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千里戈壁无草木,祁连山下绿洲多”。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过去曾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制种业在河西走廊绿洲上迅速发展,河西走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制种基地。
材料二:近年来,祁连山地区出现农业用水不当、违法开矿办厂等现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图为祁连山及周围地区地理环境示意图。
(1)、分析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的原因。(2)、简述河西走廊由商品粮基地转型为制种基地的原因。(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祁连山地区农业用水不当可能引起的地理环境变化。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10月22日13时17分在四川泸定县发生5.0级地震,此次地震是9月5日该地6.8级地震的一次强余震。
材料二:雅康高速东起雅安市,经过天全县、泸定县,西至康定市,设计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桥隧比约80%。下图为雅康高速示意图。
(1)、运用板块构造原理,说明泸定县地震多发的原因。(2)、地震后多伴随降水,从降水形成的角度分析其成因。(3)、说明雅康高速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伏旱是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的气象灾害,因这期间正处于伏天,故称“伏旱”。伏旱的特点是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成为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盛夏“伏旱”范围和强度分布图。
(1)、据图说出中国“伏旱”严重区的空间分布特点。(2)、从大气运动与太阳辐射的角度,分析“伏旱”形成的原因。(3)、“伏旱”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甚至影响我国粮食安全,请说出农业生产中应对“伏旱”的措施。 -
4、读“某地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已知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风向的是( )A、a B、b C、c D、d(2)、该地可能位于( )A、澳大利亚 B、日本 C、印度 D、德国(3)、当南非的开普敦盛行图示风向时,汕头市与开普敦( )A、盛行风向一致 B、均为多雨期 C、均为高温期 D、白昼长短一致 -
5、下左图为北美洲局部简图,下右图为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2)、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洋流性质④海陆位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山地植被带与地形、气候关系密切。研究山地垂直植被带推移对重建古代环境演变了解气候变化及其生态响应有着重要意义。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山地北坡(44.9°N附近)近3000年垂直自然带的推移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V自然带的景观特点是( )A、植被覆盖率高 B、湖泊河流密布 C、裸地占比很大 D、常年冰雪覆盖(2)、与现在相比,距今3000~2000年该山地( )A、林带上限明显较高 B、雪线海拔较低 C、垂直带谱更加复杂 D、草地面积较小(3)、据图推测与之前相比,距今2000年至今该山地气候变得( )A、热湿 B、冷干 C、暖干 D、冷湿 -
7、读中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从砖红壤到黄棕壤的变化体现了(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2)、图中从黑钙土到棕钙土的变化主要原因是( )A、热量差异 B、降水量变化 C、地势高低 D、成土母质不同 -
8、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图甲是我国东北高纬黑土区某小流域内9条切沟沟头黑土侵蚀量统计图,图乙为编号2切沟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观测可知,大部分切沟沟头的春季侵蚀量大于雨季侵蚀量,原因可能是( )①冬季土壤冰冻胀裂沟头 ②春季融雪径流量更大
③夏秋季沟头植被较密集 ④雨季雨水径流量较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该小流域内9条切沟沟头宽度基本相当,则沟头发育最深的是( )A、编号8切沟 B、编号6切沟 C、编号4切沟 D、编号2切沟 -
9、英国孟席斯在其著作《1421:中国发现世界》中写到,郑和可能是第一个完成地理大发现的人。1421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到达非洲肯尼亚之后,郑和船队分为两支,一支郑和亲自率领返航,一支副使洪保率领继续向西探索世界,最终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下图为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的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适合a航段出行的最佳时间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2)、有关洪保船队的见闻,叙述正确的是( )A、b航段:夜空有北极星指引 B、c航段:沿岸荒漠广阔无垠 C、d航段:风起云涌航行困难 D、e航段:沿途物资补给方便 -
10、“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微地貌类型多样,峰峦、峰墙、峰丛、石林、石柱、石锥、峡谷、崖壁……应有尽有。下图示意“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微地貌的主要形成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微地貌的主要阶段的形成,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③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③①(2)、形成该地貌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①变质作用②断裂抬升③冻融风化④风化侵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风和日丽 B、狂风暴雨 C、阴雨连绵 D、大雪纷飞(2)、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 )A、乌鲁木齐 B、贵阳 C、上海 D、福州 -
12、潮汐发电与普通水力发电原理类似,在潮水流入或流出大坝时,利用两侧水位差,推动发电机组进行发电。下图为浙江江厦潮汐实验电站发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水电相比,利用潮汐能发电的突出优点是( )A、清洁无污染 B、建设成本低 C、储量大,更稳定 D、受气候影响小(2)、若图中水位一表示靠近海洋一侧的水位、水位二表示靠近陆地一侧的水位,则图中所示发电期间该地( )A、沿海开始涨潮 B、利于赶海拾贝 C、利于船舶靠港 D、滨海浴场游泳安全 -
13、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故都的秋在作家郁达夫眼中是美好的,但近些年来北京的秋冬季常常有雾霾“光顾”,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扰。北京市某中学同学展开了对雾霾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问题一:北京的污染物除了本地排放,还有来自哪里的,它们是如何影响到北京的?同学们搜集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1:外地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沧州、廊坊等地。(下图)

资料2:空气质量状况划分表
空气质量指数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0以上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严重污染
资料3:某年,北京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气压图(下图)(单位hpa)
(1)同学们根据以上资料得到了如下结论:9日08时,北京以________(上升、下沉)气流为主,空气稳定,开始出现污染;10日08时,北京吹偏南风,将沧州、廊坊等地的污染物带来,空气质量指数开始升高;10日20时,北京吹西南风,将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等地的污染物带来,空气质量状况达到________。12日08时,北京吹________风(风向),与10日20时相比,此时风速较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污染物逐渐消散,空气质量好转。
探究问题二:除了控制污染物,北京市还采取了哪些有效缓解雾霾的措施。
同学们查阅到了北京市针对这一问题的规划布局方案(如下图所示):建设500米、80米等不同宽度多条通风廊道,廊道串起多家公园,区域内建设大面积绿地并严格控制建筑物高度。
(2)请你试着解释以上措施对缓解雾霾的作用。 -
14、
黄土高原以连续分布的巨厚黄土地层、显著的沟壑侵蚀特征而出名。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黄土粒度是了解黄土搬运和沉积过程的重要依据。中值粒径是将颗粒按照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颗粒大小,用于表示土壤整体颗粒大小。图15为黄土高原地区部分地区黄土中值粒径的空间变化。

(1)概括黄土中值粒径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在地貌学概念中,沟谷由间歇性水流形成,当沟谷继续发育时,则可能形成稳定的水流,即发育河流。
(2)推断沟谷发育形成河流的过程。
渭河平原沃野千里,农业发达。
(3)说明河流冲积平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林芝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大拐弯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低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县巴昔卡,海拔155米,很多地区被誉为“西藏江南”(下图)。每年3、4月份,林芝各地的野生桃花次第开放,与蓝天白云、雪山冰川交相辉映,花期也是全国最长,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已经成为林芝旅游的一张名片,桃花节举办地嘎拉村也从原来的伐木为生成为现在的“藏地桃源”。
(1)、说明林芝很多地方成为“西藏江南”的原因。(2)、分析林芝地区桃花花期长的原因。(3)、桃树和桃花节对嘎拉村的乡村振兴有哪些积极影响? -
16、我国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人民币上的地理知识随处可见。下图为“我国人民币中四种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景观的形成分别对应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流水溶蚀 B、流水沉积、冰川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C、流水溶蚀、流水侵蚀、冰川堆积、流水溶蚀 D、海浪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流水堆积(2)、下列关于④地貌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寒冷干燥 B、地表水丰富 C、土层深厚 D、地下水丰富 -
17、下图为2023年11月8日20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A、甲地为低压中心,气流辐合 B、乙地受暖锋影响,阴雨连绵 C、丙地较乙地气压高,风力小 D、下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2)、戊地区未来几天可能( )①升温显著,缓解供暖压力②路面积雪,加强交通管理
③大风来袭,温室大棚受损④天气晴朗,适宜户外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与城市热岛效应相反,沙漠中的绿洲夏季日均温比附近沙漠低,该现象被称为冷岛效应。冷岛效应强度受绿洲空间尺度,植被类型,土壤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如图示意7月某日我国某绿洲和附近沙漠地表温度变化。

(1)根据材料信息在括号内填注相应名称(填“沙漠”或“绿洲”),并补绘近地面等压面及热力环流。

(2)推测该日6—12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及风向变化情况,并说明理由。
(3)分析冷岛效应对绿洲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
-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温差发电是指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差进行发电的方式,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如图示意不同纬度海域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
(1)、描述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趋势,并说明成因。(2)、判断甲、乙、丙、丁四海域表层海水密度由低到高的排序,并分析原因。(3)、仅考虑发电效率,指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适合建设海水温差发电站的海域,并说明判断理由。 -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我国某地景观图,图中三座小山基座断续相连,形同笔架,故当地人称之为笔架山。右图示意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
(1)、左图景观的地貌类型为 , 该景观应属于右图中的(填“峰丛”“峰林”或“孤峰”),右图中峰丛、峰林与孤峰一般情况下由先到后的发育顺序是。(2)、指出图中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地区,并简述该地貌形成的地质和气候条件。(3)、评价该地貌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