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在探究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高低的实验中用到转换法,如图与其现象相符的是()

    A、 B、 C、 D、
  • 2、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②取出温度计           ③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③②① C、④③⑤①② D、③④①②⑤
  • 3、选择不同的刻度尺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如表所示为小科用两种不同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宽度的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测量次序

    1

    2

    3

    甲组/厘米

    18.31

    18.32

    18.36

    乙组/厘米

    18.2

    18.4

    18.5

    A、能更精确地反映《科学》课本宽度的是乙组数据 B、甲组测量所选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厘米 C、该《科学》课本的宽度应取 18.32 厘米 D、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所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   ) 

    项目

    水质

    水质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

    甲组

    河水

    500mL

    22℃

    300个

    280只

    乙组

    蒸馏水

    500mL

    10℃

    300个

    90只

    A、含有两个变量 B、缺少对照实验 C、蛙卵数过少 D、结果不明显
  • 5、小浙在使用水银体温计给同学测量体温,在给甲同学测量前他看了读数为 37℃ ,直接给甲同学测量结束后是 37℃ ,甩了之后给乙同学测量温度为 37℃ ,然后直接给丙同学测量的温度为 37.5℃ ,测量的体温准确的是 ()
    A、甲 乙 丙 B、甲 丙 C、甲 乙 D、乙 丙
  • 6、小科有下列四次测量:
    ①用受潮的木尺测量七年级上科学书的长度;       
    ②用量筒测量溶液体积时仰视读数;
    ③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细铜丝缠绕在铅笔杆上时过于疏松;
    ④长度测量时没有将刻度尺零刻度线作为起点进行测量。
    其中一定会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小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 7、小科同学使用刻度尺测量一本书的宽度,测量记录的结果分别为:12.34cm、12.36cm、12.34cm、12.46cm。下列对测量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总是存在的,所以测量结果都正确 C、数据“12.36cm”中的“3”和“6”都是估读的 D、该书宽度是12.35cm
  • 8、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
    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不会溢出 C、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不超过量程
  • 9、下列不属于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的是(   )
    A、1980年实行土地承包制富裕了人们生活 B、用CT检查发现人体内某些微小的变化 C、节假日人们乘高铁旅游 D、家中都用机器人扫地
  • 10、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种子为什么会萌发出幼苗 B、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 C、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 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
  • 11、为了节能减排,某科学兴趣小组为学校地下球馆补充采光项目设计了方案。

    (1)、【项目设计】为保证篮球场有充足的光照,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方案,该方案主要依据反射定律,使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对反射定律的研究,老师给出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该装置将纸板倾斜放置,让光线贴着纸板 A 沿 EO方向射向镜面,(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设计改进】在讨论中,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图甲方案中镜面反射光线直接进入人眼会造成眩晕。因此对图甲方案进行了改进:先使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后,让光线斜射到球场顶端,再经过漫反射后照射到篮球场,如图丙所示。图丙中漫反射区域的墙面除了要求粗糙以外还应该是的,以便能反射所有色光。
    (3)、【设计优化】为使设计更加完善,现向同学们征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存在问题

    改进方法

    雨水可能通过采光井进入地下球馆

    在井口安装透光玻璃

    环境光线较弱时,室内补光不足

    增加平面镜

  • 12、某校项目学习小组用弹簧和刻度尺自制弹簧测力计,制作的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标记刻度如表:

    弹簧所挂物体的重/N

    0

    2

    4

    6

    8

    10

    12

    14

    刻度尺示数/cm

    6

    8

    10

    12

    14

    16

    19

    24

    (1)、从表中可知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
    (2)、制作过程:小金在6厘米刻度线处标上0N,每增加1厘米,所标的力增加N。
    (3)、作品应用:用该项目小组制作的弹簧测力计测某物体重力,示数如图,该物体的重力为N。
  • 13、按要求完成作图。

    (1)、如图所示,画出代表新鞋的A 点在平面镜中的像A'和女孩眼睛 B 点看到新鞋A点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光路图。
    (2)、如图所示,F1为凸透镜焦点,F2为凹透镜焦点。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再由凹透镜射出的完整光路。
    (3)、如图所示为手拉小球做圆周运动的示意图,请在图中画出质量为400g的小球所受重力的图示(g取10 N/ kg)。
  • 14、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楚老师给不同小组提供了相同规格及标度相同的透明坐标纸,随机提供绿豆、红豆或黄豆一包(每组只有一种豆类),利用弹簧测力计和天平测得多组重力与质量的实验数据。
    (1)、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描绘成G-m的图像;发现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
    (2)、有小组提出可以将绿豆和黄豆两组数据的透明坐标纸进行重叠后,观察绘制的图像,图线可能是图乙中。(已知p绿豆>ρ黄豆)
    (3)、楚老师将弹簧测力计的弹簧拆了下来,进行了“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拉力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为L0 , 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然后用竖直向下的力F拉弹簧下端,测出弹簧的长度为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最后作出的F-x图像是 , 并加以说明理由

  • 15、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将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将凸透镜、蜡烛和光屏移至如图1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成像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实验过程中,如果时间较长,蜡烛燃烧后要逐渐变短,烛焰所成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填“上”或“下”)方移动。
    (3)、学习小组又进行了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与矫正的主题探究,利用橡皮膜和注射器制作了水透镜来模拟眼睛的晶状体,如图2所示。具体操作如下:①器材正确摆放后,将蜡烛放在离水透镜较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用注射器从水透镜里抽出适量的水,水透镜的焦距变(填“大”或“小”),此时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若想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可在水透镜前放置(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 16、小东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为探究平面镜所成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东选择了两支相同的蜡烛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她将一支(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另一支点燃的蜡烛所成像的位置。这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2)、小东将成像的物体换成棋子后再次进行实验,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棋子,其都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个较亮、另一个较暗。如图甲所示,则较亮的像是光线经(填“MM’”或“NN’”)面反射形成的
    (3)、经改进,在找准像的位置后,小东在白纸上标记出a、b、c三点,图乙所示:她应分别测出(填“a、b”“b、c”或“a、c”)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
    (4)、若小东想要用字母模型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关系,应最好选用下列    
    A、 B、 C、 D、
  • 17、世卫组织一项研究显示,中国近视患者达7亿,青少年的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

    (1)、图甲为眼球的结构,近视眼的眼球在结构上不同于正常眼,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填数字序号)的曲度过大。
    (2)、图乙中,近视眼患者可以选择配戴(填字母)加以矫正。
    (3)、下列关于保护眼睛的做法正确的是

    ①书与眼睛的距离要保持约33厘米;应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阅读。

    ②连续看书或写字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让眼睛的肌肉得以放松。

    ③使用电脑时,眼睛与屏幕应相距25~30厘米。

    ④定期接受眼睛检查,若眼睛出现不适,应及时治疗或矫正。

    ⑤如有异物进入眼睛,不要用手乱揉,可用眼药水等冲洗眼睛。

    ⑥不要躺着或坐车、走路时看书。

  • 18、为了寻找光的色散现象产生的原因,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选用不同颜色的光(红、黄和紫光),分别以不同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中(如图所示),测出折射光线对应的折射角 r,结果如下表。(已知:红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最快,黄光次之,紫光最慢)

     

    红光光源

    黄光光源

    紫光光源

    序号

    入射角i

    折射角r

    入射角i

    折射角r

    入射角i

    折射角r

    1

    25

    16.4

    25

    15.7

    25

    15.1

    2

    50

    30.7

    50

    29.4

    50

    28.2

    3

    75

    40.1

    75

    38.3

    75

    36.6

    (1)、为了顺利完成本实验探究,入射角的角度不能等于
    (2)、比较实验数据,得出规律:

    ①同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随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

    ②不同颜色的光从空气中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玻璃砖时,

  • 19、汽车中有许多方面涉及光的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汽车的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只有这样,根据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它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方(填“正前”或“前下”或“前上”),防止干扰司机视觉。
    (2)、夜间开车时汽车灯光能照亮前方的柏油马路,使司机能看清路面。但刚下过雨路面潮湿时,司机却几乎看不到路面被照亮,甚至感觉自己车灯未开。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灯光在潮湿的路面上主要发生了反射(填“漫”或“镜面”)。
  • 20、如图所示的装置,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这个实验中用到的科学方法是(选填“类比法”或“转换法”)。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