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无数英烈为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是对有限生命却有无限意义的有力诠释。
-
2、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
3、经过一学期的历史学习,老师组织同学们策划了“绵延不接的中华文明(从史前到南北朝)”云展览,请你积极参与。



A.纸本地图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
B.人面鱼纹彩陶盆
(陕西·半坡遗址出土)
C.商鞅铜方量
(陕西·蒲城县出土)



D.南朝青瓷莲花尊
(江苏·南京市南朝墓出土)
E.汉并天下瓦当
(陕西·汉长安城遗址出土)
F.骨耜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
(1)、透过文物看历史。请选择一件展品进行讲解。(2)、文物布展讲类别。请你将上述展品归入不同的主题展厅并说明理由。展厅主题
选择的文物(填序号)
理由
中央集权
史前时期
(3)、云上办展促感悟。结合本次布展活动,请以“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为主题撰写你的感悟。(要求: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言之成理,言简意赅。) -
4、钱币在方寸之间包涵乾坤,映照出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与演变。(1)、【异曲同工蕴统一】
【材料一】:据考古发现,春秋时期已出现金属铸币,但流通不广。战国时期,青铜钱币大量出现,各国造就了不同特点的货币形制,形状各异、文字繁杂。秦半两钱始铸于公元前336年,秦统一中国后通行全国。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五铢改制固一统】【材料二】:文帝时期,允许私人自由铸币。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甲天下,并造成了经济混乱。公元前121年,汉武帝讨伐匈奴,征调频繁,又遇山东等地爆发罕见的旱涝灾害,国库枯竭。此后,汉武帝逐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京师统一铸造五铢钱发行全国。
——编译自《史记·张汤传》

五铢钱
汉武帝为什么要统一铸造五铢钱?联系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3)、【宝通四方促交流】【材料三】:汉初,西域尚未出现金属货币。丝绸之路开通后,五铢钱大量流入西域及中亚各国,成为这条商贸通路上最早的、最主要的流通货币。以五铢钱为媒介,中原地区精美的手工艺品,如丝织品、漆器、瓷器、玉器、铜器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输出到西域、中亚、西亚以及西方各国。
——摘编自翁东玲《丝绸之路上中国古代货币的境外流通及启示》

龟兹二体钱
钱币的演变,折射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综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佐证。
-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国庆假期,某中学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走出课堂,组织到某个山区开展研学活动。图为目的地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1)、图中山顶A的海拔高度范围在米之间,B所处的山体部位是 , C所处的山体部位是山脊。(2)、政府计划在图中m、n两河段选一处开发漂流旅游项目,考虑到安全因素,应该选择建设在河段,理由是等高线较 , 坡度较小。(3)、当地政府要在D处修建拦水大坝,请说明大坝选在此处的原因。(4)、为改善甲、乙两村之间交通条件,政府要在图示①②方案中选择修建一条乡村公路,请选择最优路线并说明理由。 -
6、图是某同学翻阅的古籍目录节选。该古籍应是( )
图 古籍目录(节选)目 录卷一 五帝本纪
……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
……
卷一百一 匈奴列传
……A、《论语》 B、《伤寒杂病论》 C、《史记》 D、《齐民要术》 -
7、某班同学以“东晋时期的温州”为主题展开学习。回答下题。(1)、有同学发现:温州在东晋之初“荒凉寂寞,翳为草莽之区”,到南朝时期则“实东南之沃壤,一郡之巨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北民南迁,加速开发 B、武将掌权,军力强大 C、北魏改革,实力增强 D、全国统一,政治稳定(2)、同学们收集了下侧温州地区东晋时期的文物资料,可用于研究这一时期温州的( )



点彩鸡首壶 兽神纹铜镜 青瓷牛型灯盏 A、对外交流 B、经济发展 C、宗教传播 D、政权更替目录 -
8、图为宜侯夨(cè)簋,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并将封土和人民赏赐给他。该文物可以用于研究( )

图 宜侯夨簋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
9、某地某日出现了一种灾害性天气——龙卷风,龙卷风始发地A及运动方向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小题。
(1)、龙卷风始发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A、29°S,112°W B、29°N,112°W C、29°S,112°E D、29°N,112°E(2)、龙卷风运动的方向是( )A、自北向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南向北 D、自东北向西南 -
10、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
11、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管仲主持变法。
-
12、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
13、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
14、红船领航,奋楫扬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
②
③
④
⑤
____
中共一大
武装起义
____
____
遵义会议
扭转时局
____
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
…
…
…
1921年7月
1927年8月
1935年1月
1936年12月
1948年9月
时间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
(1)、请仿照材料中⑤的格式,将年代尺补充完整。(2)、从②到④国共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概括变化的原因。(3)、上述材料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
15、民族危亡,救亡图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民族伤痛】
【材料一】:如图。
图一 《南京条约》通商口岸分布图 图二 《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分布图
图一与图二所示通商口岸的分布各有什么特点?通商口岸分布范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不懈探索】
【材料二】:如图。
图三
从图三的①②③④中任选一个,写出对应事件的名称并简述其影响。(3)、【英勇抗争】[材料三]: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畔,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根据材料三,说说这场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联系所学知识,谈谈这场战争在中国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历史上的地位。
-
16、初冬涌泉,橘满枝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涌泉镇地处临海市中部,三面环山,土壤疏松肥沃,以微酸性红黄壤和中性水稻土、潮土为主,西南濒灵江,是著名的“中国无核蜜橘之乡”。临海市建立柑橘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示范项目,普及新技术的应用,保障蜜橘品质,努力让蜜橘产业在涌泉发展如泉涌。
【材料二】:柑橘喜温、畏寒、喜湿、喜漫射光,其中温度是限制柑橘分布与生长发育的决定性因素。柑橘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最为适宜。

涌泉镇橘园分布示意图(1)、涌泉镇位于(填温度带)。由图可知,柑橘种植园沿分布。(2)、根据材料,分析涌泉镇成为“中国无核蜜橘之乡”的自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请为实现“蜜橘产业在涌泉发展如泉涌”提出合理化建议。 -
17、国家利益,你我有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维护国家利益】
【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鲜明特点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下表是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的个人微愿望和国家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微愿望
希望各科作业减少,学校多开展课外活动。
希望爸爸妈妈更加关心我、理解我。
希望到市区的公交车以及站点数量多一点。
国家举措
实行“双减”政策,推动减负提质。
颁布家庭教育促进法,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上述三位同学表达了哪些美好的愿望?它们与国家利益有什么关系?
(2)、【保障国家安全】【材料二】:赵某是国家航天领域的科研人员,后被国外间谍人员策反。他利用专业网站传递大量国家航天机密,并收取巨额钱款,给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安全部门侦破此案后,司法部门对赵某予以严惩。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谈谈国家严惩赵某的必要性。
(3)、【关心国家发展】倡议书
全体市民们: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关心国家的发展,为此,我们向市民发出以下倡议:
①我们要维护国家安全,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②
……
除了倡议①外,请你从其他角度将倡议书补充完整。
-
18、学法守法,你我同行。近日,某校八年级(2)班举行了法治主题班会,请你一起来参与!(1)、【以案说法】
近日,16岁的黄某以支付房租为由,敲门进入房东陶某家中实施抢劫。次日凌晨2时许,黄某向警方投案,于当日被刑事拘留。
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黄某的行为属于哪一违法行为,并说明理由。
(2)、【模拟现场】【场景一】:小杨同学放学后,发现两名不良社会青年正在敲诈、勒索一名学生的钱财。
【场景二】:小李同学被班级同学恐吓、威胁、逼迫做其不愿做的事。
面对非法侵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自救方法?请你列出两条自救方法,并说明这么做的理由。
(3)、【建言献策】大多数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基本轨迹:厌学→逃学→流浪社会→劣迹行为→违法犯罪。
作为未成年人,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我们该怎么做?
-
19、下表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支援淮海战役一览表
出动民工
担架
大小车辆
挑担
牲畜
船只
筹集粮食
运送到前线的粮食
543万人
20.6万副
88万辆
31万副
76.7万头
8539艘
9.6亿斤
4.34亿斤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C、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
20、国民党某报总主笔陶希圣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由此可见,国民党邀请共产党“来渝谈判”的目的是( )
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②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③争取和平,避免内战
④获得政治舆论上的主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