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海气淡水通量,即海洋与大气界面处,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蒸发量减去降水量的值,是衡量全球大气与海洋之间水汽交换的一个重要指标。下图示意中低纬某海域表层海水多年平均盐度、海气年净淡水通量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海域的盐度(     )
    A、南北小、中间大 B、东部大、西部小 C、南半球南部最大 D、赤道东部偏小
    (2)、图中盐度最低的海域(     )
    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B、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C、蒸发量等于降水量 D、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 2、全球海洋中蕴藏的潮汐能约有27亿千瓦,可供开发的约占2%,即约5400万千瓦。在有条件利用潮汐能的沿海国家和地区,建设潮汐电站不失为缓解能源危机的一种方案。图为潮汐发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按图示模式发电,一昼夜可完成发电(     )
    A、两次 B、三次 C、四次 D、六次
    (2)、图中一次、二次发电方式分别为(     )
    A、排水发电、冲水发电 B、冲水发电、排水发电 C、均为排水发电 D、均为冲水发电
    (3)、图中发电开始时间并不是a和d的原因是该时间(     )
    A、坝内、坝外水位差较小 B、潮位过高 C、潮位涨落较慢 D、潮位过低
  • 3、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目的是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南水北调工程很多河段都采用水泥河床。图为南水北调工程某河段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我国南北地表水资源分布差异大的根本因素是(     )
    A、地下径流 B、下渗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2)、图中河段采用水泥河床,主要考虑的是(     )
    A、改善沿途生态环境 B、减少沿途水分损耗 C、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D、增加沿途空气湿度
  • 4、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燃放的孔明灯将开幕式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孔明灯升空利用的地理原理最接近(     )
    A、狭管效应 B、温室效应 C、热力环流 D、雨岛效应
    (2)、孔明灯刚点燃升空时,灯内部与两侧的气压和气温状况最接近于(     )

    A、A B、B C、C D、D
  • 5、山东省寿光市是我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冬季过低的气温对蔬菜种植影响较大。在析环保政策要求下,寿光市摒弃传统地表炉灶燃煤给温室大棚供热的方式,改用太阳能水幕集热方式为大棚供暖。下图为山东寿光改进的水蒜集热太阳能温室大棚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水幕集热装置所利用的太阳光(     )
    A、主要来自太阳活动 B、以电磁波形式传至地球 C、与潮汐能量来源一致 D、为对太阳辐射的间接利用
    (2)、水幕集热装置的集热效率(     )
    A、昼夜稳定性较好 B、不存在季节变化 C、正午集热效率高 D、晴天集热效率低
    (3)、与传统地表炉灶供暖方式相比,太阳能水幕集热的主要优势体现在(     )

    ①地面辐射量明显降低

    ②进入棚内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多

    ③对太阳辐射的利用率提高

    ④棚内大气质量较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成功在东风着陆场着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了154天后,顺利返回地面。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分层。据此完成7---8题。

    (1)、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期间,最可能位于地球大气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臭氧层
    (2)、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经过②大气层时(     )
    A、气温逐渐上升 B、气压逐渐减小 C、大气阻力逐渐减小 D、大气密度逐渐增加
  • 7、西拉木伦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祖母河”。下图为西拉木伦河某河段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流多级阶地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侧蚀作用 B、河流下切侵蚀 C、河流沉积作用 D、河流溯源侵蚀
    (2)、图中建筑物选址在阶地,而不在河漫滩,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洪涝 D、光照
    (3)、图中河流蜿蜒曲折,弯曲段容易发育成(     )
    A、牛轭湖 B、“U”形谷 C、冲积扇 D、三角洲
  • 8、2023年11月,研究人员在青藏高原南部发现了迄今5600万年(新生代早期)的全球最早的羊蹄甲属叶片化石,该化石成为了解藏南地区古环境的一把新“钥匙”。下图为羊蹄甲化石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该羊蹄甲化石处于同一地质年代的有(     )
    A、哺乳类动物 B、三叶虫 C、远古鱼类 D、恐龙
    (2)、根据羊蹄甲化石,推测藏南地区古环境为(     )
    A、冰天雪地 B、海域辽阔 C、寒冷干燥 D、温暖湿润
  • 9、地震预警是指突发性大震已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动,也称作震时预警。图为地震预警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X波和Y波的性质及判断依据分别是(     )
    A、X波为纵波,Y波为横波,速度 B、X波为纵波,Y波为横波,范围 C、X波为横波,Y波为纵波,速度 D、X波为横波,Y波为纵波,范围
    (2)、若不考虑能量衰减,随着地震波的传播,图中X波前沿和Y波前沿的距离将(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保持不变 D、无法预测
    (3)、由图可知(     )
    A、地震波只沿地表传播 B、地震波传播不受地形阻挡 C、监测设备只监测X波 D、预警处理中心有震感时,才会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受强冷空气影响,全国各地经历断崖式降温。为了应对可能带来的霜冻,很多地区农户采用烟雾防霜冻。

    材料二:图1为“农户制造烟雾防霜冻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图”,ABCDH表示各种辐射和反射,EFG表示不同削弱作用类型。

    (1)、图2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填字母)和(填字母);D进入大气层主要被反射(E)(G)(F)三种作用所削弱,投射到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完全到达地表。
    (2)、图2中A表示辐射,为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3)、烟幕可防霜冻是因为增强了(填字母)。
    (4)、晴天昼夜温差大是因为(填字母)强(填字母)弱。
    (5)、夏秋降温之时往往病毒性流感大爆发,专家研究认为,病毒传播途径是近距离飞沫传播,通风的环境最不利于它的传播。下列四种气温垂直变化状况最有利于流感病毒扩散的是(     )
    A、 B、 C、 D、
  •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土壤分布示意图。图2为①②两地的植被景观图。

    材料二:野外考察是学习地理知识、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法。图3为某地理研学小组成员在广西拍摄的景观照片。

    (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填“植被”或“地形”),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图中甲、乙两地都是我国肥沃土壤的分布区,其中乙为土。
    (2)、自然环境中植被分布具有显著的规律,图中典型的植被类型①为 , 影响①②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填“热量”或“水分”)。
    (3)、流水作用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流水堆积地貌主要有:在河流的出山口处一般形成(填“洪积扇”或“河漫滩”),一般来说,河流凹岸的侵蚀作用比凸岸(填“弱”或“强”)。
    (4)、根据材料二,该地貌类型的名称是。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5)、该地貌类型对当地交通和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对交通;对农业生产
  • 12、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素有“中国最美湖泊”的美誉,它不仅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也是阻遏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青海湖水位在2018年上涨0.48米,至此已连续14年上涨,水位恢复至20世纪70年代初水平。读青海湖流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青海湖湖水盐度高的原因。
    (3)、试分析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多年呈递增趋势的可能原因。
  • 13、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图18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海域波浪能密度大小的南北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我国波浪能利用的前景。
  • 14、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滑坡 B、地震 C、火山喷发 D、洪涝灾害
    (2)、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
    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 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 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订并执行应急方案 D、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
  • 15、下图为土壤密度随深度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该地表层土壤密度影响较小的因素主要是(     )
    A、成土母质 B、植被类型 C、耕作条件 D、有机质含量
    (2)、农田土壤密度大于自然植被土壤密度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多次翻耕 B、大量使用化肥 C、枯枝落叶较多 D、植物根系发达
    (3)、从地表径流角度考虑,该区域最不易产生水土流失的是(     )
    A、混交林 B、纯林 C、草地 D、农田
  • 16、黑土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如今我国东北黑土层在变薄,肥力在下降,科学家正运用免耕和秸秆覆盖等方法对土壤进行修复和保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不属于我国东北黑土形成条件的是(     )
    A、夏季湿热 B、冬季湿冷 C、冻土广布 D、植被茂盛
    (2)、秸秆覆盖在黑土表面,有利于(     )

    ①提高地温       ②减轻风蚀和水蚀       ③冬季放牧       ④保水增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7、永暑岛,原名永暑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个环形珊瑚岛。通过填海造陆,永暑岛已成为中国实际控制的最大南沙岛屿。2016年,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在岛上勘测到地下淡水资源。珊瑚岛的地下淡水漂浮于地下咸水之上,中央厚,边缘薄、宛如透镜体形状存在,形成了海岛独特的地下淡水资源——淡水透镜体。一般的珊瑚岛礁因雨水下渗时间不足难以形成淡水透镜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专家分析,永暑岛淡水透镜体是最近几年才形成,促使其形成的最大因素是(     )
    A、岛屿面积 B、地质构造 C、年降水量 D、海浪大小
    (2)、有关永暑岛淡水透镜体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降水丰富,淡水透镜体水量大 B、地表植被覆盖率差异导致淡水透镜体中央厚,边缘薄 C、淡水透镜体较封闭,水体更新速度慢 D、受底部咸水影响,水质较差
  • 18、某城市公园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来处理雨水。下图为该公园植草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可以(     )
    A、减缓地表径流 B、增加降水 C、减少下渗 D、增加水汽输送
    (2)、推广此类公园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构建生态景观②加剧热岛效应③塑造地表形态④减小气温日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9、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小题。

    (1)、山顶A的海拔和陡崖D的相对高度组合正确的是(     )
    A、990米、301米 B、950米、201米 C、850米、499米 D、799米、501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 B、若两山顶间建游览索道,其长度应不小于875米 C、陡崖处可观赏到瀑布景观 D、B地可见V型峡谷,C地可见三角洲
  • 20、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该图表示大洋环流,②④ 所在纬线为 30°,则关于洋流②所在的半球及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半球       ②南半球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 B、①④ C、 D、②④
    (2)、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示意图,甲地为海洋,乙为陆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环节①为地表径流 B、环节②气流上升 C、环节③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明显 D、环节④使甲地增温
    (3)、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甲、乙为近地面,丙、丁为高空,则该地可能出现在
    A、北半球 7 月的海陆间,甲为陆地,乙为海洋 B、南半球 7 月的城市与郊区之间,甲为郊区,乙为市中心 C、夜晚的山谷间,甲在山坡上方,乙在谷底 D、盛夏中午的林地和沙地交界地带,甲为林地,乙为沙地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