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图为地理教师李某暑假到西部省份旅游拍摄的一张景观照片,该景观反映的地理现象及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滑坡 地震引发 B、崩塌 植被破坏 C、泥石流 过度开垦 D、水土流失 工程建设
  • 2、下表为衢州市10月连续三天的天气预报表及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月19日

    星期六

    10月20日

    星期天

    10月21日

    星期一

    17~23℃

    多云

    15~21℃

    17~25℃

    (1)、与前两日相比,10月21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A、②增强③减弱 B、①增强③增强 C、②增强④增强 D、①增强④减弱
    (2)、天气预报显示,接下来几个月衢州市温度还将持续降低,农民为了有效的防止冻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覆盖地膜,增强太阳辐射 B、冻前土壤灌水,增加土壤含水量 C、点草烟熏,反射大气逆辐射 D、覆盖秸秆,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 3、下图为河北昌黎海岸沙丘位置示意图,该沙丘地处渤海西岸,由多列沙丘组成,沙丘带宽1-3米,沿海岸线延伸约45km,由滦河口向北逐渐变窄,沙丘高度一般在20-40m。几百年来沙丘位置总体稳定,但主沙丘链有向陆迁移的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海岸沙丘的成因及东西两侧的坡度推理正确的是(     )
    A、海浪沉积、东陡西缓 B、海浪沉积、东缓西陡 C、风力沉积、东缓西陡 D、风力沉积、东陡西缓
    (2)、下列与该海岸沙丘形成无关的是(     )
    A、大气运动 B、海水的盐度 C、海陆温差 D、潮汐
  • 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台风“杜苏芮”于2023年7月21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杜苏芮”于7月29日在安徽省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被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停编后的残余环流仍继续北上并对我国北方多地产生影响。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期间,京津冀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袭击,部分区域最大累计降雨量达到1000毫米,最大小时降雨量超100毫米。此轮灾情累计造成北京市13个区44673人受灾,持续降雨引发洪水、山洪等次生风险,门头沟和房山两区人员财产损失最为严重。灾害发生之初,政府立即采取措施抢险救灾。图(a)为“杜苏芮”路径和气压变化图。图(b)为京津冀极端降水成因示意图。

    结合图文资料写一段关于“杜苏芮”的科普材料,更深入地了解台风“杜苏芮”的成因、危害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提高公众对台风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从成因、移动路径、危害形成原因、应对措施等角度展开说明)

  • 5、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珀斯降水特征及成因。
    (2)、说明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
    (3)、分析珀斯冬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 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有着“匈牙利海”之称的巴拉顿湖是中欧最大的湖泊。它位于包科尼山(最高峰海拔704米)东南侧,呈狭长条状,平均水深为3.3米,每年5~10月天气温暖,阳光充足。夏天温度在24~28℃,冬天湖面结冰,厚达20厘米。

    (2)分析巴拉顿湖水位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形成原因。

    (3)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

  •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山区等高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任务一:绘制地图辨地形。

    两个小组分别在甲、乙两地进行实地考察。

    (1)判断甲、乙两地的同学是否相互可见,沿甲乙坡面线绘线剖面图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
    (2)该地计划修建一座水库,经勘测拟出A、B两处建设方案,简述最终水坝选址于A处的主要原因。

    任务二:智能光伏“太阳花”(下图),是一款可移动、可调节的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它形如花瓣,昼开夜合,“花瓣”能自动跟踪太阳、自动调节角度、自动清洁。作为试点,“太阳花”已在该山区完成调试,开始并网发电。

    (3)若光伏太阳花用于该地区路灯照明,仅考虑昼夜长短状况,说明一年中路灯开启时间的变化。
  • 8、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分析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A、生物圈是大气中碳进入地球内部圈层的纽带 B、水圈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C、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升温 D、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 9、下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下题。

    (1)、乍得湖流域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流域面积缩小 B、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 10、“嶂石岩地貌”广泛发育于太行山断裂带,其特征是绵延数千米的岩墙峭壁,呈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左图)。岩墙形成于距今18亿至15亿年的海洋沉积环境,以岩性坚硬的红色石英砂岩为主;因下层岩性较软易崩塌,岩墙多呈阶梯状。右图示意“嶂石岩地貌”地质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嶂石岩岩墙呈棱角分明的块状结构,原因是(     )
    A、北方地区降水量大,受流水作用形成 B、是褶皱山的背斜部分,受挤压成块状 C、由石英砂岩组成,抗风化、侵蚀能力强 D、由火山岩和变质岩组成,坚硬、抗侵蚀
    (2)、嶂石岩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地壳断裂→海洋抬升→岩层出露→风化、侵蚀、崩塌 B、海洋入侵→地壳断裂→岩层崩塌→风化、侵蚀、堆积 C、地壳抬升→海水下降→风化、侵蚀、堆积→固结成岩 D、海洋沉积→地壳断裂抬升→风化侵蚀→部分岩层崩塌
  • 11、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到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考察,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该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甲处形成受向斜影响 B、乙处适宜建大型工程 C、丙处适宜寻找水源 D、可在丁处选择发展村落
    (2)、在石灰岩中发掘出完整的三叶虫化石,图中(     )
    A、③岩石晚于断层形成 B、④岩石晚于页岩形成 C、①岩石中可以发掘出恐龙化石 D、②岩石形成于古生代海洋环境
  • 12、下图为2023年11月6日02时和20时天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天气系统M(     )
    A、使甲地从东北风转为西北风 B、使甲地气温不断降低 C、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上升 D、向东北移动且势力减弱
    (2)、11月6日02时到20时,乙地(     )
    A、台风登陆,出海渔船回港 B、暴雪预警,加固蔬菜大棚 C、风和日丽,适宜户外运动 D、冷锋过境,适当添加衣物
  • 13、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增加 C、可吸入颗粒物减少,会使③减少 D、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使②减少
  • 14、下图为我国某地立秋至处暑期间天气晴好条件下辐射量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代表太阳辐射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2)、该地最可能位于(     )
    A、江西省 B、福建省 C、吉林省 D、甘肃省
  • 15、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每年立冬到春分前后,海南岛就会聚集大批育种专家,他们将全国各地的种子带到这里种植,以加速种子的世代繁育,这被称作“南繁”。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农作物主产区及种子行业代表性企业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区域(     )
    A、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甲地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C、乙地水、热、土配置条件好 D、乙地比甲地光照条件更优越
    (2)、种业企业(     )
    A、①培育基地内作物一年三熟 B、②以培育杂交水稻良种为主 C、③主要培育牧草、药材的良种 D、②培育种子比①更耐寒耐旱
    (3)、“南繁”期间,下列关于海南岛叙述正确的是(     )
    A、白昼时间先变短后变长 B、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 C、地球的公转速度先慢后快 D、正午旗杆影长逐渐变长
  • 16、自2021年10月—2022年6月持续发展的拉尼娜事件为今年6月份北方高温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气候背景条件。沃克环流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温存在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其强弱变化是评判气候异变的重要依据。下图示意沃克环流及典型拉尼娜年的海温距平(注: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拉尼娜现象发生时(     )
    A、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印度尼西亚降水增多 B、甲、乙海区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减弱,秘鲁沿海海域水温升高,渔业减产 C、甲、乙海区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增强,太平洋东岸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多 D、甲、乙海区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减弱,对中国没有影响
    (2)、拉尼娜导致2022年6月份我国中东部偏热的原因是(     )
    A、东北信风增强,日本暖流减弱 B、甲处低压增强,对夏季风吸引增强 C、中纬度暖高压带发展加强,并北抬 D、甲处低压减弱,对冬季风吸引增强
  • 17、下图为北半球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V对应的气候类型 , 图中Ⅵ对应的植被
    (2)、图中Ⅱ气候分布最广的地区是 , 简述该气候类型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3)、图中Ⅶ气候的成因 , 我国该气候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为 , 评价其种植的自然条件
  • 18、澜沧江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为南北走向,沿线山高谷深,河谷多呈“V”字形,沿江阶地发育较少,但在中游某地却发育了多级河流阶地(如图)。阶地发育在澜沧江右岸,全部为基座阶地(谷地展宽并发生堆积,后期在下切深度超过冲积层而进入基岩的情况下形成)。阶地面上的砾石成分复杂,磨圆度较高。

    (1)、喜马拉雅山地处板块和板块交界;从内外力的作用角度来分析其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的形成过程
    (2)、横断山区河流阶地上的砾石磨圆度较高,分析形成原因。
    (3)、图中形成最早的阶地是 , 与阶地T5相比阶地T6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并推测其形成环境
    (4)、简析该河段左、右两岸阶地数量差异较大的成因。
  • 19、下列左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图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左图①②③④中岩浆是(填数字),变质岩属于左图中(填数字)。图中⑤表示的地质作用是 , ⑥表示的地质作用是
    (2)、图中C处构造地貌名称是 , 成因是
    (3)、a、b两处中最适宜建设地下隧道的是(填字母),隧道走向是 , 该处适合建设地下隧道的原因是
  • 20、读亚洲某季节季风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季节为北半球(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B地气压中心和南亚此季节季风的成因分别为(     )
    A、亚洲高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印度低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亚洲高压风带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印度低压风带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上一页 231 232 233 234 2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