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安徽六衖村村民依山而居,百余年来利用山上的片石垒房、砌梁等,被称为“石头部落”。近年来,当地政府深入挖掘垒石技艺和石头建筑的文化价值,打造探山乡之奇的文旅产业。下图为石头部落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石头部落”的村民采用片石垒房,其主要考虑(     )
    A、就地取材 B、文化价值 C、村落风格 D、地形限制
    (2)、六衖村发展文旅产业,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可借鉴意义是(     )

    ①完善交通基础设施②迎合现代消费观念③弘扬传统文化技艺④挖掘乡村独有特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老城区的江边仓,曾被誉为“广东四大粮仓”之一,包含13栋建筑,4座粮仓,已闲置不用多年。近几年,当地政府通过市场手段以江边仓为载体,打造文化创意街区(下图),通过美食、市集、文创艺术空间、江景民宿等,让老城焕发新活力。完成下面小题。

    (1)、将江边仓打造为文化创意街区的主导因素是(     )
    A、居民意愿 B、交通条件 C、基础设施 D、政府政策
    (2)、江边仓的成功改造带来的影响有(     )

    ①保护历史文化建筑   ②促进粮食产业发展   ③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④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2020年山西省人口总数3491.56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口总数变化不大,但省内各地级市人口变化较大,人口迁移地区差异明显。下图为2010-2020年山西省各地市迁入人口构成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2010-2020年,太原市人口迁入变化特征(     )
    A、本省外市迁入数量增多 B、本市县区迁入增幅最大 C、外省迁入数量保持稳定 D、本市人口迁入总量减少
    (2)、除太原外,2010-2020年山西省各地市迁入人口来源主要是本市县区人口,这反映了(     )
    A、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B、就地城镇化趋势较明显 C、人口流动政策有所放宽 D、农村人口大量迁往省会
  • 4、小塘镇铁矿区地处辽西山地丘陵区,土地表层覆盖颗粒细致的红黏土,生产力薄弱。该地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铁矿尾砂进行循环再利用,重构土壤结构(下图),取得良好效果。完成下面小题。

    (1)、小塘镇铁矿区土地生产力薄弱的原因是(     )
    A、有机质多,土壤肥沃 B、空隙较多,透水性强 C、温度较高,风化较慢 D、土质黏重,土层浅薄
    (2)、重构土壤结构时在中部填充大量铁矿尾砂的直接目的是(     )
    A、增加土层厚度 B、提高土壤肥力 C、增加储水空间 D、增加矿物含量
  • 5、小浪底水库地处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出口处。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大规模实施植树造林等生态恢复措施,导致年均入库径流量减少6.9%。完成下面小题。
    (1)、流域内生态恢复后,小浪底入库径流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增加 B、下渗减弱 C、植物截留 D、蒸发减少
    (2)、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对小浪底水库的主要影响是(     )
    A、年发电量增加 B、水体质量下降 C、发电成本减少 D、水库淤积减少
  • 6、形似“小提琴”的浙江省LHD潮流发电站是我国唯一入选全球海洋能20大工程项目。“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该电站源源不断地将来自大海的能源通过国家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图为LHD潮流发电站位置及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LHD潮流发电站利用的能量主要来源是(     )
    A、天体引力 B、盛行风力 C、重力势能 D、密度差异
    (2)、LHD潮流发电站产出的能源优势为(     )
    A、季节性显著 B、清洁可再生 C、能量不稳定 D、建设成本低
  • 7、2023年6月,青海极地自然资源调查研究院团队在青藏高原上,首次发现长江、澜沧江源区分布典型地下暗河、溶蚀洼地、漏斗湖等古岩溶地貌类型。下图为古溶蚀洼地俯视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古岩溶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
    (2)、该地古岩溶地貌形成时期的气候条件最可能是(     )
    A、高温多雨 B、寒冷湿润 C、炎热干燥 D、寒冷干燥
    (3)、该地古岩溶地貌得以完整保存至今,主要是因为(     )
    A、岩石坚硬,侵蚀弱 B、人类持续性维护 C、寒冷干旱,溶蚀弱 D、冰川作用侵蚀少
  • 8、2025年2月,我国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沙漠地下10910米完成钻井任务,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通过连续钻探地层并获得全球首份从地表到地下万米的完整岩芯标本,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具备万米钻探能力的国家。完成下面小题。
    (1)、深地塔科1井勘探最深处(     )
    A、为岩浆发源地 B、地震波横波消失 C、为固体金属球 D、位于莫霍面以上
    (2)、通过研究深地塔科1井岩芯标本,可探究该地(     )
    A、岩石循环过程 B、地层排列顺序 C、生物进化过程 D、地质灾害过程
  • 9、2024年12月22日,新疆哈密百万千瓦“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并网发电,年供清洁电18.6亿千瓦时。该项目发电运行时,正值第25个太阳活动峰年(2024-2025年),耀斑与日冕物质抛射频繁发生。完成下面小题。
    (1)、新疆哈密适宜发展“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的突出自然条件是(     )
    A、常年高温,热量充足 B、政策支持,促进产业发展 C、海拔较低,空气稀薄 D、晴天较多,大气透明度高
    (2)、在第25个太阳活动峰年中,频繁发生的太阳活动主要分布在太阳大气层的(     )
    A、光球层与日冕层 B、色球层与日冕层 C、光球层与色球层 D、色球层与对流层
  • 10、2025年5月29日,“天问二号”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开启深空探测新征程,实现对小行星2016HO3伴飞、取样、返回等多项任务。“天问二号”无法环绕该小行星飞行,只能在伴飞过程中,择机进行附着取样。下图为“天问二号”模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天问二号”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需要脱离的天体系统是(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地月系 D、河外星系
    (2)、“天问二号”无法环绕该小行星飞行的主要原因是(     )
    A、行星引力过小 B、电力供应不足 C、减少风暴袭击 D、躲避陨石撞击
  •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自2023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来,关键海区指数呈现出快速持续增暖趋势,根据预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2024年春季,或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

    安第斯山脉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位于南美洲的西岸,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甲图为安第斯山脉分布图,图中虚线①表示南美洲西海岸一南北走向的洋流,该洋流北侧分布有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渔业易受极端天气现象的影响,乙图为某纬度安第斯山垂直带谱分布图。

    (1)、在安第斯山脉和太平洋之间分布有南北延长的阿塔卡马沙漠,该沙漠地区上升气流极弱,分析该区域气流难以上升的原因。
    (2)、试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2023年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对①洋流北侧的气候和渔业产生的影响。
    (3)、结合乙图,分别说明该地垂直自然带类型丰富和东、西两坡雪线高度产生差异的原因。
  •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纳米布沙漠是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沿岸多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研究发现,纳米布沙漠的沙子主要来源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富含铁元素的岩石。下图示意奥兰治河流城及其部分气象站点资料。

    (1)、简述奥兰治河②以下河段径流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
    (2)、分析纳米布沙漠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3)、简述沙子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至纳米布沙漠的外力作用过程。
  • 13、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多年冻土正在加速退化,多年冻土退化通过改变活动层厚度、地下径流量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交换强度等,对流域径流过程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有(     )
    A、季节性冻土冻结期缩短 B、多年冻土层不发生变化 C、夏季多年冻土层变厚 D、冬季多年冻土层变厚
    (2)、冻土退化对育空河水循环的影响有(     )

    ①减少降水的下渗   ②促进地下冰融化   ③抑制水体间交换   ④增加河流径流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4、位于法国和西班牙两国边界的比利牛斯山脉海拔大多在2000米以上,是欧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脉,山顶有冰川分布,南坡和北坡都发育了较完整的自然带谱。该山脉南北两侧气候存在明显差异,南侧大部分地区比北侧降水少。下图为比利牛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南坡相比,比利牛斯山脉北坡(     )
    A、自然带数目较少 B、基带土壤水分少 C、落叶林带下限高 D、雪线位置较高
    (2)、比利牛斯山脉南侧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北侧少,其主要原因是(     )
    A、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 B、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 D、地势东高西低
  • 15、渔汛是指水生动物高度集中于某水域,适于大量捕捞的时期,右图中甲、乙两渔场渔汛、海雾多发季节差异显著。完成下面小题。

    (1)、甲渔场鱼汛期(     )
    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 B、澳大利亚北部热带草原草木葱茏 C、非洲热带草原动物大举南迁 D、地中海沿岸森林火险等级高
    (2)、甲、乙渔场的多雾期及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1月;沿岸地区地面温度较低 B、甲为7月;上升流使海面水温降低 C、乙为1月;海陆间温差大海风强劲 D、乙为7月;受赤道低压控制水汽多
    (3)、甲渔场渔汛开始时间提前、结束时间推迟的年份,印度恒河平原地区易发生的气象灾害是(     )
    A、洪涝 B、寒潮 C、干旱 D、风暴潮
  • 16、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某年6月经历一次飑线过境。下图示意河谷内新田站4日8:005日20:00测得的气压、气温和相对湿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飑线控制该河谷的时间段大约为(     )
    A、4日10:00-12:00 B、4日18:00-20:00 C、5日02:00-04:00 D、5日08:00-10:00
    (2)、飑线过境后,该河谷(     )
    A、对流更加旺盛 B、出现持续降水 C、气温逐渐回升 D、风力持续增强
  • 17、美国科罗拉多河上游某地气候干燥,植被稀疏,流量季节变化大,河床发育了深厚的沉积物层。下图为某次暴雨引发的该河水位变化过程河床剖面,P为这一过程中水文站测得的最大深度。完成下面小题。

    (1)、该次洪水过程三个时段的河床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I时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B、II时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III时段,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D、三个时段,全为流水侵蚀作用
    (2)、III时段河床a、b两侧不对称,其成因可能是(     )
    A、a侧可能为凹岸,以侵蚀为主 B、b侧可能为凸岸,以堆积为主 C、a侧沉积物硬度较大,不易被侵蚀 D、b侧流速较慢,冲刷大于沉积
  • 18、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 19、下图是山东德州手机的截屏。利用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为(     )
    A、 B、120°E C、180° D、165°E
    (2)、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北京的白昼时间比开普敦长 C、太阳直射点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D、西太平洋上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
  •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5.

    龙王坝村地处宁夏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村1600多人,土地面积800公顷。过去,村民靠农耕地耕作或外出务工维持生计。近十几年来,在国家退耕还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背景下,龙王坝村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导农户流转土地,激励带头人以合作社为依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绿色种植,并融合休闲农业、红色教育与研学培训,形成了知名的旅游打卡地和培训、康养基地,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称号。2023年该村接待游客25万人次,探索出一条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生态价值实现之路。如图示意龙王坝村位置和局部景观。

    (1)、简述近十几年来龙王坝村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2)、分析“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龙王坝村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3)、借鉴龙王坝村的成功经验,从区域背景分析、生态优势凝练和价值实现途径确立等环节,为自己了解的某一地方设计生态价值实现的方案。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