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直接导致表1中数据变化的因素是( )
表1世界石油产量统计
年份
1880
1900
1910
1920
产量(万吨)
400
2100
4600
9400
A、蒸汽机的改良 B、火车的诞生 C、内燃机的推广 D、电力的应用 -
2、1871年,明治政府派岩仓使团出访欧美。使团成员认识到“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这一认识推动日本在改革中( )A、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 B、“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体制
-
3、在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就职典礼上,南美“解放者十九世纪初四十年代七十年代时向用过的佩剑被展示时,出席典礼的各国领导人均起立鼓掌。解放者"备受尊崇,主要因为他推动了( )A、联邦共和体制的初创 B、君主立宪制确立 C、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D、民主法治的进步
-
4、下图A、B两处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中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国际成立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建立 D、十月革命胜利
-
5、18世纪末,随着纺织机械的应用,英国部分家庭妇女走进工厂,出现了妻子挣钱养家丈夫失业在家的现象。这说明,工业革命后英国( )A、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B、女性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家庭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
-
6、历史学家林·亨特在《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的开篇中指出:“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人权文献。”以下属于三部文献核心内容的是( )A、体现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 B、开启了现代法治社会先河 C、体现自由、平等、民主的原则 D、奠定了欧洲民法典的基础
-
7、18世纪末,雅各宾派领导成立法兰西国民地图集公司,为中小学教育提供《国民地图集》等教材,致力于通过普及法国最新的地理和区域知识,持续培养公民意识和民众政治信仰。出版这些刊物( )A、适应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要求 B、反映了封建欧洲社会的政治特征 C、推进了拿破仑战争在欧洲的发展 D、表现了法国革命发展的曲折进程
-
8、小实同学梳理了“探寻新航路”的知识体系,其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
9、《全球通史》在评价某一社会思潮时指出:它“关心的是今生而不是来世,强调人和人所能取得的成就,认为人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与这一社会思潮直接相关的事件( )A、文艺复兴 B、科学革命 C、肩蒙运动 D、工业革命
-
10、“一些西欧商人绕过行会,自己购买原材料提供给手艺人。在支付原材料和佣人力上痒。压低价格,出售产品时拾高价格,以确保投资回报的最大化。”材料反映当时西欧( )A、封建行会的发展 B、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C、庄园经济的兴起 D、工厂制度逐步形成
-
11、13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曾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A、复兴希腊罗马的文化 B、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 C、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D、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
1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在讽刺喜剧《公民大会妇女》中,写了雅典妇女女扮男装出席公民大会,准备夺取城邦的管理权。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享有各项权利 B、公民主动参政议政 C、戏剧文化成就斐然 D、民主有一定局限性
-
13、不同的人生选择,一种中国脊梁,一种卖国求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沈忠芳,我国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统总指挥,隐姓埋名60年,默默奉献,为国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这一代人从没有在乎过自己的得与失,这一代人一辈子都在磨砺国家的剑与盾。”董某,偶然机会下认识外国间谍,后在金钱诱惑下泄露了国家重要资料。
2024年11月,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间谍罪”判处董某有期徒刑四年九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一年。近日,国家安全机关发现数百个非法气象探测站向境外传输数据,它们位于军事单位、主要粮食产区等地附近,国家依法对非法活动进行查处。如发现非法涉外气象数据探测活动,可通过12339电话举报。 (1)、从捍卫国家利益角度谈谈沈忠芳选择“隐姓埋名”的原因。(2)、结合材料,运用法律知识分析“某”的行为性质。(3)、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如何维护国家安全。 -
14、热点聚焦,文明养犬。阅材料,回答问题。(1)、从图1和图2中任选一幅,运用自由与规则关系的相关知识评析养狗人行为。(2)、网友的讨论分别体现了哪两种社会规则?对我们进守社会规则有何启示。
-
15、八年级某班的同学进行了“社会公益我先行”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活动一:帮助有需要的“他”】
【活动二:争做科技馆讲解员】我参加了城市“爱飞扬公益”,节假日我会去参加公益活动:去养老院做“小小扩理员”,为孤赛老人打扫卫生;去社区做“小小社工”,还参加义卖。
【活动三: 】我努力成为科技馆的“金牌小讲解员”,经常利用节假日在科技馆讲解科学技术进展望未来,让更多人的人认识科技、学习科技、运用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我可以: 。
(1)、运用“在社会中成长”知识,说说上述活动屈于什么行为。这对我们成长有何意义?(2)、联系生活实际,参照活动一、二,续写活动三。 -
16、诗词是研读毛泽东的重要历史资料之一。阅读材料,回问题。
诗词篇
诗词一
诗词二
七绝*呈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0年,腐败的清王朝摇摇欲坠。在辛亥革命前夕,受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17岁的毛泽东外出求学告别父母之诗。
诗词二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边,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幕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诗词篇
诗词三
诗词四
忆泰统·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缺,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2月毛毛泽东在进义会议后率领红军取得长征以来第一次大捷:娄山关大捷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苦,天翻地投慷而慨。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杀。
——1949年4月23日晚南京解放之际。毛泽东听到捷报后欢欣鼓舞,即兴写下了这首诗。
(1)、联系所学,指出诗词二中“西江月·秋收起义”的时代背景,面对“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情境,中共如何应对?(2)、1919至1949年,30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湘江边一介书生,成就一代伟人。近代百年的苦苦探寻,最终中国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依据所学,结合以上材料诗词涉及史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2023年我国水稻科植面积500万亩以上的省份。
材料二 图1为东北地区简图,图2为哈尔滨气候统计图
材料三 浙江水稻的生长期一般在130天左右,而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可达150天甚至更长,生长期长可以积累更多的养分;在水稻成熟期黑龙江省昼夜温差可达13℃~20℃,有利于大米的糖分积累,色泽更加清白,香味更加浓郁。
(1)、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对材料一的解读。解读一:我因水稻的主产区位于四大地理区城中的地区,依据是该区域水稻种植面积多。
解读三:影响我国水稻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之一是水分,依据是。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黑龙江省水稻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3)、东北大米在我园各地市场上都广受欢迎。根据材料三解释这一现象。 -
18、新学期,某中学开出了各具特色的“劳动”课程,如家务课、烘焙课等。在劳动中,同学们学会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学会了珍惜和感思。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劳动是最主要学习任务
②劳动是幸福生活的源泉
③劳动可以培养实干精神
④体力劳动胜过脑力劳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下列四个情境中采取的维权途径,正确的是( )
情境
A
赵老板将欠债者关在地下室打成重伤
维权途径
B
王某捡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找一伙人打回去
C
培训机构将高考状元的照片用作宣传,拒不撤除
向人民法院起诉
D
邻居家的狗,每晚叫个不停,影响大家休息
向法律援助中心举报
A、A B、B C、C D、D -
20、对下列“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有( )
①做好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勇担责任
②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平等待人
③同学遇到困难热情帮助——关爱他人
④在网络上查找学习资料——维护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