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传统民居可以反映乡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时也受当地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图为我国山东某渔村的海草屋民居、浙江某古镇雨巷民居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草屋民居屋顶覆盖渔网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弱雨水侵蚀 B、减少风力吹蚀 C、防止飞鸟破坏 D、避免阳光暴晒
    (2)、雨巷民居的屋顶坡度反映出当地( )
    A、年温差大 B、日照强 C、降水丰沛 D、气温高
  • 2、在黄土高原沟壑系统中,广泛分布着一类特殊的黄土勺状沟壑,图6为勺状沟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1)、勺状沟壑形成过程是( )
    A、降水---下渗、侵蚀、搬运---堆积 B、狂风---侵蚀、下渗、堆积---搬运 C、风化---堆积、侵蚀、下渗---搬运 D、根劈---侵蚀、搬运、下渗---堆积
    (2)、黄土高原勺状沟壑( )
    A、从沟头到沟尾,勺沟沟体逐渐增大 B、沟尾逐渐变细或消失于坡面上 C、勺状沟壑分布密度大于其他沟壑 D、与冲沟、切沟一致海拔逐渐降低
  • 3、星空观测、星空摄影等天文观测站点对纬度、地形、气象、人类活动有较高的要求。如图为某旅行者停留某地,将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进行了长达6小时的曝光,得到了一张绚丽的星轨照片。据此,完成下题。

    (1)、图中星轨形成的影响因素有( )

    ①地球绕地轴自转

    ②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③地球绕太阳公转

    ④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该旅行者将相机镜头对准北极星时相机镜头与地面的夹角约为38°,

    该地位于( )

    A、南半球低纬度 B、南半球中纬度 C、北半球低纬度 D、北半球中纬度
  • 4、职住比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就业岗位数量与居民就业人口数量的比值,通常用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若一定区域内就业岗位与居住人口中的劳动力数量大致相等,居民基本在区域内工作生活,则该区域整体职住平衡。下图示意四个大都市区分圈层职住模式,市中心区为第一圈层,向外类推依次为第二圈层、第三圈层等。

    (1)、图示大都市区第一圈层( )
    A、职住比均小于0.5 B、职住比均大于1.0 C、居住空间较多 D、就业高度集中
    (2)、图示四个大都市区中,外围通勤需求最大的城市是( )
    A、巴黎 B、纽约 C、伦敦 D、东京
    (3)、伦敦中心地区就业占比较低,主要是因为( )
    A、中心地区失业率高 B、中心地区经济衰退 C、外围次中心地区提供岗位多 D、外围次中心地区环境质量好
  • 5、2016年3月23日,中国和湄公河五国领导人一致发表《首次领导人会议三亚宣言》,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初期优先发展互联互通、水资源和农业减贫等五方面合作。2021年12月3日,中老两国最高领导人共同见证通车的中老铁路(昆明到老挝万象)是高质量共建绿色环保的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如图是澜湄经济圈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全流域均适宜发展梯级水电站保障能源需求 B、全流域均适宜发展河运,增强经济互联互通 C、建立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中心增强综合利用 D、加快建设引水灌溉工程减轻旱灾对农业影响
    (2)、联系中老两国的钢铁巨龙和澜湄经济圈体现了( )
    A、共同保护流域自然环境 B、建设国家间命运共同体 C、科技创新促进互联互通 D、标志一带一路建设完成
  • 6、电力部门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部门。近年来,中国电力部门经历了多次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减排成效,展现出极大的减排潜力。电力生产总碳强度与电力技术、电力需求和电力政策等有关。下图示意电力生产总碳强度(ACI,即电力生产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与所有生产方式的发电总量的比值)与人均GDP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1)、电力生产总碳强度和人均GDP,在2003年呈现倒“U”形曲线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电力技术水平不足,电力生产总碳强度上升

    ②新能源技术发展慢,电力生产总碳强度上升

    ③火力发电需求减小,电力生产总碳强度降低

    ④生产环保意识增强,电力生产总碳强度降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为了加快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电力部门可以( )
    A、制定电力优惠政策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C、合理布局新能源电力 D、降低电力生产成本
  • 7、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是确保能源行业的碳中和转型。下图中甲图是2000-2018年黄河流域碳排放变化趋势,乙图是黄河流域地理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中游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工业比重大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地区人口总量大 D、工业技术水平高
    (2)、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下列黄河流域减排措施,合理的是( )

    ①下游地区侧重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低碳理念

    ②中游地区注重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③上游地区转移高耗能产业,继续保持低碳优势

    ④鼓励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循环经济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桃红岭保护区,29°42'N~29°53'N,116°32'E~116°43'E)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境内,面积约166.89km2 ,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有多座山峰,山地植被类型较为复杂。该保护区东、北、西三面以公路为界,边缘为平原区,南面地形较复杂。该保护区沿线道路人类活动频繁,对该保护区的负面影响较大。表示意2002—2022年该保护区各用地类型面积及占比,其中生态用地主要包括水域、灌木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

    年份

    指标

    裸地

    耕地

    建设用地

    水域

    灌木林

    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针叶林

    总计

     

    2002

    面积/km2

    0.64

    27.07

    6.23

    4.75

    4.82

    71.61

    20.38

    31.39

    166.89

    占比/%

    0.38

    16.22

    3.73

    2.84

    2.89

    42.91

    12.22

    18.81

    100

     

    2012

    面积/km2

    2.90

    30.15

    5.17

    2.94

    4.59

    43.80

    55.69

    21.65

    166.89

    占比/%

    1.74

    18.06

    3.10

    1.76

    2.75

    26.25

    33.37

    12.97

    100

     

    2022

    面积/km2

    0

    12.60

    8.77

    4.92

    3.97

    53.99

    20.19

    62.44

    166.88

    占比/%

    0

    7.55

    5.25

    2.95

    2.38

    32.35

    12.11

    37.41

    100

    (1)、概括2002—2022年桃红岭保护区生态用地的变化特征。
    (2)、指出2002—2022年桃红岭保护区从有到无转变的用地类型,并说明原因。
    (3)、分析该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对沿线道路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我国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消费市场,2022年我国不锈钢产量为3197.5万吨。铬是生产不锈钢的重要原料。地球上含铬元素的矿物极少,铬在地壳中仅占0.03%,且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中。铬铁矿属岩浆成因的矿物,常产于蛇绿岩中,当含矿岩石遭受风化破坏后,铬铁矿常转入砂矿中。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曲松县罗布萨铬铁矿是我国目前储量最大的铬铁矿区。全球铬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非、哈萨克斯坦、印度等国家,南非是我国铬铁矿石进口的重要来源地。图1为罗布萨铬铁矿分布区地质简图,图2为2006—2019年我国铬铁矿进口示意图。

    (1)、描述罗布萨铬铁矿资源的分布特征。
    (2)、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我国铬铁矿资源供应安全风险高的原因。
    (3)、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提出保障我国铬铁矿资源安全的措施。
  •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普莫雍错(左图)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山间盆地,被连绵巍峨的雪山环抱,湖面面积295平方千米,海拔约5010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350毫米,90%的降水集中在6—9月。推瓦村海拔约507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之一。每年2月中上旬,推瓦村牧民就会探查冰层厚度,并用牛粪炉灰(柔软而富有黏性)在冰面上撒出一条灰色小道,在清晨将羊群沿该小道从湖岸赶至湖心岛(右图),湖心岛水草丰富,饲料充足,便于羊群度过春回大地前“青黄不接”的日子,一个多月后牧民又将羊群赶回湖岸,这种独一无二的转场牧业方式已在当地延续了上千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近几十年,流域内冰川面积逐渐萎缩,未来普莫雍错面积有减小的趋势。

    (1)、指出牧民用牛粪炉灰在冰面上撒出一条灰色小道的主要目的。
    (2)、判断普莫雍错湖水的盐度高低并说明理由。
    (3)、分析普莫雍错面积减小对区域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蓝莓为多年生灌木,主要分布在气候温凉、阳光充足的地区。蓝莓营养丰富,蓝莓果酱、饮品等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某公司生产基地遍布全国,形成集育苗、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可实现全年上市。南美洲是我国最大的蓝莓生产竞争产地。图示意露天蓝莓生产基地分布及收获时间。

    (1)、试分析蓝莓生产基地放弃1~2月份上市的原因。
    (2)、说明云南省大理市蓝莓收获时间跨度长的原因。
    (3)、简述蓝莓产业对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
  • 12、海域波浪能资源丰富程度通常用波能流密度表示,波能流密度数值越大,波浪能资源越丰富。图为几内亚湾及邻近海域年均波能流密度等值线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区域波浪能流密度分布的主导因素为( )
    A、纬度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地形
    (2)、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图示北半球海区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
    A、3月 B、5月 C、7月 D、9月
    (3)、导致图中虚线框内等值线向海洋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近岸洋流 B、岛屿分布 C、入海径流 D、海湾形态
  • 13、粮耕价值比即粮食作物产值与耕地经济价值的比值,其中耕地经济价值由耕地上粮食作物总产值与经济作物总产值共同构成。粮耕价值比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耕地利用中粮食种植的经济效益,揭示耕地“非粮化”的总态势。下图示意2004~2020年中国粮耕价值比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4~2020年我国粮耕价值比总体下降是因为( )

    ①粮食作物产值降低

    ②耕地经济价值降低

    ③种粮比较效益降低

    ④经济作物产值上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我国粮耕价值比总体下降会导致( )
    A、耕地“非粮化”现象增多 B、大量耕地荒废无人耕种 C、从事农业人口比重下降 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3)、为提高粮耕价值比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粮食规模化生产

    ③增加种粮补贴

    ④推广经济作物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4、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关系(2018年)。目前,肇庆、江门、惠州等人口持续减少,被称为“人口收缩型城市”。针对这些收缩型城市,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它们“瘦身强体”。据此完成下题。

    (1)、据图可知,影响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空间位置及距离 B、服务范围及等级 C、产业互补性 D、行政职能与等级
    (2)、面对城市收缩,这些城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②加快工业化水平与进程

    ③加大城市中心建设,引导人口与公共资源向城区集聚

    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区与卫星城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15、由于湖陆热力差异,鄱阳湖周边形成明显的湖陆风环流。湖陆风起止时刻具有季节变化。下图是鄱阳湖甲监测站2010—2015年湖陆风起止时刻及其频次统计图,四条曲线表示湖风开始、湖风停止、陆风开始、陆风停止时刻。据此完成4-6题。

    (1)、四条曲线中,表示陆风停止时刻的是( )
    A、 B、 C、 D、
    (2)、与夏季相比,鄱阳湖冬季湖风起止时刻( )
    A、开始晚,结束晚 B、开始晚,结束早 C、开始早,结束晚 D、开始早,结束早
    (3)、鄱阳湖附近城市推进绿色生态发展,对湖陆风强度的影响是( )
    A、湖风减弱,陆风增强 B、湖风陆风均减弱 C、湖风增强,陆风减弱 D、湖风陆风均增强
  • 16、重金属毒性强,在环境中不易降解,可以通过食物链在人体中累积,进而对流域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我国土壤砷(与重金属有相似特性)的背景值限定为15mg/kg。图示意黄河干流不同采样点沉积物中砷(As)含量统计,图中H01~H14表示黄河干流从上游至入海口的采样点。据此完成下题。

    (1)、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属于( )
    A、全球性环境问题 B、资源枯竭问题 C、生态破坏问题 D、环境污染问题
    (2)、黄河干流沉积物中砷元素的总体变化特征表明,砷元素的主要来源是( )
    A、岩石风化 B、海水入侵 C、人为排放 D、植物腐烂
    (3)、对黄河干流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进行定期检测的直接意义有( )

    ①改变土壤质地

    ②制定排放标准

    ③因地制宜治理

    ④防止重金属扩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葡萄喜光,适宜种植范围广泛,其品质直接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在格鲁吉亚境内有三处葡萄主产区:卡赫季地区、卡尔特里地区、伊梅列季地区。当地传统酿酒方式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习惯用一种深埋在地下的大陶罐(用黏土烧制的器物)来发酵葡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卡赫季地区是格鲁吉亚境内葡萄酒品质最佳产区的原因( )
    A、昼夜温差更大 B、云雾天气偏多 C、生长周期较长 D、酿酒工艺先进
    (2)、格鲁吉亚人采用深埋在地下的大陶罐来发酵葡萄的原因( )

    ①稳定发酵过程

    ②地下温度较低

    ③陶罐透气较差

    ④缺少现代工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一带一路”建设直接影响格鲁吉亚葡萄酒在中国的( )
    A、销售价格上涨 B、品牌影响提升 C、市场规模萎缩 D、产品质量下降
  • 18、城市群中心城市具有强烈的“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将外围弱势地区城市的人口、资源等吸纳到自己的圈子当中。“扩散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资源向外围弱势地区扩散,促进弱势地区深入发展。图示意城市群中心城市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时间演变。完成下面小题。

    (1)、Ⅰ阶段( )
    A、中心城市建设用地增加 B、大小城市均衡发展 C、中心城市没有扩散效应 D、外围城市人口增加
    (2)、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最大的时间是( )
    A、T0 B、T1 C、T2 D、T3
    (3)、Ⅲ阶段,中心城市的发展更加注重( )
    A、加速人口、资源等要素集聚 B、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C、继续“吞并”外围中小城镇 D、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 19、“氹”是广东省G镇山地村民在房前屋后挖池蓄水形成的小池塘,最初主要用作灭火水源。自唐代以后,该镇的氹开始蓄水养鱼,一池多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氹的主要功能也随之变化,现多用于养殖淡水鱼。如今,优质的鲜活淡水鱼走出大山,端上大众餐桌,成为享有盛誉的“地理标志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防火是“氹”最初的主要功能,原因是( )

    ①当地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易发生火灾

    ②当地林木资源丰富,早期住宅以木质建筑为主

    ③当地为季风气候,旱季易发生火灾

    ④当地人口密集,焚林开荒易引发火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如今,“氹”的主要功能是淡水养殖,其原因是( )

    ①现代房屋建设多以土石为主

    ②现代气候较唐代以前降水多

    ③当地村民淡水鱼食用量大

    ④养鱼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20、服装产业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广州服装生产转向小批量、灵活化,不同企业专注于服装生产链条上的单一或几道工序,服装产业空间格局随之演变。近年来,广州服装产业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和艺术属性,形成“设计+展示+旅游”的新型文娱空间,其产业功能正向多元化发展。下图示意2008年与2018年广州服装企业数量空间分布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与2008年相比,2018年各类型服装企业的变化情况是( )
    A、企业类型增多 B、同距离企业数量均增加 C、制造企业增长数量最多 D、密度高峰区域基本一致
    (2)、与2008年相比,2018年批发企业距离分布变动的原因包括( )

    ①城市中心区地价不断上升

    ②城市中心区环境不断恶化

    ③城市中心区市场萎缩

    ④郊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广州市部分服装制造企业布局在城中村,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集聚 B、劳动力数量 C、生产成本 D、交通
上一页 140 141 142 143 1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