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由手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
3、下列器具工作时,应用了红外线的是( )A、红色激光笔 B、验钞机 C、消毒灯 D、浴室取暖灯
-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
5、某兴趣小组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废液5.11kg,他们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19.6%的稀硫酸来处理废液。在向废液中加入稀硫酸过程中,测得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在处理废液过程中,(填字母)点对应的溶液pH=7;(2)、 生成CO2的质量是kg;(3)、从AB段和BC段溶液质量的增加快慢,推断BC段发生的反应是:(化学方程式表示);(4)、求出B点的坐标(x0 , y0)写出计算过程。 -
6、铜镁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作飞机天线。现欲测定某铜镁合金的组成(其他元素忽略不计),进行如下实验:取该铜镁合金20g 放入烧杯,将280 g稀硫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请计算: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硫酸质量/g
70
70
70
70
剩余固体质量/g
17.5
15
12.5
10.4
(1)、该铜镁合金属于(填“混合物”或“化合物”)。(2)、该铜镁合金中镁的质量为g。(3)、若要计算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可以选择表中第次实验的数据进行计算。(4)、列式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
7、取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再将40g稀盐酸逐滴滴加其中,边滴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2)、在实验过程中能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3)、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8、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榕榕发现整个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产生气泡的速度先变快后变慢,这一现象引起榕榕的思考:化学反应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寻找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榕榕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分三次取足量的相同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大小、形状、质量相同的锌粒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图甲所示:
实验编号
1
2
3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0%
10%
20%
溶液温度/℃
反应前
10
20
10
反应后
26
37
28
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秒
41
20
29
图甲
(1)、实验中的测量仪器需要。(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锌粒与硫酸反应的快慢与有关。(3)、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内产生气泡越来越快(如图乙),请根据图像说明理由。 -
9、做酸碱实验时,榕榕将稀盐酸逐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如下图),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她突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酞试液,为探究反应的进程,做了以下实验探究:(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1)、【建立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②盐酸过量③
【实验设计】
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错误。

步骤二:继续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I
重新取样,滴加少量. 溶液
白色沉淀
猜想②正确
II
重新取样,滴加足量 溶液
————
猜想②正确
白色沉淀
猜想③正确
(2)、对方案Ⅰ的结论进行评价:。(3)、表格空白处的实验现象是:。(4)、【表达交流】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____。A、紫色石蕊试液 B、铜片 C、铁锈 -
10、园园在学习“常见的碱”过程中,将新配制的饱和 Ca(OH)。溶液滴入到 , 溶液中,发现没有出现预期的红褐色沉淀。这是为什么呢?
园园查阅资料, 获取如下信息: ①Ca(OH)2 , 微溶于水: ②FeCl3 , 溶液呈酸性。
于是他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 Ca(OH)2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猜想二:滴入的 Ca(OH)2溶液中 OH-数量太少。
猜想三: FeCl3溶液呈酸性, Fe(OH)3沉淀不能存在。
(1)、园园用pH试纸测 Ca(OH)2和FeCl3混合液的酸碱度, 测得pH<7, 说明溶液中没有OH。该现象(选填“支持”或“不支持”)猜想一。(2)、为增加OH-的数量,换用浓NaOH溶液滴加到 FeCl3溶液中(如图甲),若猜想二正确,则观察到的现象是。(3)、经过实验,猜想三验证成立。然后,园园将FeCl3溶液逐滴滴加到饱和 Ca(OH)2溶液中(如图乙),先观察到红褐色沉淀产生,持续滴加后沉淀又消失了,请你结合猜想三解释沉淀会消失的原因。(4)、从酸的定义分析,FeCl3溶液可以称为(选填“酸溶液”或“酸性溶液”)。 -
11、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是提升认知的重要手段,某化学兴趣研究小组对CO2和NaOH 溶液能否反应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Ⅰ、Na2CO3溶液显碱性; Ⅱ、NaOH 易溶于乙醇, 难溶于乙醇。
【角度一:通过反应物参与反应证明】甲组同学向两个集满CO2的同样规格的集气瓶中分别注入等体积且足量的 NaOH 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
(1)、实验中能证明NaOH与CO2反应的预期现象是U型管中;(2)、【角度二:通过产生的生成物证明】乙组同学向实验后左瓶内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老师指出这不能作为判断氢氧化钠与 发生反应的证据,原因是;
(3)、丙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溶于乙醇,配成饱和的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向该溶液中通入当观察到的现象时,也能证明氢氧化钠能与反应:(4)、【拓展探究】若需证明实验结束后左瓶中的液体既含有碳酸钠又有氢氧化钠,需要的药品有。
A、酚酞
B、CaCl2
C、Ca(OH)2 -
12、课外探究小组对实验教师提供的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是NaCl、 和 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且每步实验中均加入足量的试剂,至充分反应。实验过程、现象见下图:

请分析实验过程并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中不能用稀盐酸代替稀硝酸的原因是;(2)、 滴加 Ba(NO3)2的目的是;(3)、原白色固体一定有。 -
13、为测量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榕榕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图1装置气密性良好,样品完全反应,通过称量B装置质量变化来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其他杂质不与酸反应,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1)、 写出图1中仪器M的名称: 。(2)、按图1装置进行多次实验,发现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小,其原因是。(3)、榕榕重新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C的作用是。(4)、图2实验中取纯碱样品质量为 mg,反应结束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了 n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字母表示)。 -
14、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请对曲线AB段变化情况作出解释。(2)、写出曲线E点溶液中的阳离子。 -
15、我国西汉时期就已经掌握了湿法炼铜,古书上记载:“曾青浸铁即成铜”。
(1)、古代人民将铁片放入曾育(即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铜析出。反应后铁片的质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若“浸铁”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表示不同种类的离子,则“
”表示(填写离子符号)。 -
16、茶叶版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榕榕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具有的物理性质有;(2)、榕榕查阅资料得知黑色物质是硫化亚铁(FeS),乙中黑色固体消失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3)、榕榕查阅资料得知溶液中 Fe2+可被人体肠道吸收和利用。结合实验乙,榕榕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在经过人体消化道胃、肠时,会被反应转化为Fe2+吸收,他推测的理由是。 -
17、生活处处有科学。请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成人每天饮少量红酒,可促进血液循环,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辨别真假红酒,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倒出少许红酒,加入纯碱,如酒由红色变成蓝色,证明是真酒。红酒中加入纯碱时还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根据以上信息,推测红酒的pH7。(2)、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沾上一种难溶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使鱼肉变苦。要消除这种苦味,下列物质中,最适宜用来冲洗鱼肉的是( )A、食盐水 B、醋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纯碱溶液(3)、某管道疏通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固体,若长期敞口放置,固体表面会出现“襁糊”状,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有的性质。
-
18、盐酸、硫酸都是工业上常用的酸,可以用多种方法加以鉴别。(1)、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盛有的试剂瓶。(2)、用两根小木棍分别蘸取上述浓酸液少许,一段时间后,随有浓硫酸的小木棍上明显变黑,另一根则无此现象。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性。(3)、一瓶标签脱落的无色试剂可能是稀盐酸、稀硫酸或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取样后,加入下列____试剂(选填字母),即可根据现象加以鉴别。A、硝酸银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 D、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
19、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烧碱、甲烷、食盐、白醋、熟石灰。请选择合适的物质作答:(1)、 可作燃料的是。(2)、腌制腊肉和咸菜需要用到的是。(3)、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4)、清除热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Ca2CO3)可以用。
-
20、在硝酸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再加入稀盐酸,有气体放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锌 B、滤渣中一定有铜 C、所得溶液中一定有Zn2+、Cu2+ D、所得溶液中一定有 Cu2+、F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