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小科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将湿敏电阻R 固定在叶片上,来检测植物叶片含水量的变化(图中叶片未画出)。已知湿敏电阻R 的阻值随叶片含水量H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 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30 Ω
(1)、由图乙可知,随着 H 变大,湿敏电阻R 的阻值(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闭合开关S,当植物叶片含水量变低时,电压表的示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当电压表的示数为4 V时,植物叶片的含水量为。 -
2、如图甲所示为“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的实物图。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最(填“左”或“右”)端。(2)、实验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A,电压表的示数为V,则测得的电阻R 的阻值为Ω。(3)、现要使电流表的示数变为0.4A,滑动变阻器滑片应向(填“左”或“右”)端移动,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V。 -
3、小明练习用伏安法测电阻,他所测电阻的阻值约为2 Ω,所用电压表的量程为0~3V,所用电流表的量程为0~3A。若测量结束后,他得到的结论是待测电阻的阻值为10Ω,则他在测量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可能是 ( )A、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接反了 B、他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致使误差过大 C、电压表按0~15 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3 A 量程读数 D、电压表按0~15 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0.6 A 量程读数
-
4、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从最左端滑到最右端,两电压表的示数随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完整图线如图乙所示。
(1)、图线(填“①”或“②”)是电压表 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线。(2)、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Ω。 -
5、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在移动滑片P 的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R0的阻值为10Ω B、电源电压为14 V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70 Ω D、滑片 P 移动的过程中,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0.2 A -
6、如图所示为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电路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闭合开关前,移动滑片 P 到最右端是为了保护电路
②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 P 的作用是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③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 P 的作用是控制通过电阻的电流不变
④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 P 的目的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7、小明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得到了如表所示的数据,请据表分析判断,该电路可能是( )
U/V
1.0
1.5
2.0
2.2
2.5
2.7
0.20
0.30
0.40
0.44
0.50
0.54
A、
B、
C、
D、
-
8、某五金市场部分经营电线电缆的商家有同一规格两种价格的电线出售,并声称非标电线就是低于国家标准的电线,价格比国标便宜10%~40%。这些非标电线往往是厂家偷工减料加工而成的。如规格为 电线的铜芯按国标应该含有30根铜丝,但厂家只放了24根。实验机构检测发现,非标电线的阻抗均不合格,这意味着耗电增加、容易发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1)、该非标电线相比国标电线少放了6根铜丝,导致电线电阻。(2)、家用标准电线有 等规格,它表示铜芯的横截面积。若以 计算,上述非标电线每圈(100m)少放了多少克铜丝?(铜的密度为(3)、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快速鉴别同一规格的国标电线和非标电线的方法。
-
9、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利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亮度的电路图。实验中他发现当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灯泡只能在由亮到暗之间变化。他想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泡能在由亮到熄灭之间变化。请在虚线框中重新设计一个能够满足要求的电路图。

-
10、在收音机等电器中,有一种叫电位器的变阻器。电位器的内部构造如图所示,图中A、B、C三个焊接点相当于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使用电位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A、C接入电路,旋动滑片,可以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B、将A、B接入电路,当滑片顺时针旋动时,电位器接入电阻变小 C、将B、C接入电路,当滑片顺时针旋动时,电位器接入电阻变小 D、将B、C接入电路,当滑片顺时针旋动时,电位器接入电阻变大 -
11、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
0.5
0.5
B
镍铬合金
1.0
0.5
C
铜锌合金
1.0
0.5
D
铜锌合金
1.0
0.8
(1)、在连接电路时,将被测电阻丝接入a、b后发现,还缺少一个元件,他应该在电路中再接入的元件是。(2)、现有A、B、C、D四根电阻丝(规格如表所示),为了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小明应该选择(填字母)两个电阻丝进行实验。(3)、为粗略判断a、b两点间电阻丝的电阻大小,可观察。(4)、另有甲、乙两名同学分别对小明的电路作了如下改进:甲把灯泡更换为电流表;乙在原电路中串联接入电流表。你认为(填“甲”或“乙”)同学的改进更好一些,理由是 。 -
12、在探究各种物质的导电能力时,两名同学分别将电流表和小灯泡连入电路来检测物质的导电能力(如图所示)。交流实验方案后,同学们达成共识:两种方案都存在着缺陷。
(1)、若图甲实验方案中待测物的导电性很强,则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2)、图乙实验方案不一定能显示出电路中有无电流通过,其原因是。 -
13、“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的实验电路如图乙所示。

UAB/V
2.5
UBC/V
1.8
UAC/V
4.3
(1)、检查电压表时,发现电压表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2)、小明根据图乙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接下来他应该。(3)、小明分别测出AB、BC、AC间的电压并记录在表格中,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同组的小红认为他的实验存在缺陷,改进方法是。 -
14、如图甲所示,开关S闭合时两灯正常发光,电流表 示数如图乙所示,设灯丝的电阻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流表A1的示数是0.48 A,电流表 的示数是1.2 A B、串联在电路中 C、电流表A2测的是L1支路的电流 D、工作一段时间后 L1 开路,则电流表. 示数将变小, 示数将不变 -
15、如图所示的电路,请在横线上填写当开关S1、S2处于以下状态时,灯泡L1、L2的亮、熄情况。
(1)、S1 断开、S2闭合时:。(2)、S1闭合、S2断开时:。(3)、S1 和S2都闭合时:。 -
16、如图所示的电路,要使灯泡L1、L2并联,则应将( )
A、只闭合S3 B、只闭合S2 C、同时闭合S1 和S3 D、同时闭合S2 和S3 -
17、学习小组的同学开展项目化活动,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一个固体压强计(如图所示),U形管探头盒为无盖塑料饭盒改造而成,顶部覆盖弹性硅胶膜,侧面掏孔后与橡皮管相通,橡皮管另一头连接U形管。
(1)、此固体压强计与实验室用的金属盒压强计的工作原理相同,探头盒的顶部受到的压强越大,U形管液面高度差越。(2)、利用该自制的固体压强计、斜面和重物进行实验:将探头盒放置在水平桌面或斜面上,以长方体形状的盒装牛奶作重物,改变放在探头盒上的牛奶的盒数、放置方式,记录U形管液面高度差,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实验次序
放置方式
牛奶数量/盒
U形管液面高度差/格
探头盒
牛奶盒
1
水平桌面
平放
1
6
2
水平桌面
平放
2(叠加)
12
3
水平桌面
侧放
1
8
4
水平桌面
竖放
1
10
5
斜面上
1
8
①实验组(填序号)的现象说明:固体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②小科完成的第5组实验,证明了固体压强的大小与固体受到的重力无关、与其产生的压力有关。请将实验数据记录表中的第5组牛奶盒的放置方式补充完整:。
-
18、某款地面清洁机器人的质量为3kg ,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 m2 , g 取10 N/ kg。
(1)、求地面清洁机器人的重力。(2)、求地面清洁机器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3)、若地面清洁机器人在水平地面运动时,所受阻力大小与速度成正比,如图所示,求该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以0.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推进力的大小。 -
1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已知边长 并且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甲的质量为1.5kg ,底面积为 0.01 m2。(g 取9.8 N/ kg)
(1)、求物体甲的重力。(2)、求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3)、请判断甲、乙两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ρ甲(填“>”“<”或“=”)ρ乙 , 并证明你的判断。 -
20、如图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体容器内分别盛有A、B、C三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分别从三个容器内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后,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
A、pA>pB> pc B、pA=pB= pc C、pA<pB< p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