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王的东面是东半球,西面是西半球,南面是低纬度地区,北面是中纬度地区,此时小王所在的位置是( )A、(30°S,20°W) B、(30°N,20°W) C、(30°N,160°E) D、(30°S,160°W)
-
2、某日早晨,杭州的小丰把刚拍摄的日出照片发给在国外出差的妈妈。妈妈立即回复了一张照片,说:我正在欣赏日落。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
①两地纬度不同
②两地经度不同
③地球的公转
④地球的自转
A、①②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
3、龙门石窟现存有北魏至唐朝时期外国人、外族人造像,在石窟雕刻中也有反映西方文化的装饰纹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石窟艺术源远流长 B、文化开放兼收并蓄 C、雕刻艺术宏伟精巧 D、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
4、《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上述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家的统一 B、北民南迁 C、兴修水利 D、水稻种植技术进步
-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发生在下图中①②所示朝代时期的事件有(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史上最先发展了“治未病”思想,提倡预防疾病的医学家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
7、历史学习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 )
时期
史实
西汉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
东汉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30多年。
A、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B、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士 D、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 -
8、东汉末年有童谣讽刺当时的政治黑暗,说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意思是指东汉直臣李固被权臣梁冀害死后暴尸路边,而权好胡广等反封侯爵。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B、皇帝奢侈残暴忠良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匈奴侵犯频繁严重
-
9、自古以来洛阳墨客云集,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请问曾以洛阳为都城的政权有( )
①西汉
②东汉
③曹魏
④西晋
⑤北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
10、将下面四幅图片按照其出现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①②④③ -
11、右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中问号处应为( )
A、始皇帝一统天下 B、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D、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
12、孝文皇帝轻徭薄赋,丁男徭役减为3年征发一次,算赋由每年120钱减为40钱。孝景皇帝时期,将田租降低一半,实行三十税一。这一时期百姓的租赋徭役负担较轻,各地官府的粮仓都堆满粮食,府库里堆满了钱财。材料描述的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汉化 C、光武中兴 D、文景之治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鉴历史】
材料一:苏俄(联)1913-1925年粮食变化长情况表

材料二:1926年-1940年苏联国民经济主要部门增长情况表
国民经济部门
增长
年均增长速度
重工业
18.4倍
21.2%
轻工业
6.2倍
14.1%
农业
26%
1.5%
根据材料一,概括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斯大林模式的特点。(3)、【立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以下是该法律的立法过程: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请结合《粮食安全保障法》的立法过程予以说明。
(4)、【藏好粮】藏粮于地
政府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总体播种面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治理土壤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进而维持耕地综合生产力。
藏粮于技
有关部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良种选用、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大批先进配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农民会种地、种好地提供技术保障。
藏粮于仓
国家建立政府粮食储备体系。粮食紧缺时,国家向市场抛售储备粮:粮价下跌时,用保护性价格收购储备粮,稳定粮价:自然灾害后,用储备粮保证灾区人民的口粮供应。
我国为什么能“藏好粮”?请运用所学知识予以阐释。
(5)、请为上述材料概括一个主题。 -
14、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某班开展以“走进京城之脊,探寻中轴特色”为主题的议题式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总议题
走进京城之脊,探寻中轴特色
子议题
①
北京中轴线是文化之轴
②
北京中轴线是____
③
北京中轴线是发展之轴
议学情境
资料1:
北京中轴线承载着一个古老国家的磅礴底蕴。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全长7.8公里,包括钟鼓楼、故宫、天坛等15处遗产构成要素,涵盖古代皇家宫苑建筑、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等文化遗存,是世界上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
资料2:
北京中轴线记录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拼搏历程,以其历史的积淀和力量铸就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粱。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改建天安门广场,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和毛主席纪念堂,给这条波澜起伏的中轴线增添了耀眼的红色印记。
资料3:
北京中轴线传颂着我们中华文明重焕荣光的万丈光芒。奥林匹克公园成为中轴线北延长线的新地标,大兴国际机场使中轴线向南延伸,让北京以更包容、开放的姿态,与世界文明相拥。开发“数字中轴”“云上中轴”等项目,运用新兴技术让古老的中轴线焕发新生。
(1)、资料1反映了中华文化怎样的特点?(2)、根据资料2,运用所学知识在子议题②处填上合适内容,并从该角度谈谈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价值。(3)、结合资料3,说说北京是如何利用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信的? -
15、当今世界正在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材料,回问题。(1)、【科技之变】
请将表格填写完整,并说明科技革命与时代发展的关系。科技革命成就

蒸汽机

电灯

互联网
发明/改进人
①
爱迪生
/
时代发展
蒸汽时代
②
③
(2)、【秩序之变】
材料中“重构”指的是什么?请写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表现。从时间纵向观察20世纪国际秩序(格局)的演变,上半叶,由于一战而“建构”由于二战而“解构”,由于停战而“重构”;下半叶又由于苏联的解体而开启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据刘新宇等《在世界格局新变化中聚焦“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3)、分析“全球治理方案演变”示意图,把A、B填写完整。(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该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16、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被生动刻画在电影之中,让我们一起看电影,学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序号
影片名称
背景介绍
①
《周恩来万隆之行》
讲述了周恩来参与万隆会议的过程
②
《纳赛尔的共和国——缔造现代埃及》
讲述了埃及总统纳赛尔把自己的国家从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并且在1956年宣布从英国手上收回 ① 运河。
③
《黑色大陆》
讲述非洲的发展,其中就包括1960年,非洲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 ② ”。
④
《纳米比亚:争取解放的斗争》
讲述纳比米亚独立斗争的纪实电影。
⑤
《指挥官——卡斯特罗》
讲述了古巴传奇人物卡斯特罗的一生。
⑥
《运河故事》
讲述百年巴拿马故事,该影片传递出巴拿马人的反抗斗争精神,最终收回了巴拿马运河。
(1)、请把表格中空缺部分填写完整。(2)、请任选两件以上电影所反映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你想论述的观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7、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的世界,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对我们共同的家园描述正确的是( )A、中美贸易战持续不断——国家之间只有竞争没有合作 B、紫禁城与凡尔赛宫举行文化联展——世界多极化程度不断加深 C、国际局势乌云密布——和平发展不再是时代的主题 D、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
-
18、2024年5月,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线下出口成交额247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0.7%。新兴市场客商成交积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成交138.6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3%。这表明( )
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②中国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改革开放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④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19、2024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3周年。70多年来,西藏社会面貌日新月异、西藏各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取得了耳古未有的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
①坚持一国两制,维护祖国统一
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④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0、下列名言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要求对应的是( )
序号
名言
基本要求
A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全民守法
B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公正司法
C
“法立,有犯而必施”
科学立法
D
“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
严格执法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