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厦门中山公园始建于1927年,因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取名,公园经历过多件历史事件,2022年当地对公园的绿化等进行了升级改造。当前,不仅有大量当地居民在此休闲,而且还有部分外地游客前往参观。下图示意厦门市部分公园位置及中山公园的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厦门中山公园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土地租金较低 C、地铁经过附近 D、公园设施完善
    (2)、当前,厦门中山公园生态功能最显著的是(     )
    A、抵御城市内涝 B、缓解热岛效应 C、提供休闲空间 D、增加物种数量
    (3)、中山公园吸引外地游客前往参观的优势主要是(     )
    A、修建时间较早 B、文化底蕴深厚 C、自然风光秀丽 D、建筑风格独特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冰阻隔了海-气之间的热量和动量交换,冰层越厚,冰层抗风能力越强,移动距离越小。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极夏季气旋活动增多。研究显示,夏季气旋增多与北极冬季海冰厚度变薄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北极西北航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它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目前,夏季6-8月份可通航。夏季北极气旋登陆期间不同风向对西北航道的浪高影响不同,图示意北极西北航道、夏季海冰覆盖范围及北极气旋登陆期间风频图。

    (1)、说明夏季北极气旋增多与冬季海冰变薄之间的关系。
    (2)、分析夏季北极气旋登陆期间,风向(偏南风/偏北风)对西北航道风浪大小的不同影响并说明原因
  • 3、荒野地是无永久性人类居住和人类活动的地区。它是由原生栖息地和物种组成的足够大的生态功能区。图示意我国2020年荒野地的主要分布省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不能作为识别荒野地的依据是(     )
    A、土地利用方式 B、植被分布类型 C、夜间灯光强度 D、交通路线密度
    (2)、根据现状判断人口可居住空间的集聚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     )
    A、新疆 B、西藏 C、青海 D、内蒙古
  • 4、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在南北两极附近地区高空产生的一种绚丽多彩的自然现象。2024年8月12日晚,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塔河县塔河镇出现了持续3个多小时的极光景观(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发生极光的大气层(     )
    A、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B、天气现象复杂多样 C、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D、存在多个电离层
    (2)、与极光成因类似的现象是(     )
    A、月相变化 B、流星现象 C、磁暴现象 D、地震现象
  •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潜热是指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海-气相互作用常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进行热量交换,并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调节不同纬度间的水热状况,进而影响气候与生态系统。下图示意北半球夏季大气潜热释放对局地气温变化的贡献(注:垂直方向为非等高比例)。

    (1)、指出北半球夏季大气潜热释放高度的纬度变化特点。
    (2)、分析50°N-60°N纬度带大气潜热释放高度比赤道地区低的主要原因。
    (3)、阐述赤道低纬度地区、极地高纬度地区夏季大气潜热释放量与气流垂直运动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幕府山横贯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北端和栖霞区西端,是一座位于长江南岸的丘陵,西起上元门,东至燕子矶,长约5.8km,宽约800m,主峰高190m,是南京城区内最古老的山。下图示意幕府山主峰地质构造剖面。

    (1)、从宙、代和纪的角度,说明图中幕府山形成所经历的地质年代。
    (2)、指出图中幕府山主峰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并说明依据。
    (3)、推测图中幕府山主峰形成的基本地质过程。
  •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简称马东铁路),全长665km,东起哥打巴鲁,西至巴生港,横穿马来半岛,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纵贯马来西亚南北,被视为连通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陆上桥梁”。马东铁路由中国某建设公司承建,开发耗时5-6年,预计于2027年初启用。下图示意马东铁路线路。

    (1)、说明马东铁路建设工期长的主要自然原因。
    (2)、简述马来西亚规划升级现存铁路的主要目的。
    (3)、说出马东铁路被视为连通马来西亚东西海岸“陆上桥梁”的理由。
  • 8、重庆奉节小寨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天坑,底部有崩塌物形成的堆积体和由流水溶蚀形成的暗河,堆积体上生长有小乔木、灌木、附生等植物。下图示意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重庆奉节小寨天坑的形成,说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是自然环境要素间的(     )
    A、相互独立和相互分割 B、相互替代和相互合并 C、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D、物质单一和能量单一
    (2)、重庆奉节小寨天坑底部堆积体上生长有植物,得益于天坑的自然环境具有(     )
    A、汇集和存储的蓄水功能 B、合成有机物的生产功能 C、良好而有效的调节功能 D、发挥有机界的减灾功能
  • 9、阿尔泰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最高峰为友谊峰,海拔4374m。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为中段南坡,属于山区暖区,每年初冬和冬末多出现暴雪。下图示意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区暖区暴雪水汽贡献,图中箭头表示水汽来源的方向,百分数分别表示不同风向的水汽贡献来源占比及不同海拔的水汽贡献来源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区暖区每年初冬和冬末多出现暴雪的主要原因是(     )
    A、阿尔泰山区海拔较高 B、来自北冰洋的水汽充足 C、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 D、阿尔泰山区暖区对流旺盛
    (2)、影响阿尔泰山水汽辐合区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和气流运动方向 B、植被和气温垂直变化 C、下垫面性质和蒸发量 D、云系和水汽输送距离
    (3)、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区暖区(     )

    ①自然植被水平差异显著②自然植被垂直差异显著

    ③每年夏季牧民转场至较高海拔④每年冬季牧民转场至较低海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0、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区。当地农民在玉米收获后,将秸秆平铺在农田上,到来年开春耕地时再用移动式秸秆粉碎机将其粉碎还田。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玉米收获后平铺农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东北地区玉米收获后,将秸秆平铺在农田上,其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地表径流 B、增加大气降水 C、减少水分蒸发 D、加快水汽输送
    (2)、我国东北地区在春耕时将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有利于(     )
    A、减少耕作环节 B、改良土壤结构 C、降低作物发病率 D、调节农田小气候
  • 11、居留意愿不是一种非留即走的行为,而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打算居住在此地的意愿。“七普”数据显示,全国流动人口约有3.76亿人,其中珠三角地区约有3949万人,约占全国流动人口总数的10.50%,但近半数的人口将珠三角地区视为人生发展的“中转站”。下图示意2020-2021年珠三角地区省外流动人口各类型居留意愿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珠三角地区省外流动人口中,各类型居留意愿占比较均衡的地区是(     )
    A、华东地区 B、华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2)、与珠三角地区省外流动人口在当地居留意愿呈正相关的因素有(     )

    ①经济收入②文化包容程度③行政距离④家庭婚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近年来,外来流动人口在珠三角地区长期居留意愿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公共服务落后,环境污染严重 B、就业难度增加,生活成本提高 C、户籍管控严格,子女入学困难 D、生活习俗不同,社会融入困难
  • 12、河流是塑造地貌形态的重要力量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也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图为世界某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某考古组织在该地区进行地形、地貌、土壤和植被考察,发现这里历史上农业很发达,但近年来气象灾害频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甲地的地貌应是(     )
    A、“V”形谷 B、河口三角洲 C、洪积扇 D、河谷平原
    (2)、该考古组织在甲地发现了许多古村、古城遗址,主要是因为甲地(     )

    ①山地环绕,受外部威胁小②地势平坦,建设用地充足

    ③气候干旱,洪灾发生频率低④临近水域,生产、生活取水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考古发现,公元前2200年甲地河流地貌停止扩展,其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壳抬升较快 B、流水侵蚀加剧 C、植被覆盖增加 D、气候干旱加剧
  • 13、地球上的极光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极光出现最密集的地区位于65°-70°纬度带,这一纬度带天文学上称之为极光高密带。下图示意2024年某日一位游客在我国漠河市北极村(约53°33'N,122°20'E)观光时画出的极光高密带、太阳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极光高密带在高纬度地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和地球自转速度 B、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自转速度 C、正午太阳高度和大气层厚度 D、地球磁场强度和大气层厚度
    (2)、该游客此时在我国北极村欣赏极光,此时的北京时间最可能是(     )
    A、3月21日19时 B、6月22日19时 C、9月23日20时 D、12月22日20时
    (3)、这位游客在我国北极村欣赏极光的时刻,正值我国十二时辰与生肖中的(     )
    A、鸡鸣一丑时一牛 B、食时一辰时一龙 C、日跌一未时一羊 D、黄昏一戌时一狗
  •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曲是指近似环形的、形如蛇行的弯曲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坦地区。当河床坡度减小后,河流的侵蚀发生改变,致使河道发生弯曲。延川县内的黄河蛇曲是目前我国干流河道蛇曲中规模最大、最密集的蛇曲群。该地黄河嵌入式蛇曲的发育与河流的侵蚀方式、地壳升降运动、河岸岩性等密切相关。下图为延川黄河嵌入式蛇曲(河流沿峡谷穿行流淌,河道形态恰似“Q”字形,犹如嵌于山岩之间)河段及其景观图,图示河曲颈又称蛇曲颈。

       

    (1)、从内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延川黄河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
    (2)、当地计划在右图黄河蛇曲河段新建一个村落,应选择在该河段的哪一侧(甲处或乙处)? 并分析其选择的合理性。
    (3)、分析图示蛇曲河段的未来发育趋势。
  • 15、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右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左图中字母ABCD分别所表示的地质作用。
    (2)、判断右图中甲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3)、判断右图中丙处地貌类型,并描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4)、判断右图中丁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丁地地形的形成原因。
  • 16、日本能登半岛于2023年5月发生6.5级地震,2024年1月1日发生7.6级大地震。如图为石川县能登半岛地震灾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本地区频繁发生地震是由于该地处于(     )

    A、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 B、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生长边界 C、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 D、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消亡边界
  • 17、早期,在山区修建公路多为“之”字形的盘山路(左图为彝良盘山公路)。现在,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山区,公路常修建成“之”字形,是为了(     )
    A、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B、减小线路的坡度 C、增加山区线路的密度 D、通过更多的居民点
    (2)、现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主要得益于(     )
    A、缩短路程 B、少占耕地的要求 C、节省投资的需要 D、经济技术的提高
  • 18、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完成下面小题。
    (1)、和田玉属于(     )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2)、导致和田玉籽料磨圆程度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接触变质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流水搬运侵蚀作用
  • 19、盘吉尔怪石林(如图所示)处于吐鲁番西部的“三十里风区”内,岩体多为石炭纪火山岩和角砾凝灰岩(一种火山碎屑岩),呈青灰或褐红色,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在欣赏盘吉尔怪石林的过程中,需要沿铺设好的木栈道天梯拾级而上。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盘吉尔怪石林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
    A、波浪侵蚀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2)、铺设木栈道主要是为了(     )
    A、减少游客破坏 B、降低地面坡度 C、增加木材销售量 D、减缓石林的生长
  • 20、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④①②③
上一页 94 95 96 97 9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