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雨季时增强对雨水的吸收、存储、净化功能,而在干旱时将雨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据此,完成问题。
    (1)、下列四个城市中,最适合推广“海绵城市”的是(   )
    A、 B、 C、 D、
    (2)、我国大范围推广“海绵城市”是因为它能够(   )

    ①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②缓解城市内涝和干旱
    ③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④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爸爸开店并按时足额纳税,这是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表现。
  • 3、目前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后,正在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 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 5、拉萨是我国太阳辐射量最丰富的地方,故有“日光城”之称。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网推出“两会来了,我托领导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一直持续到全国两会闭幕。广大网民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踊跃建言。

    材料二:2023 年 2 月 19 日,曾因粉色头发而遭遇大规模网暴的杭州女孩郑灵华走了;2月 14 日,开着拖拉机到西藏自驾的网红“管管’遭遇黑粉的网暴、辱骂,最终受不了喝农药自尽;刘学州寻亲、河南教师直播间被“爆破”“糖水爷爷”等类似事件无一例外都在警醒着我们“按键伤人”。

    材料三:

    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中网友踊跃参与“两会来了,我托领导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体现了公民享有哪些权利?
    (2)、结合材料二“按键伤人”,观察右边的漫画,请运用依法行使权利的相关知识评析漫画中人物的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受到的启示。
  • 7、为了了解宪法,增强宪法意识,某中学八年级(1)班在道德与法治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以宪法为主题的实践探究活动。以下是活动中的一些环节,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宪法晨读】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②的原则

    以上是在宪法晨读活动中,同学们摘取的内容,请你把上述宪法内容补充完整。

    (2)、 【知识竞赛】

    同学们参与了宪法知识竞赛活动。

    材料

    体现的宪法知识

    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该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八年级学生小华认为国家安全关乎国家生存,应该把“军事设施保护”写进宪法,对此,老师不赞成。最有力的反驳理由是什么?

    请根据你所学的宪法知识完成表格。

    (3)、【活动总结】

    此次实践探究活动就要结束,同学们认识到国家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作为国家的小主人,你打算怎样逐步增强自己的宪法意识?

  • 8、改革是对现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正确决策】

    材料一:中国党史专家正确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它是1949年以后这个历史时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邓小平)曾明确指出:“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理论引领】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核心人物

    理论名称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

    E

    【当代开放】

    材料五“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历史性决策。
    (2)、【实践探索】

    材料二“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结构图

    请根据提示完成上面结构图中A、B、C处的内容。

    A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 

    B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C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为对外开放“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我国首先实施了怎样的伟大举措?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邓小平的历史作用。E处的理论名称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有了怎样的变化。
  • 9、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领导人民同贫困作斗争。从2004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20年聚焦“三农”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翻身得解放】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田地的农民欢天喜地,纷纷表示:“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

    【走向集体化】

    材料二: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这样就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农产品也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政策利致富】

    材料三:1978-2017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表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 年

    1397

    133.6

    1990 年

    7662.1

    686.3

    2000 年

    24915.8

    2253.4

    2017 年

    109331.7

    13432.4

    (1)、材料一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在我国哪一区域进行?它的完成消灭了哪一剥削阶级?该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1953年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哪一种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土地性质因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表中数据变化与党在农村推行的某项政策有关,该政策在什么地方首先开展?据表格分析该政策的实施产生了哪些影响。
  • 10、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近百年屈辱的历史,翻开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而新政权的巩固也在不断推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会议通过了什么重要文件?该文件具有怎样的作用?会议决定将哪里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2)、材料二中描述的是哪一战争?其中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总司令是谁?根据材料指出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中国好儿女”在这一战争中锻造出了哪一伟大的精神?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采取的主要措施。
  • 11、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   )

    ①由宪法规定的
    ②爱国的重要表现
    ③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④我国法律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 12、九年级同学刘阳要办一期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黑板报。她收集了以下案例并进行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①7岁的舟舟偷偷用其父亲网银内的5000余元购买了网游装备。警方介人调查后,要求游戏公司将钱全部退还给舟舟家人——警方的行为维护了公民的财产权

    ②李某身患重病,其家人通过某网络筹款平台申请救助。经过众筹,该平台为李某治病筹集了40余万元善款——该平台保护了李某的人格尊严权

    ③学历不高的陈某为维持生计,占道经营一个烧烤摊,火爆的生意影响了人们的出行,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对其进行处罚—行政执法人员侵犯了陈某的劳动权

    ④重庆市教委发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参加摇号未被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由公办学校“兜底”,防止辍学——市教委依法维护了公民的受教育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3、“你可以唱歌,但不能在午夜破坏我的美梦。”下列说法与这句话意思不相符的是(   )
    A、权利是自己的,与他人没有关系 B、每个人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都应受到尊重和保护 C、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D、行使自由权利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 14、陕西铜川一女子认购一套26层房屋,封顶时发现只盖了24层,自己认购的房子没了。该女子多次找商家要求换房或退款,无果后向工商行政部门投诉,开发商以女子带头上访为由,不给退钱也不给房子,于是该女子将该开发商告上法院。该女子的维权手段依次是(   )
    A、和解、调解、行政诉讼 B、和解、仲裁、刑事诉讼 C、和解、仲裁、民事诉讼 D、和解、调解、民事诉讼
  • 15、八年级学生小辉学习成绩较差,总觉得读书没有前途,还不如去打工挣钱,于是萌发了辍学的念头。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   )
    A、上学是个苦差事,还是打工轻松些 B、受教育是小辉的权利,放弃是他的自由 C、中学生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D、既然读书无望,早点打工挣钱也是不错的选择
  • 16、下列关于刑法、宪法、民法之间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17、对下图漫画寓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国家权力需要法律的制约 B、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C、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D、宪法明确公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 18、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是因为(   )
    A、公民对国家政治生活有知情权与监督权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D、公民具有表达权与参政权
  • 19、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同时进一步立法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这说明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是(   )
    A、坚持依宪治国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规范权力运行 D、尊重和保障人权
  • 20、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说明(   )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是由宪法确认的
    ②宪法明确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③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某方面的问题
    ④宪法对公民的权利进行了具体的落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上一页 93 94 95 96 9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