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北魏时期,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不仅系统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的传统农学成就,还总结了内迁少数民族的医疗技术和畜牧业经验。这体现了当时( )A、南北文化的交流 B、民族交融的趋势 C、阶级矛盾的缓和 D、传统科技的转型
-
2、史书记载:“(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出现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施行仁政,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B、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C、南北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D、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工具和生产技术
-
3、下面对于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的描述,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选正确的这一项( )
项目
描述
A
造纸术
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
医学
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华佗被成为医圣
C
史学
司马迁写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宗教
道教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佛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
A、A B、B C、C D、D -
4、左图是汉武帝时期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部分措施,下列选项组合正确的是( )
实施“① ”,诸侯王封地越来越小。
建立② 。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控制。
确立③ , 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A、①察举制;②刺史制度;③推恩令 B、①推恩令;②刺史制度;③察举制 C、①刺史制度;②推恩令;③察举制 D、①推恩令;②察举制;③御史大夫 -
5、秦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下列材料可以准确说明秦朝( )
材料 出处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资治通鉴》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 《汉书》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A、地方管理,行政高效 B、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中央集权,创新制度 D、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
6、单元主题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所示,选择一个最合适探究的大单元主题( )
A、早期人类的发展与文明起源 B、早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7、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 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
-
8、“天子适(到)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材料所述的政治制度的作用是( )A、发展经济 B、镇压人民 C、稳定秩序 D、强化中央集权
-
9、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
①元谋人使用简单工具
②北京人从自然界获取火种御寒照明③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
④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衣有爱美之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10、被赤道横穿大陆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
11、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而内容一般越详细。
-
12、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就不会有白天和黑夜。
-
1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发生在西晋后期。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安江横跨浙皖两省。2012年,浙皖两省在新安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历时11年完成3轮试点,2023年6月开启第四轮试点。历程如下所示:
2012年~2014年
2015年~2023年
2023年6月~
首轮试点:上游安徽地区通过淘汰高排放高能耗产业、加快产业转型等措施,从源头提高水质。
第二三轮试点:改进此前的不足,健全水质考核标准,提高资金补偿标准,减轻上游地区的整治压力。生态补偿机制助推当地经济结构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在价值逐步显现。
第四轮试点:共建“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探索园区共建、产业协作、人才交流等多种合作方式,推进从一水共护”到“一域共富”。
材料二:新安江流域内某市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创新推出“驻村夜访”“群众点名、领导接访”等有效做法,以“信用超市”为载体,推进村规民约积分制,鼓励农户参与治理,引领群众向上向善。
(1)、结合材料一所体现的新发展理念,运用“中国式现代化”知识说明两地既要“一水共护”又要“一域共富”的依据。(2)、结合该市村民自治的实践,简述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势。(3)、美丽家园需要你我共建。请对生活中的某一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建议。要求:问题要真实、具体,建议要合理、可行。限30字以内。
-
15、邻里百态身边事,和谐社区你我他。
(1)、请补全镜头中两处。(2)、镜头一二反映的主题与和谐社区建设有何关系?请用图示回答这一问题,并阐述设计意图。 -
16、九年级某班以“聚焦改革 用好法宝”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材料二:1935年美国正处在大萧条当中,经济状况很糟,政府财政收入的状况也很不好……这时立即搞社会保障,为什么?直接的原因是为了让穷人渡过经济危机,而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社会保障使人们建立起对未来的稳定预期,才能解决生产过剩和产品积压的问题……
——孙立平《罗斯福是怎么解决30年代大萧条的》载《中国改革》,2009年第7期
材料三: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主题班会学习文件的过程中,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讨论……
(1)、材料一二指向什么历史事件?这两次改革分别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哪个阶段?(2)、请根据上述对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华的疑问。(3)、学史明智。根据材料一二说说你对“当代中国如何全面深化改革”这个课题的认识。 -
17、世界历史潮流浩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又得到加强。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另一方面,而且是主要的方面,在于对手的崩溃与衰落……美国的实力虽然大幅度提升,但与二战后初期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
——改编自刘建飞《美国霸权失能与……趋势初现》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布什所说的是什么事件?材料反映了真正“击败美国”的是哪一因素?(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霸权加强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说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3)、结合年代尺大事,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与世界主题”,拟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8、美国人斯丹迪奇在《六个瓶子里的历史》一书中把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六种饮料作为搅动历史的主角,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丰富的历史图景,也体现着世界文明发展的规律。
【主角一】啤酒
【主角二】葡萄酒
【主角三】咖啡
【相关信息】
啤酒是人类早期文明的标志性饮品。在人类最早从事农业和大规模定居的两大地区,现存的早期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啤酒的记载。
葡萄酒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植入罗马人的基因中…葡萄酒是罗马军队的补给品,军队走到哪里,葡萄就种到哪里,酒就酿到哪里。罗马军人带着葡萄酒,对叙利亚发动战争,所得战争赔款之丰史无前例,罗马公民从此无需缴税。随着罗马帝国的强盛,葡萄的栽培种植技术被广泛传播于各方领土。
咖啡树最早产于东非,13世纪传到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后咖啡粒从该地出口到欧洲各地。16世纪末,咖啡进入意大利后,得到教皇的喜爱和推崇,广泛地被基督教世界接受。18世纪初,咖啡种子被荷兰人带到南美殖民地巴西…随着咖啡制作设备的日益改进,又能起到为疲惫产业工人提神醒脑的作用。咖啡与糖成为英国产业工人的经典饮食搭配。
①…英国便希望用一些欧洲产品来交换…,可惜中国对此并不感兴趣。于是,英国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②它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碳酸饮料代表,它见证了美国的崛起、资本主义的兴盛以及国家之间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
(1)、请阅读【主角一二】,在A、B两项任务中任选一项完成。
A.啤酒最有可能见证了哪些古代文明的产生?
B.请从不同角度对罗马帝国的扩张予以评价。(2)、根据【主角三】,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咖啡广泛传播的原因。(3)、请你根据【相关信息】推测出另外两种饮料,并结合饮料①相关史实印证其搅动历史的发展。(4)、综合上述信息,请你总结世界文明发展的规律。 -
19、下列时事内容与解读相匹配的是( )
选项
时事内容
解读
①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叙利亚重燃战火
世界总趋势愈发紧张
③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颁布
体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④
第七届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
助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图示法是我们学习概念知识的好帮手。下列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①参与民主协商 ②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B、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①邓小平理论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①基本经济制度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