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小楠将透明小气球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来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如图所示,图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在实验中测得焦距为 10 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如图乙、丙所示的形状,并分别测出焦距。其中,测得焦距小于 10 cm 的是图(填“乙”或“丙”),用它可以模拟(填“近视”或“远视”)患者的晶状体,在生活中应当配戴(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
2、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靠近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 -
3、如图甲所示为小芳“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芳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N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 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实验时,小芳应在(填“P”或“Q”)侧观察蜡烛M 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 M 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5)、若实验时不慎将玻璃向 N 方向倾斜,则会出现的问题是。(6)、经过三次实验,记录得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芳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4、晚上,小安在客厅里的玻璃窗上看到了客厅里灯的像。如图所示,当她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时,玻璃窗中灯的像 ( )
A、保持静止 B、向左运动 C、变大 D、变小 -
5、如图所示,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放置,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 水平面左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
A、竖直向上运动 B、竖直向下运动 C、水平向右运动 D、水平向左运动 -
6、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沿某一角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为使光斑向左移动,下列操作中,可行的是 ( )
A、向容器内缓缓加水 B、增大入射角 C、使激光笔向右移动 D、使容器水平向左移动 -
7、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
(1)、他将一束光射到白板上时,只能在白板上看到一个亮点,不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请帮小明想出一种在空气中显现光的传播路径的方法:。实验时可从不同方向看到白板上的亮点,是因为射到白板上的光在白板上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2)、实验中,小明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能发现哪些规律?(写出两条)。入射角/°
0
15
30
45
60
反射角/°
0
15
30
45
60
折射角/°
0
11
22
32
40
(3)、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若入射角为22°,则光在空气中的折射角为。(4)、小明想利用紫光来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他利用三棱镜和遮光板将太阳光中的紫光分离出来,如图所示,三种遮挡方法中,最有可能得到紫光的是(填“①”“②”或“③”)。 -
8、 音乐会上,歌手们在乐队的伴奏下尽情高歌,歌颂祖国的繁荣昌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尽情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是因为声带振动的频率高 B、声音的频率高是因为声带振动的幅度大 C、我们能区分出乐队中长笛和钢琴的声音,是因为二者的音色不同 D、观众听到声音的响度只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甲: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时音调越高 B、图乙:依次吹每个瓶的瓶口,越靠近右端音调越低 C、图丙:拉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图丁:编钟包含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钟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 V,电阻 R1 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20Ω 2 A”字样,电流表所用量程为0~3A,则闭合开关S后,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为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 R2 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

-
11、利用某力敏电阻 R 及相关电路元件设计身高体重测量仪电路,力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现要求用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显示身高和体重的大小,且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随身高、体重的增大而增大。下列电路中,设计最合理的是 ( )
A、
B、
C、
D、
-
12、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没有被连入电路时便没有电阻 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的电流有关,电流越大,电阻越小;电流越小,电阻越大 C、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就越大 D、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
-
13、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 (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同种电荷 D、带异种电荷 -
14、 A、B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C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B、C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 )
A、小球A 带负电 B、小球 B一定不带电 C、小球 B 可能不带电 D、小球A 可能不带电 -
15、如图所示为小金设计的电烤箱的模拟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3 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 的阻值为5 Ω,只闭合开关S1 时,电压表 V1 的示数为1 V。求:
(1)、通过电阻R1的电流。(2)、定值电阻R2的阻值。(3)、S1、S2同时闭合时,电路中的电流。 -
1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均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1、S2 , 两电表均有示数。若断开开关 S2 , 则()
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B、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C、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小 D、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大 -
17、学校项目化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想制作简易握力计,选用电压表来显示握力的大小。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其中电源电压为 6 V,定值电阻 R1 的阻值为12 Ω,电压表量程选用0~15 V,轻质细杆将弹簧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连接起来。
(1)、〔初步调试〕用手往下拉弹簧,电压表的示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表盘改造〕为方便读数,小组同学想在电压表的表盘上标注相应的握力值。经测定,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与握力 F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请计算电压表刻度为3 V的位置上应标注的握力大小(写出计算过程)。(3)、〔优化改进〕当握力一定时,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度越大,握力计的精确度就越高。下列改进方法中,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能提高握力计精确度的有____(多选,填字母)。A、将电源电压增大到12 V B、将定值电阻增大为15 Ω C、将定值电阻减小为9Ω D、电压表选用0~3 V 的量程 -
18、利用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ₓ的阻值,其中R0的阻值已知。
(1)、补充完整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 Rx阻值的方案:①闭合开关S和 S2、断开开关 S1 , 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1。
② , 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2。
③未知电阻阻值的表达式为: 。
(2)、利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测量 Rx的阻值,闭合S后,发现电路中两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若 则 -
19、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 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20Ω,电源电压为12 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滑片在a 点时,电压表示数为4 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R1两端的电压 B、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C、通过计算可知电阻R1的阻值为 40 Ω D、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b点,则电流表会损坏 -
20、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在A、B两点之间分别接入相关选项中加点字的元件,并进行对应实验,对滑动变阻器在此实验中的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多次测量减小误差 B、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必须调节电阻两端电压成倍数变化 C、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D、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求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