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校举行“发据身边榜样,礼赞凡人善举”活动。下列是同学们填写的点赞卡请你参与完成。
我为让道司机点赞我看见遇到十万火急的救护车,车主们都会选择主动避让,为病人让出一条“生命通道”,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我想,为救护车让道,就是为生命让道!应该为他们点赞!
我为视障歌手萧凯恩,点赞
幼年萧凯恩因眼癌摘除了眼球。失明的她通过摸盲文点字乐谱和听录音反复背诵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不仅学会了弹钢琴,还成了歌唱家。虽然身体残疾,她却能经常参加义演筹集善款,还去贫因山区当义工。她是我们成长的榜样!
我为普通劳动者点赞
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凤吹日晒的建筑工人、四处奔波的快递小哥……我想为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点赞…….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要“为生命让道”的理由。(2)、结合材料,说说萧凯恩为我们做更好的自己提供了怎样的榜样示范。(3)、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续写对普通劳动者的点赞语。 -
2、中华民族的发展呈现多元一体格局。阅读材料,回问题。
材料一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 在西汉王朝的最初七十年,统治者……通过远嫁宗女和提供大量岁遗馈赠,缔结盟约,从而确立了“和亲”的时代主旋律。……汉武帝亲政后,锐意进取,……倾力建构“王者无外”边疆战略体系,一改“和亲”时代的保守风气,对匈奴实施累月经年的军事行动。
——袁宝龙《“和亲”“藩属”与“新贡纳”:西汉时期汉匈关系的理论审视》
材料三 北朝时期,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方出现各民族的大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各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在心理上,各族相互认同感日益加强,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摘编自《中国历史》
(1)、华夏民族是我国今天哪一民族的前身?根据材料,概括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2)、根据材料,指出西汉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选择一种政策,联系所学,分析其在当时的合理性。(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阐述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影响。 -
3、历史地图包含着丰富的时空信息。阅读材料,回问题。

【资料】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泰朝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1)、联系所学,指出图1是哪个时期的示意图?写出一个你的判断依据。(2)、图1、2反映了两个时期各实行什么地方管理制度?这种不同和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国家地方治理呈现何种发展趋势?(3)、综合上述资料,结合所学,说明秦朝道路交通建设对国家统一的影响。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课上,同学A向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北极航道图上距离明显比传统航道更长,按比例尺计算,理应北极航道更长,但为什么北极航道实地距离更短呢”?老师肯定了同学A所提问题的价值,并用地球仪进行了直观演示,与同学讨论、分析,得出了北极航道更短的结论。
材料二 下图为大西洋和太平洋间的航道分布图,表1为鹿特丹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统计数据。
(1)、同学A所采用的距离量算方法更适用于一地图(填“小比例尺”或“大比例尺”),他的距离计算方法不适用于该地图,是因为该地图无法准确反映地球的。(在下列选项中选择,填数字序号)①大小
②形状
③运动
④质量
(2)、根据表1提供的气温数据,绘制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参照图例),并说出鹿特丹的气温变化特征。(注意:请把气温变化曲线绘制在答题卷上)(3)、北冰洋是一块待开发的宝地。举例说出利用北冰洋的自然条件,人们可以开展哪些生产活动? -
5、品读先辈话语,感悟人生哲理。下列是某位同学阅读《雷锋日记》的摘录和感悟,其中正确的有( )
雷锋日记(摘录)
感悟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①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
伟大出于平凡,一切为了社会主义建设,要发出青年的光和热。
②个人的发展要根植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需要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善于钻。
③对待工作和学习要脚踏实地,刻苦钻研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
④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离不开个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阅读使人进步。据此回答问题。(1)、阅读成语典故,认识友谊真谛。成语“忘年之交”源自东汉时期文学家孔融和辞赋家祢衡的交友故事。两人一见面就感觉意气相投,推心置腹,完全忘记了二十多岁的年龄隔阂,成就了一段友谊佳话。这告诉我们( )A、友谊离不开物质的支持 B、交友需要接受患难与共 C、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D、交友需要做到慎重选择(2)、诵读经典佳句,感受生命力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郑板桥的这首《竹石》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 )
①生命的顽强不屈
②顺境时的顺势而为
③生命的脆弱艰难
④逆境时的迎难而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每年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每到这一时期,德清县各个中小学校都会组织防震安全演练以及各种灾害知识宣传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帮助学生( )A、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护能力 B、拓展学习渠道,丰富课余生活 C、树立规则意识,改变自然规律 D、保持心理健康,正确对待逆境
-
8、针对下图漫画《手中有“戒”》,同学发表了自己对老师行使教育惩戒权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损害教师形象 B、会影响师生间正常交往,有违教学相长 C、能够帮助学生改正错误,鞭策学生进步 D、能够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确立教学风格 -
9、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郑钦文从小就立志要成为网球冠军。她自小就开始网球训练,同时也不放松文化课学习,统筹规划学习与训练,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并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获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网球单打冠军。郑钦文的经历告诉我们( )
①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
②梦想一旦确定下来就会变成现实
③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努力学习
④要及早投身社会实践大课堂中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蔡元培先生的这段关于“家庭”的论述强调了( )A、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B、家庭是我们寄居的地方 C、家庭是增长知识的学校 D、家庭是我们的修身之所
-
11、“在快乐的学习中挖呀挖,挖出了知识发展它:在社团的活动中挖呀挖,挖出了兴趣培养它;在社会实践中挖呀挖,挖出了潜能激发它”这段由七年级同学改编的儿歌唱出了初中阶段为我们( )A、规划了就业主方向 B、扩大了人际交往圈 C、增加了个人自由度 D、提供了发展新机会
-
12、下图中文物是东晋黑釉鸡首瓷壶,浙江德清窑烧制,现藏于国家博物馆。这件瓷器印证了当时(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C、农业的精耕细作 D、南朝冶炼技术进步 -
13、下列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
①三顾茅庐
②草木皆兵
③火烧赤壁
④草船借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B、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 D、丝绸之路运输工具多样 -
15、东汉时期,豪强大族的田庄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经营手工业、渔牧业,还拥有私人武装。这一现象( )A、促进了社会经济繁荣 B、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局面 C、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D、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16、汉朝初年,统治者主张清静无为,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这一治国理念符合(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
17、利簋腹内底铸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在于( )A、记载了武王伐纣的时间 B、表明当时已经出现成熟文字 C、印证了纣王的昏庸腐朽 D、说明当时青铜铸造工艺高超
-
18、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史料的形式一般有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材料和口述史料等。以下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A、大禹治水传说 B、司母戊鼎 C、《女史箴图》 D、《史记》
-
19、良渚古城遗址中,城内外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而城外普通墓地随葬品稀少,这一现象说明( )A、历史上良渚曾盛产玉石 B、统治者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 C、当时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D、黄河中游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
20、长城蜿蜓于崇山峻岭间,古人在修建长城时面临地形的严峻挑战。下图是某长城景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问题。
(1)、长城主要修筑于( )A、山谷 B、鞍部 C、山脊 D、陡崖(2)、该景区的地形特征是( )A、山地为主 B、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C、丘陵广布 D、最高处海拔超过 9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