坑调查发现,该风蚀坑底部植被恢复速率高于积沙区。图1为该风蚀坑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2为该风蚀坑表面沉积物粒径变化及剖面示意图。

    (1)、指出该风蚀坑形成期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2)、简述该风蚀坑的形成过程。
    (3)、分析该风蚀坑底部植被恢复速率高于积沙区的原因。
  •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比利亚半岛是欧洲第二大半岛,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海岸平直,多高原、山地,西部和西南部有低地,中部为梅塞塔高原。如图示意伊比利亚半岛位置和部分地理事物分布。

    (1)、指出伊比利亚半岛南北两端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2)、比较里斯本和马德里气候特点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西班牙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河与乙河发源于某山地两侧,某研学小组对两河流进行了调研观测,观测过程中发现两河之间的分水岭及甲河流经地区岩石松散易碎。如图为该研学小组绘制的两河河源段测量点水位高程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
    (2)、分别说出图示甲河两侧和N处等高线的数值。
    (3)、如果两条河流会发生袭夺,请判断袭夺关系,并说明理由。
  • 7、乌兰乌拉湖(图1)地处乌兰乌拉断裂带附近,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之一。流域内年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冰川分布面积小,冻土广布,古地震事件多发。研究表明,近年来乌兰乌拉湖水量持续增长,流域内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图2示意2000—2018年乌兰乌拉湖水量逐年累计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乌兰乌拉湖属于(     )

    ①淡水湖②咸水湖③构造湖④火口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00—2018年,乌兰乌拉湖水量增长最快的年份是(     )
    A、2002年 B、2010年 C、2012年 D、2018年
    (3)、推测乌兰乌拉湖新增水量中占比最大的类型最可能是(     )
    A、湖面降水 B、冰川融水 C、冻土融水 D、积雪融水
  • 8、如图示意2024年5月某天气系统过境期间河北邢台地区近地面与高空风向垂直运动及降水量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该天气系统属于(     )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
    (2)、推测该地形成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
    A、暖湿气团受热剧烈抬升 B、东北风抬升暖湿气团 C、东北风带来较充足水汽 D、暖湿气团沿山坡爬升
    (3)、推测该地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为(     )
    A、气温升高,出现阴雨 B、气温降低,出现阴天 C、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气温升高,天气转晴
  • 9、如图示意我国华北某地区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地层在地表出露情况,其中寒武—二叠纪出露地层为沉积岩,侏罗纪出露地层为喷出岩。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沉积间断面产生的原因是(     )
    A、抬升侵蚀 B、水平挤压 C、下降沉积 D、水平张裂
    (2)、图中花岗岩(     )
    A、切穿了向斜核部 B、切穿了背斜核部 C、晚于侏罗纪形成 D、早于二叠纪形成
  • 10、某日小明在学校操场(31°N)用一根长3米的标杆观测杆影的变化规律,并将部分观测结果绘制成图(如图),图中O处为标杆位置,杆影OA和OB测量时间分别是北京时间9:30和16:30,∠a等于∠b,OC长度为3米。完成下面小题。

    (1)、小明所在学校位于(     )
    A、上海 B、四川 C、新疆 D、北京
    (2)、当日9:30至16:30,图示杆影方向的变化是(     )
    A、西北—正北—东北 B、东南—正南—西南 C、东北—正北—西北 D、西南—正南—东南
    (3)、观测当日之后1个月内,小明所在学校(     )
    A、白昼逐渐变长 B、黑夜逐渐变长 C、正午杆影渐短 D、始终昼短夜长
  • 11、位于祁连山中段地区的托来南山北坡冰川无表碛物覆盖,冰面坡度较小,比较平整。图1为该冰川厚度等值线图,图2为该冰川底部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点中,冰川冰面海拔最低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该冰川(     )
    A、厚度自中间向边缘逐渐增加 B、流动方向为自西南向东北 C、冰碛物主要分布在冰川南缘 D、冰床西南部冰蚀作用较弱
    (3)、冰川消退后期,最易形成湖泊的地点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 12、南半球夏季,非洲南部受来自不同方向的多股气流影响,内陆形成气流辐合中心。与西南气流相比,东南气流为南部非洲带来的降水量更大。下图示意2月南部非洲大气环流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陆地上的气团相比,图中西南气流(     )
    A、温度较高、湿度较大 B、温度较低、湿度较大 C、温度较高、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湿度较小
    (2)、南大西洋高压与南印度洋高压之间为偏南风,下列对该风向稳定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受两大高压约束,该气流难以转向,风向持久稳定 B、南大西洋高压东侧强烈的顺时针辐散气流,加强该风向 C、南印度洋高压西侧强烈的逆时针辐合气流,加强该风向 D、在两大高压之间,部分源自西风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北上
    (3)、与西南气流相比,东南气流为南部非洲带来的降水量更大,其原因可能是(     )
    A、东南气流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水汽 B、东南气流经过寒流,寒流对其降温减湿 C、东南气流经过暖流,暖流对其增温增湿 D、山脉对东南气流阻挡作用弱,水汽深入内陆
  • 13、图为湖南省某市2022年10月部分时段天气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0月3~9日,控制该市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
    A、气旋 B、暖锋 C、冷锋 D、反气旋
    (2)、此次天气过程当地降水较少,主要原因是(     )
    A、期间风力较小 B、降温幅度较大 C、空中凝结核少 D、前期高温干旱
  •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增雨潜力是指云系通过人工影响增加地面降水的能力。当云的中低层存在上升运动,降水才能发展和持续,才有可能存在人工增雨潜力,因此把上升气流作为影响增雨潜力的前提条件。冷锋天气系统是我国华北地区春季主要的人工增雨作业天气类型,下图为某时刻该地区人工增雨潜力和气温垂直分布剖面图。

    (1)、简述冷锋过境时降水的形成过程。
    (2)、说明在一个完整冷锋天气过程中,P区域增雨潜力的变化。
    (3)、分析该地区多在春季实施人工增雨的原因。
  •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尤卡坦半岛多为石灰岩台地,平均海拔不足200m,常年盛行东北风。玛雅文明发源于该半岛。公元前10世纪前后,玛雅人在该半岛南部采用米尔帕耕作法种植玉米等作物,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半岛。玛雅文明兴盛时期,人口多达1600万。公元800~900年,该半岛人口锐减,玛雅文明快速衰落。下图1为尤卡坦半岛区域图,图2为米尔帕耕作法示意图。

    (1)、说明玛雅文明时期尤卡坦半岛种植作物后需要休耕的原因。
    (2)、与半岛北部相比,图中甲区域采用米尔帕耕作法种植作物的有利条件。
    (3)、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
  •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砒砂岩是一种广泛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结构强度较低的岩石。降雨形成的水流在砒砂岩坡面聚集,坡面表面砒砂岩逐渐被冲刷形成细沟,加剧流水侵蚀,最终形成典型冲沟。研究发现:典型冲沟的坡底处深度最大,坡顶最浅。下图为不同坡位冲沟特征参数。

    (1)、分析当地气候和植被对冲沟发育的影响。
    (2)、描述坡底冲沟发育特征。
    (3)、说明典型冲沟的形成过程。
  • 17、红树林是热带海岸潮滩上一种特殊的植被类型,受气温、地貌、海水运动和海水性质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我国红树林物种数量存在着明显区域差异,海南岛沿海有31种,粤、桂沿海有20种,粤东、闽南沿海有15种,台湾南部沿海有21种。同一种红树植物生长在海潮深处的叶片较厚;生长于高潮线外陆地上的叶片较薄。下图示意中国南海海岸红树林分布区。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我国沿海红树林物种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洋流性质 C、陆地形状 D、大气降水
    (2)、导致台湾省南部沿海红树林物种较丰富的原因是(     )
    A、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B、受暖流影响,表层海水温度高 C、受盛行风的影响,海浪较高 D、受寒流影响,表层海水盐度低
    (3)、生长在海潮深处的红树植物叶片较厚(     )
    A、利于保水 B、储存养分 C、避免损伤 D、抵御台风
  • 18、若尔盖盆地是伴随青藏高原隆起而形成的断陷盆地,其黄土—古土壤序列较好地记录了古湖泊消失后的地表过程及演变。若尔盖盆地属高原寒温带湿润气候,周围低缓地带以亚高山草甸为主。某研究团队选取盆地内的玛曲段黄河二级阶地欧强村剖面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自下而上未见明显沉积中断,古土壤层细粉砂含量最高,平均粒径小。下图示意若尔盖盆地欧强村土壤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1)、欧强村剖面古土壤层平均粒径小,其土壤细颗粒物质的来源是(     )
    A、西北地区沙漠 B、盆地岩石风化 C、青藏高原盐漠 D、盆地湖相沉积
    (2)、欧强村地层剖面有多个土层更替,据此可以推测该地区古气候的特点是(     )
    A、气候稳定 B、气候多变 C、气候干旱 D、气候湿润
  • 19、冻土存在的地层,通常被视为隔水层或弱透水层。全球变暖导致的冻土退化会极大地影响区域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黄河源区冻土退化前后区域水循环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冻土退化前相比,该地区(     )
    A、地表径流补给河流占比增加 B、蒸腾量与实际蒸发量均增加 C、地表的持水能力减弱 D、地下水水位大幅升高
    (2)、研究表明随着气温升高,冻土融化(     )
    A、地表出现泉的可能性更大 B、使该地区植被生长更茂盛 C、导致区域内湿地面积扩大 D、有利于地下水的深部循环
  • 20、中老铁路在我国境内的玉磨铁路段桥梁、隧道多。施工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方式方法外,个别隧道采取“长隧短打,斜井施工”的方式,与常规由两边向中间打洞掘进的方法不同,增加了斜井施工方式(图1),从多个作业面同时开挖超长隧道。受经济发展影响,玉溪至西双版纳段为双线,西双版纳至磨憨段为单线。图2示意中老铁路我国境内线路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个别隧道采取“斜井施工”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
    A、避免生态破坏 B、稳定隧道结构 C、提高建造效率 D、保证隧道通风
    (2)、玉溪至西双版纳段为双线,西双版纳至磨憨段为单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差异 B、运输需求 C、技术水平 D、政府政策
上一页 208 209 210 211 2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