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口袋公园”也叫“袖珍公园”,是指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建设的面向公众开放的,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口袋公园”分散布局的突出优势体现在(     )
    A、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B、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 C、提供便利的休憩空间 D、扩大城市的绿地空间
    (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优化城市口袋公园布局时,需要叠加的要素有(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 2、雷暴是一种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发生时可能伴有闪电、强风、降水等现象,按形成时不同的大气和地形条件,雷暴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陕西华山和安徽黄山两个站点雷暴逐年发生日数。完成下面小题。

    (1)、黄山站点年均雷暴日数明显多于华山的原因是(     )
    A、纬度 B、地形 C、水源 D、植被
    (2)、研究发现,华山与周边站点雷暴日数呈现出向东西两侧递减的趋势,原因是(     )
    A、受山谷风影响,谷地内部多上升气流 B、受山地阻挡影响,暖湿气流易被抬升 C、受冬夏季风影响,东西两侧降水量大 D、东西两侧为农田,受人类干扰强度大
  • 3、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上午、午后、夜间及清晨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一天中通常清晨时气温最低,最可能代表清晨的是(     )
    A、 B、 C、 D、
    (2)、四个时段的曲线中,最有利于形成对流进而扩散污染物的是(     )
    A、 B、 C、 D、
  •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则克台河流域位于伊犁谷地,降水丰富,4~9月为雨季,其中4月降水最多。河谷中黄土地貌发育,是新疆黄土滑坡最为发育地区之一。下图示意则克台河流域位置及地形、地质状况。

    (1)、说明则克台河黄土滑坡多发的自然条件。
    (2)、指出则克台河流域东西部黄土滑坡点分布差异,并分析成因。
    (3)、推测则克台河黄土滑坡多发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中山和菌王山都位于云南省南华县,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组成部分。大中山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林下菌种丰富,而相邻的菌王山上则是树种相对单一的松林,林下松茸(秋季生于松林或针阔混交林下)产量很大,其他菌种难觅踪迹。下图示意南华县地理位置。

    (1)、说明有利于大中山丰富菌种形成的环境优势。
    (2)、菌王山与大中山相邻,但菌种却相对单一,推测其原因。
    (3)、野生菌很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指出人类可能危害野生菌生存的行为。
  •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拉斯曼丘陵区位于极圈以内,是南极大陆边缘极为少见的一块无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征,多风是其天气特色。图1示意拉斯曼丘陵大风日数、月平均风速变化,图2示意拉斯曼丘陵偏东风频数的逐月变化。

    (1)、据图描述拉斯曼丘陵大风日数、月平均风速、风频的特点。
    (2)、分析拉斯曼丘陵区常年多风的原因。
    (3)、拉斯曼丘陵虽然多风,却不见沙丘,分析其原因。
  • 7、尼亚加拉瀑布诞生于刘易斯顿,基岩由两部分组成(罗克港白X岩和罗切斯特Y岩)。瀑布平均每年后退1~1.5米,是世界上“行走”最快的瀑布,且在后退过程中,落差一直保持稳定。下图示意尼亚加拉瀑布地质纵剖面及周边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1)、尼亚加拉瀑布基岩类型最可能是(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2)、推测尼亚加拉瀑布的诞生是由于(     )
    A、湖水下降 B、断层活动 C、火山喷发 D、冰川堆积
    (3)、瀑布“行走”体现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沉积 B、溯源侵蚀 C、侧向侵蚀 D、物理风化
  • 8、随着深度增加,海水各层的物理性质不同,被称为“层化”。全球变暖过程中,海洋吸热最多,不但使海水“层化”现象加剧,还会影响海洋渔场的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变暖以来,海洋吸收热量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海洋面积大                                           ②海水比热容大,升温幅度大

    ③海洋生物密集,消耗热量多                      ④海水透明度高,反射率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全球变暖使海洋“层化”现象加剧,根本原因是表层海水(     )
    A、升温快 B、蒸发弱 C、盐度低 D、密度大
    (3)、“层化”现象加剧对海洋渔场的影响是(     )
    A、海水垂直运动减弱,鱼向深海集中 B、海水垂直差异增大,鱼类品种增多 C、表层营养盐类减少,鱼类饵料不足 D、鱼类垂直迁移减少,渔场面积扩大
  • 9、古济水发源于济源市王屋山,以地下河向东潜流七十余里,行至黄河再次潜行,在地下穿越黄河后,在黄河南岸荥阳浮出地面入古荥泽。之后向东流经原阳时,又再次潜行,至定陶和汶水汇合,后来逐渐改叫清河。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堤后,由夺淮入海改从山东入海,古济水彻底消失。下图示意古济水与现代黄河下游河道位置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古济水三次潜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质构造 B、地形起伏 C、气候变化 D、湖泊分布
    (2)、在古代,济水比黄河下游(     )
    A、流量大 B、流量变化小 C、泥沙含量少 D、河床高
    (3)、古济水最终彻底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上游引水 B、下游淤积 C、海水上涨 D、黄河改道
  • 10、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甲、乙、丙、丁、戊5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其中乙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丙、丁、戊示意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甲—林地 B、丙—草地 C、丁—耕地 D、戊—荒漠
    (2)、与丙土地利用类型相比,丁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     )
    A、淋溶层更薄 B、含水量更高 C、剖面构造更复杂 D、腐殖质层更薄
    (3)、最可能改变乙地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的环境变化是(     )
    A、地壳运动 B、太阳活动 C、气候变化 D、生物入侵
  • 11、雪岭云杉是天山林海中特有的高大针叶树种,苍劲挺拔、四季青翠,75%生长在天山偏北坡,在4000多万年前由青藏高原迁徙而来。桦树、杨树等落叶阔叶树是天山当地的先锋树种,成林后逐渐被雪岭云杉取代,演变成雪岭云杉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雪岭云杉林分布环境的水热特点是(     )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
    (2)、雪岭云杉不能成为当地的先锋树种,推测可能是因为其幼苗不耐(     )
    A、大风 B、贫瘠 C、强光 D、盐碱
    (3)、天山当地落叶阔叶树成林后逐渐演替成雪岭云杉林,说明雪岭云杉比桦树、杨树等落叶阔叶树种(     )
    A、生长快 B、高度高 C、叶片多 D、树干粗
  • 12、夏季星空中最容易被注意到的是牛郎星、织女星和天津四这三颗亮度很高的恒星悬于夜空形成巨大的三角形(“夏季大三角”)。下图为夏夜星空中牛郎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及其与天津四的三角位置关系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大三角”的三颗恒星应位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牛郎星的亮度是太阳的10.6倍,科学家推测在牛郎星周围可能有潜在的宜居带,寻找牛郎星系统中宜居行星的主要依据是(     )
    A、有与地球相近的宜居温度 B、有与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与牛郎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 D、能获得与地球上相同波长的可见光
  • 1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中学生赴河北省白石山进行野外实习。

    任务一:观察地貌析成因。某同学在观察日记中写到:“白石山因岩石呈白色而得名,因大面积的大理岩峰林而著称”,图1是某同学拍摄的白石山景观照片,图2是某小组查询文献后绘制的白石山地貌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

    (1)描述白石山地貌景观特点,并推测形成过程。

    任务二:选择路线说理由。图3为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2)说出考察路线的选线理由。

    任务三:绘制地图促联系。阅读考察路线图,图中A、B地分别是两个小组所在位置。

    (3)绘制地形剖面图,说明A、B两地的同学是否互相可见。

  • 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台湾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开始于2000年,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到2025年,台湾省将完成20GW的光伏装机量。图1为我国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1)描述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材料二:近年来,常年积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高海拔地区,出现了粉红色的“西瓜雪”(图2),在阳光照射下显得神秘和浪漫。经科学研究,有一种存在于积雪中的极地雪藻微生物,它们含有虾青素(类胡萝卜素),能抵抗紫外线辐射,适合在寒冷气候中生存,在低温下它们一般保持“休眠”状态,当温度升高时,就会迅速生长,让雪呈现红色。

    (2)运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说明“西瓜雪”对冰雪融化的影响。

  • 15、根据下列地貌景观(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地貌景观特征(     )
    A、①、⑤规模大小基本相同 B、②、③自然环境大体相似 C、③相比④海拔高度较高 D、③、⑤地形起伏大体相同
    (2)、图中地貌(     )
    A、①、④同属海岸地貌 B、②、⑤同属河流地貌 C、②、③同属风沙地貌 D、③、⑥同属喀斯特地貌
  • 16、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岩石(     )
    A、属于岩浆岩 B、较②岩石老 C、可能含化石 D、可能是砂岩
    (2)、图中甲、乙、丙、丁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丙甲丁 D、乙丙丁甲
    (3)、丙地层在甲构造右侧比左侧薄,原因是右侧(     )
    A、曾经地势较左侧高,外力堆积效果较微弱 B、曾经地势较左侧高,外力侵蚀效果更显著 C、受岩浆活动影响较左侧小,火山喷发物少 D、下层岩层背斜较左侧多,岩层容易被侵蚀
  • 17、下图为某同学在我国某地区进行野外实习时绘制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最早发生的地质过程是(     )
    A、岩浆侵入 B、地形倒置 C、岩层弯曲 D、变质作用
    (2)、图中(     )
    A、甲处的溶蚀作用强烈 B、乙岩层有三叶虫化石 C、丙处河流自西向东流 D、丁处可能有泉水出露
  • 18、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经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
    A、甲——河流地貌 B、乙——风沙地貌 C、丙——海岸地貌 D、丁——冰川地貌
    (2)、乙地貌的突出特点是(     )

    ①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②垄脊的高度大致相同

    ③垄脊的长短比较一致④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与丁地貌特点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是(     )
    A、土壤、气候与水文 B、植被、岩石与气候 C、土壤、气候与植被 D、岩石、气候与水文
  • 19、冰碛丘陵是指冰川消融后,有冰碛碎屑物汇合形成的起伏不平的地标形态。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波堆藏布谷地分布有面积较大   的冰碛丘陵(下图左)。下图右为冰碛丘陵形成过程示意图。死冰是指冰川前端断开并脱离冰川的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排序正确反映冰碛丘陵形成过程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⑤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③⑥⑤
    (2)、图中(     )
    A、地貌景观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B、碎屑物由粒径不同的碎石和岩屑组成 C、地势起伏大导致死冰消融量差异 D、冰碛丘陵物质由粗到细分异显著
  • 20、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温度减去郊区温度所得数值。下图为“北京市热岛强度的季节和日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一年中,北京热岛强度(     )
    A、夏季白天最强 B、冬季下午最强 C、秋季强于春季 D、春季日变化最小
    (2)、下列做法会使热岛效应增强的是(     )
    A、扩大城市水面面积 B、屋顶绿化和墙壁垂直绿化 C、大量建设城市道路 D、营造绿色通风系统
上一页 250 251 252 253 25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