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为我国武陵山、神农架及武当山垂直自然带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1)、武陵山与武当山基带出现差异体现了( )A、垂直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C、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由低纬向高纬的分异规律(2)、与武陵山相比,神农架自然带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低 B、相对高度较大 C、基带海拔较低 D、降水较多
-
2、琼东南盆地位于我国南海北部大陆架,中新世时期经历多次气候变化。研究人员通过重建琼东南盆地的古植被演替来反映气候变化特征,该地早中新世时期相对暖湿。下图示意琼东南地区中新世草本植物、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的演化。完成下面小题。(1)、早中新世时期,该地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为( )A、甲 B、乙 C、丙 D、丁(2)、从早中新世到晚中新世,该地气候变化的特征是( )A、暖湿化 B、冷干化 C、先变冷干后变暖湿 D、先变暖湿后变冷干
-
3、山体效应是由于山体或高原隆起影响地—气热量交换产生的热力效应,使得大型山地或高原普遍存在其内部温度高于外围同海拔自由大气温度的地理现象。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是全球山体效应最典型、最剧烈的地区,影响了山地林线、雪线的分布。图示意2000-2019年青藏高原山体效应值随海拔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青藏高原成为全球山体效应最典型、最剧烈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海拔高度②地势起伏③面积大小④距海远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与海拔6000-6700米相比,导致6700米以上地区山体效应变化特征的原因主要是( )A、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 B、冰川广布,反照率较高 C、山峰陡峻,冰川覆盖面积少 D、冻土广布,融化吸热多(3)、受山体效应影响,青藏高原内部与外围地区比( )A、林线、雪线均较高 B、林线较高、雪线较低 C、林线、雪线均较低 D、林线较低、雪线较高 -
4、下图为我国某山脉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及其中段山地北坡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此山脉山体庞大,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南坡高山垫状植物分布范围受约束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土壤 C、坡向 D、水分(2)、导致北坡冬季山麓和山腰气温在垂直方向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山坡冷空气下沉并聚集 B、山麓积雪反射作用强烈 C、山腰森林茂密降温较慢 D、山麓空气密度小,散热作用强(3)、北坡当地冬季牧场适宜选择的海拔是( )A、500m以下 B、1000~1500m C、2000~2500m D、3000m以上
-
5、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为温带,南方为亚热带和热带,植被以森林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植被分别是(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2)、造成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光照 D、降水
-
6、根据年降水量划分,200 mm以下为干旱区,200~400 mm为半干旱区,400~800 mm为半湿润区,800 mm以上为湿润区。下图为我国干湿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从甲到丙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2)、丁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7、《国家地理旅游者》将挪威的峡湾评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挪威峡湾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西海岸,深入大陆的峡湾既深邃又曲折,两岸陡崖峭壁众多,顶部被冰雪覆盖。在挪威的峡湾中,著名的四大峡湾有—①盖朗厄尔峡湾、②松恩峡湾、③哈当厄尔峡湾和④吕瑟峡湾。下图为挪威四大峡湾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挪威西海岸的峡湾两岸陡崖峭壁的形成原因是( )A、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2)、挪威四大峡湾拥有的迷人景观是( )A、众多的火山 B、常绿阔叶林 C、壮观的瀑布 D、遍布的湖泊
-
8、下图中①②③三地的油菜花盛开期依次为1月中旬至3月初,3月10日至4月30日,7月初。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造成①②③三地油菜花盛开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海拔(2)、图中①②③三地油菜花盛开期的变化,体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 B、从沿海到内陆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
9、返青期是指植物从冬季休眠状态恢复生长到绿色和活跃状态的时期。读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与海拔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返青期出现明显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坡度(2)、甲地与周边地区的明显差异体现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10、图为我国南方某小区域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河谷两岸出现狭长林地的主要因素是( )A、人类活动 B、光照 C、水分 D、温度(2)、该区域农田的分布属于(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
11、大理苍山位于云南西部,属于苍山洱海国家缓自然保护区,地势陡峭,植被种类多,层次清晰。下图为大理苍山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大理苍山保存较完整垂直带谱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环境保护得当 B、生态系统稳定 C、受气候变化影响小 D、相对高度较大(2)、西坡山麓地方性气候对当地受热过程的影响为(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强 C、大气逆辐射增强 D、地面吸收减少(3)、下列关于东坡垂直带谱说法,正确的是( )A、耕作区原生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B、由于降水少,云南松林范围小 C、人工华山松林的水土保持比亚高山草甸好 D、全球变暖会使杜鹃灌丛的下限上移
-
12、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非、欧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1)、导致沿途①地和③地、②地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2)、③→④→⑤体现了自然带的(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
13、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图1),图2示意海滨到尖峰岭主峰山顶的植被类型的变化,据图完成下面小题。(1)、①②处的植被类型及形成其差异的主导因素分别为( )A、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热量 B、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水分 C、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热量 D、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水分(2)、推测苔藓矮林的生境特征是( )
①风力大 ②光照足 ③雾天多 ④土层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但西南部滨海山麓地带出现稀树草原,这体现了( )A、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B、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从沿海到内陆地带分异规律 -
14、水体性质、运动和库区环境等因素影响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分布。恰甫其海是位于新疆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的水库,周边植被以草原为主。水库消落区主要分布在南岸。如图为2019年6月和9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等值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6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透明度 B、流量 C、营养盐 D、流向(2)、9月恰甫其海南岸丰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动物聚集,这些碎屑食物主要来源于( )A、底泥扰动上浮 B、水位涨落携带 C、表层水流汇集 D、河川径流输入
-
15、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展会上亮相的吉祥物“元宵”(下左图)的原型来自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该物种在海南曾广泛分布,后濒于灭绝,1980年建立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后,其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海南长臂猿旱季多在海拔1000米以上,雨季常到低海拔地区的树冠层活动。下图为“霸王岭的气候资料”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野外追踪海南长臂猿的活动轨迹,以下方案最合理的是( )A、1月,海拔1000米以下 B、4月,海拔1000米以上 C、7月,海拔1000米以下 D、10月,海拔1000米以上(2)、当前,影响海南长臂猿生存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A、天敌多,食物少 B、热带季雨林面积不断减少 C、全球变暖,病虫害增多 D、栖息地破碎,彼此分割(3)、基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措施是( )A、发展基因技术,优化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 B、加快道路建设,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 C、加强巡山和人工驯化,保护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 D、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扩大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空间
-
16、海山通常是指深海大洋中位于水面以下、高度超过1000米的隆起地形。中国某科考队前往卡罗琳海山(如图)考察,发现:海山所在海域生态系统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海山中部有多处海蚀洞,顶部在海面以下28米,呈椭圆形,表面有大面积珊瑚生长。完成下面小题。(1)、与周围海域相比,卡罗琳海山所在海域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A、海水透明度高,光照充足 B、距岛较近,深受陆地影响 C、海水较浅,营养物质丰富 D、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2)、科考队得出“卡罗琳海山曾是岛屿”的结论,主要是基于( )A、海山周围生态系统多样 B、海山中部发现多处海蚀洞 C、海山上有大面积珊瑚生长 D、海山顶部平坦且呈椭圆形
-
17、高黎贡山属于横断山系重要组成部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但生物本底资料(基础性的、没有被干预过的数据或信息)调查仍有较大欠缺。某小组为了解该区域的鸟兽多样性本底和季节变化动态,沿高海拔的3100~3700m区域布设红外相机进行监测,通过调查发现动物垂直迁移和动物活动强度的季节变化。下左图为高黎贡山及周边区域略图、右图为该小组调查的鸟类物种数的月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有( )
①地势起伏大,垂直差异明显②信风影响,降水量大③山高谷深,人类影响少④植物种类丰富,食物来源充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下列关于高黎贡山鸟类多样性季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鸟类多样性差异冬季多于夏季 B、夏季鸟类由高海拔地区迁出 C、冬季鸟类由高海拔地区迁出 D、鸟类多样性重要监测和管理的季节为冬季 -
18、某生态科研团队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分别沿四条规划线路在世界某地区开展一次生态问题考察。下图示意四个小组的考察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经历陆地自然带最多的小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四个小组在考察中都可能会看到的动物是( )A、骆驼 B、金丝猴 C、树袋熊 D、斑马
-
19、南美洲栗鼠是一种生活在安第斯山脉海拔500米以上的鼠类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体长约20厘米,重约200克,多居住在树洞、灌木丛或岩缝里。南美洲栗鼠拥有世界上最浓密的毛皮,每3个月就换一次毛。下图示意某科研团队观测的南美洲栗鼠地面活动个体数量的平均变化状况。完成下面小题。(1)、南美洲栗鼠的地面活动规律可反映出其喜欢的环境是( )A、炎热潮湿 B、凉爽干燥 C、炎热干燥 D、酷寒大风(2)、化石显示南美洲栗鼠从没有迁移到别的大陆,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南美洲栗鼠在当地没有天敌 ②南美洲栗鼠在当地食物充足
③南美洲与其他大陆隔绝 ④南美洲环境适宜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20、贡嘎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海拔7556m。野生水鹿和家养牦牛是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常见动物,均以草为食。图示意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地区水鹿和牦牛的活动率。完成下面小题。(1)、野生水鹿与家养牦牛活动率最高的区域主要植被为( )A、山地硬叶林 B、山地针叶林 C、山地针阔混交林 D、温带草原(2)、导致草甸区野生水鹿活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寒冷期长,生存条件恶劣 B、草甸植被,缺少食物来源 C、牦牛众多,觅食竞争太大 D、海拔较高,大小碎石遍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