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3年5月,浙江渔民在杭州湾滩涂发现素有“生物活化石”之称的中华鲎(hòu)(图1),其早在距今5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图2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鲎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2)、甲地质时期主要的生物特点是( )A、蕨类植物繁盛 B、鱼形动物崛起 C、哺乳动物繁盛 D、裸子植物盛行
-
2、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距今年代
1.4亿年 3.3亿年
植物界
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海生藻类
动物界
两栖动物
代
甲
乙
(1)、关于图中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 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 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2)、乙的末期(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B、恐龙灭绝 C、被子植物繁盛 D、爬行动物繁盛 -
3、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漫长的未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鱼类出现在( )A、元古代 B、早古生代 C、中生代中期 D、新生代中期(2)、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宙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3)、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寒武纪 D、新生代
-
4、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区海拔为5044m的石炭纪地层中,发现有大量珊瑚化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珊瑚化石的地质年代属于( )A、远古宙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2)、地层中珊瑚化石的出现指示当时的古环境是( )A、河流 B、湖泊 C、海洋 D、沼泽
-
5、2024年5月6日,南美洲玻利维亚中部山区发生里氏4.8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2)、最可能为液态的内部圈层为(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
6、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岩浆侵入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
7、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岩浆侵入作用
-
8、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7日晚,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火山开始喷发,喷发产生了大量含有SO2的火山灰云。根据我国气象部门监测显示,当地时间28日该火山灰云已经离开主岛向东北方向扩散(图左)。图右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冒纳罗亚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和火山灰云所属的圈层分别是( )A、①② B、⑤① C、④① D、⑦②(2)、岩石圈的范围包含在图中( )A、⑥和⑦ B、④和⑤ C、②和③ D、③和④(3)、冒纳罗亚火山喷发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太阳辐射逐渐增强 B、土壤肥力有所提升 C、基础设施受到破坏 D、旅游资源遭到损毁
-
9、读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C圈层的名称是( )A、岩石圈 B、生物圈 C、大气圈 D、水圈(2)、下列对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 B、生物圈位于水圈和岩石圈之间 C、大气圈全部由气态物质组成 D、水圈是由液态水组成的圈层
-
10、据浙江省地震台网测定,2017年2月13日1时33分,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29.09°N, 120.68°E)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为6千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地震最可能诱发( )A、台风形成 B、山体滑坡 C、冷锋过境 D、洪涝灾害(2)、根据震源位置可以推断,此次震源位于( )A、地壳 B、地幔 C、外核 D、内核
-
11、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临近震中的观测仪器捕捉到地震波后,快速估测地震的大小并预测地震可能造成的影响,赶在破坏性的地震波到达目标区域前,发出紧急警报,以减轻灾害损失。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预警系统提前61秒向四川成都市预警,为减灾应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有关此次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所在区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附近 B、震源位于岩石圈中 C、此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D、在现代科技条件下,每次地震都能准确预警,能够有效的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2)、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快 ②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 ③横波破坏性更强 ④纵波破坏性更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2、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水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速度减为0(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包括地壳和地幔②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3、人类首次使用射电望远镜拍下了黑洞照片,干燥的环境有助于天文观测,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下列哪些地区适合天文观测
①西欧平原 ②亚马孙平原
③南美沙漠区 ④南极大陆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 -
14、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2)、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A、CO2量减少 B、空气温度降低 C、大气越稀薄 D、人类干扰越小
-
15、“羲和二号”是我国在研的新型太阳观测卫星,预计2026年发射升空。“羲和二号”对探索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起源和演化,揭示日冕、耀斑等形成的物理机制有重大意义,可提前4~5天观测到即将面向地球的太阳活动,实时追踪面向地球的太阳爆发。下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结构。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太阳大气层为(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B、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C、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D、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2)、耀斑主要发生在图所示的( )A、太阳内部 B、①层 C、②层 D、③层(3)、“羲和二号”可有效减轻太阳活动影响,主要表现是( )A、减少极光发生次数 B、减少通讯设备损坏 C、减少太阳活动次数 D、避免磁暴现象产生
-
16、北京时间2021年12月4日迎来了2021年全年唯一的日全食。如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日全食照片。完成下面小题。(1)、日常观测到的太阳明亮表面所指的外部圈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是( )A、色球层太阳耀斑 B、日冕层日冕物质抛射 C、光球层太阳黑子 D、色球层太阳黑子(2)、照片中未被遮住的太阳外部圈层所产生的太阳活动可能导致( )A、流星现象异常增多 B、无线电短波通信信号时强时弱 C、地震灾害频发 D、乌鲁木齐的夜空出现绚丽极光
-
17、2019年7月3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距离地球约31光年的地方,发现了一颗可能有生命存在的“超级地球”。“超级地球”的质量至少是地球的6.1倍,围绕一颗比太阳小得多的恒星运行,每55.7天运行一周。结合天体系统层次图,完成下面小题。(1)、“超级地球”与地球都属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若“超级地球”有生命存在,至少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A、与其主恒星距离与日地距离相近 B、有固体表面 C、大气中有丰富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D、有较丰富水
-
18、2023年1月1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韦伯空间望远镜发现了一颗行星,将其命名为LHS475b,直径与地球相当,距地球约41光年,其绕转的恒星是一颗红矮星(比太阳温度低很多),但这颗行星的表面温度比地球高。该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 )A、演化时间较短 B、恒星光辐射强 C、下垫面陆地少 D、无液态水存在
-
19、2021年4月22日21时,凸月高挂头顶,该日农历为( )A、三月初七 B、三月十一 C、三月十五 D、三月十九
-
20、2022年5月,中国科学家提出“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计划探测离地球约32光年范围内的100个类太阳系,期望发现行星“地球2.0”。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科学家期望寻找的近邻宜居行星位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行星“地球2.0”要成为宜居行星,应具备的条件有( )
①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②太阳辐射强度适中
③能够维持液态水稳定存在④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