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随着中国人口形势的变化,人口迁移对一个地区人口总量变化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全国人口迁移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如表显示2023年海南、贵州、辽宁和安徽四省份总人口(常住人口)、人口变化、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省份
常住人口/万人
与上一年比人口变化/万人
出生人口/万人
死亡人口/万人
海南
1043
16
9.6
6.7
贵州
3865
9
41.1
30.0
辽宁
4182
-15
17.0
40.6
安徽
6121
-6
39.5
52.4
(1)、表中各省份人口变化表现为( )A、海南省总人口增长,人口净流出 B、贵州省总人口增长,人口净流入 C、辽宁省总人口减少,人口净流入 D、安徽省总人口减少,人口净流出(2)、为吸引外来人口,贵州省可采取的对策是( )①加快中心城市发展 ②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③促进中小城镇发展 ④加强生育配套支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形态万千,图左示意我国内蒙古草原上的一段河流弯曲景观,图右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自然状态下河流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
(1)、判断图中实线河道与虚线河道发育的时间先后,并说明理由。(2)、若该河流继续自然发展,推测未来该处河道发育过程。(3)、指出该河流弯曲景观最可能分布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原因。 -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速海(位置见图乙)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米,海水盐度极低,南部海水盐度明显高于东北部。亚速海通过刻赤海峡与黑海连通。图甲为某大洋表面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1)、指出图甲中③所表示的海水性质类型,并分析其在赤道与30°N附近数值差异较大的原因。(2)、简析亚速海冬季易结冰的主要原因。(3)、分析亚速海南部海水盐度明显高于东北部的原因。 -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太阳能资源总量丰富,但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沙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8.5%,荒无人烟,但此处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光伏发电站。下面左图为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右图为共和县塔拉滩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读左图说明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2)、分析在共和县塔拉滩建设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3)、阿克苏的纬度比广州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简要分析原因。 -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水(或海浪)对区域的侵蚀或沉积,主要与其速度相关。山东芝罘岛由坚硬基岩构成,海岸陡峭。在岛屿西端的砾石、砂砾、砂大小混杂分布的近岸平坦海床上,形成了典型的水下“近岸凹槽”地貌。受海水侵蚀与沉积影响,海床的表层物质不再混杂分布,离岸由近及远,海底表层物质颗粒依次主要为砾石、砂砾、砂。图1为芝罘岛位置示意图,图2为芝罘岛西端近岸凹槽剖面示意图。
图1
图2
(1)、在图2中绘制海水运动方向,并描述海床上“近岸凹槽”形成过程。(2)、推测该地“近岸凹槽”形成的主要季节(冬季或夏季),并阐述理由。(3)、说明“近岸凹槽”处砾石、砂砾、砂分布区差异的形成原因。 -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吐鲁番位于新疆中部的低洼盆地,是中国主要的葡萄生产基地。每年11月份,果农们会在葡萄地里挖出一条条长沟,在葡萄藤上铺一层纱网后再掩埋,即埋墩。来年3月回暖时,再将葡萄藤挖出来,重新搭上葡萄架,也就是开墩。近年来,吐鲁番市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加快推进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埋墩、开墩、采摘等环节取得了一定成效。图为机械化埋墩示意图。
(1)、指出吐鲁番果农在葡萄藤上铺纱网的主要作用。(2)、评价当地气温对葡萄生长的影响。(3)、分析吐鲁番市葡萄种植与管理过程中推广机械化的原因。 -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干流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暑假期间组织了长江全线旅游研学活动,并拍摄了沿途不同地点的典型地貌景观。下图为该小组成员拍摄的地貌景观图。
(1)、④地山区景观中河谷横剖面大多呈“V”形,简析其原因。(2)、说出影响③景观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3)、指出形成①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并简述其地貌特征。 -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渤海位于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之间,属于我国的陆架浅海,平均深度18米,最大深度85米。若以平均深度来算,渤海还没有青海湖深。
材料二渤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且每年冬季都会出现大面积冰封。渤海作为北半球纬度最低的大面积结冰海域,每年11月末到次年3月初,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
材料三下图示意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分布范围。
(1)、分析渤海成为我国最容易结冰的海域的原因。(2)、说出渤海南部和北部海冰的分布面积差异,并推测其原因。(3)、简述海冰融化后对附近表层海水的性质可能带来的影响。 -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涡沙丘(图左)是一种重要的风沙地貌类型,是风沙流在特定条件下遇到障碍物时在障碍物前堆积形成的,类似于新月形沙丘。沙丘表面气流和风沙流控制沙丘的形态演化过程和移动过程。图右为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不同高度风速统计图。
(1)、请在下图中用“→”标出主导风向,并在沙丘上用“……”标出沙脊线。(2)、说出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不同高度风速特征。(3)、指出回涡沙丘风沙流挟沙物质平均粒径最粗的地貌部位,并说明理由。 -
10、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某沙漠内散布大量高大沙山(约20000km²)和湖泊(约20km²),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70mm,水面蒸发量约2000mm。沙漠中湖泊水量的补给来源引起了科研小组的关注。
科研小组一研究发现:
相对于平坦沙地,沙山增强了降水下渗补给地下水的强度;沙山表层0.3m以下为湿沙层;多次降水实验发现15mm的一次降水能下渗至0.3m深。假设“一次降水超过15mm的部分都补给地下水”(如18mm的一次降水补给地下水3mm),则可根据每年超过15mm的降水场次及相应降水量(数据省略)计算出“沙山区降水对地下水的年补给量多年平均值约8mm”。
科研小组一基于“沙山区降水对地下水的年补给量多年平均值约8mm”的推断,通过计算发现“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降水年补给量大于湖泊的年蒸发量(如下图示意);若忽略地下蒸发,当地降水足以维持湖泊水量的稳定。而科研小组二则认为“一次降水超过15mm的部分都补给地下水”的假设不合理,并猜测“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主要补给来源可能是通过深层大断裂获得的沙漠区域外水量。
(1)、科研小组一计算了“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降水年补给量和湖泊的年蒸发量(以m3计)。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2)、科研小组二认为“一次降水超过15mm的部分都补给地下水”的假设不合理,列出2条反对理由。(3)、为验证猜测,科研小组二计划选择湖泊的水温、水位、水化学成分等指标进行监测。针对其中任意2个指标,分别说明其选择依据。 -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考队员考察黄河的晋陕峡谷时发现,距今800万年前,东亚夏季风开始显著增强;此时,阴山、吕梁山也快速隆升,断层发育,形成大量碎屑物质。晋陕峡谷(图中虚线部分)以北甲处地层的河流沉积物来自附近的吕梁山,峡谷南北两侧的水系尚未贯通。距今130万年前,晋陕峡谷中部的分水岭在内外力作用下贯通,促进现代黄河水系基本形成(图1)。图2为晋陕峡谷以北甲处地层剖面及实地考察的地层剖面示意图。
(1)、与现代黄河相比,分析130万年以前(即晋陕峡谷未贯通前)黄河水系特点存在的差异。(2)、东亚夏季风显著增强后,说明当时晋陕峡谷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出现的变化。(3)、从自然要素变化角度,推测晋陕峡谷贯通的基本过程。(4)、指出进一步证明晋陕峡谷贯通还需要寻找的证据并说明理由。 -
12、日光温室外覆草苫,可在夜间实现有效保温。日光温室揭盖草苫的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左图我国北方某地日光温室结构,右图示意不同朝向的温室。完成下面小题。(1)、国庆至元旦期间,北方地区同一日光温室的最早揭草苫时间( )A、逐渐提前 B、逐渐延后 C、先提前再延后 D、先延后再提前(2)、与朝向正南的日光温室相比,朝向南偏西的日光温室( )
①最早揭草苫时间提前②最早揭草苫时间延后
③最晚盖草苫时间提前④最晚盖草苫时间延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3、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是存在于对流层或平流层的强西风带,其中未能形成暴雨天气的低空急流称为空急流。研究发现,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对南疆暴雨有重要作用,南疆一半以上的大雨和暴雨日中都伴有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图1示意南疆地区暴雨过程,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向西推进至78°E,与翻越帕米尔高原的低空西风气流相遇。图2示意空急流过程,其是从图1发展而来的。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乙、丙两地的湿度情况分别是( )A、湿度高;湿度低 B、湿度低;湿度低 C、湿度低;湿度高 D、湿度高;湿度高(2)、结合材料和图示分析,暴雨过程中空气湿度最小的地区可能是南疆的( )A、东部 B、西部 C、北部 D、南部(3)、推测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对南疆暴雨的主要作用是( )A、提供水汽条件 B、形成上升气流 C、促进逆温形成 D、利于气温降低
-
14、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东北地区人口流动呈现出短时段流动、农村人口占比高、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式流动为主的特点,但流动人口在域外其他地区落户积极性总体并不高。下图为东北地区流出人口在不同省份选择空间分布格局图(箭头粗细代表人数多少)。完成下面小题。(1)、与迁入华北、华东相比,东北人口迁入西南地区的迁移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①距离较远②文化相近③经济较差④气候较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东北地区流动人口在域外其他地区落户积极性总体不高的主要原因是( )A、户籍落户政策吸引力小 B、地区人文环境差异较大 C、人口流动管理政策严格 D、农村户籍所带来的福利(3)、推测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式流动给东北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A、促进农村土地资源整合 B、加重东北年轻人抚养比 C、有效完善当地基础设施 D、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
15、传统农业在田间管理中,认为田间土壤、作物的特性是均一的,采用统一的施肥时间、施肥量;精细农业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监测农作物生长变化的一种田间管理手段。下图示意精细农业促进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三链耦合”。完成下面小题。(1)、与传统农业相比,精细农业田间管理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丰富 B、农业基础完善 C、3S技术发展 D、种植技术成熟(2)、现代农业“三链耦合”的实现,主要促进我国( )A、农业可持续发展 B、城乡差距缩小 C、粮食安全保障 D、产业结构优化(3)、推测精细农业促进现代农业“三链耦合”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科技 C、政策 D、物流
-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材料二:乞力马扎罗山植被带垂直分布示意图。
(1)、如果从我国海南岛出发,经琼州海峡,陆路旅行到黑龙江漠河,会依次看到哪些自然植被?这种变化的原因是?(2)、如果从我国北京向西一直旅行到乌鲁木齐,会依次看到哪些自然植被?这种变化的原因是?(3)、我国自然植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在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上分布有呈带状的落叶阔叶林,反映了什么现象?原因是? -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分别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左图)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右图)。
(1)、说出A气压带名称及受控制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2)、B风带名称为 , 其风向为风。(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左图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20中(填“甲”或“乙”)图所示,此时南亚地区的风向为。(4)、右图中西南季风的成因是。(5)、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 , 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为。 -
18、下图示意某条河流的手绘图,据此回答问题。(1)、从图中地貌形态来看,A河流地貌为 , 多位于;C河流地貌为 , 多位于;形成这类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为。(2)、B河流地貌中甲、乙两处适合建港口的是 , 原因是。(3)、河流上游M处地貌类型为 , 其地貌典型特点是。(4)、与河流上游相比,指出C地貌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特征,并说明原因。
-
19、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景象。10月底至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至12月初是在云南腾冲银杏村游玩的好时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以上地区银杏叶变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A、地形 B、降水 C、光照 D、热量(2)、近年来银杏叶变黄的时间偏晚,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干 B、气候变暖 C、温差增大 D、光照减弱
-
20、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省内地理实践活动,下列为该组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站来到大连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左图)示意图。
(1)、图中序号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是水循环的、、环节。由于某些原因,环节②增加,则环节①(增加、减少)(2)、为了观察土壤的垂直分层结构,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右图),土壤剖面中甲为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林。(3)、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因为该坡属于(阳坡、阴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