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校学生以“江河安润·黄河篇”为主题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一组古诗】
黄河之水天上米,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聂自天涯
——刘禹锡《波沟沙》
从地理角度说,李自诗中的“天上”是指黄河发源地,请写出其名称。根据诗句和地图,说一说黄河的水文特征。
(2)、【一首歌曲】【示例】《松花江上》歌词(节选)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旋律:低沉、悲愤。
理由:1931年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因此,用低沉的旋律表达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心情;同时,用悲愤的旋律表达全国人民对日本野蛮侵略中国的愤懑。注:1939年初,在民族危难时刻,一曲《保卫黄河》唱响延安,传全国。
阅读歌曲《保卫黄河》结合其创作背景,仿照示例,说明《保卫黄河》采用明快有力旋律的理由。
(3)、【一次宣讲】“黄河宁,天下平。”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黄河值比虽沿制千里沃野,却色面临块水难题,同时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商达80%(生名管成线为40%),流场内仍有得近一半的水土流失面积等待治理……
同学们准备以上述材料为主要内容开展以“黄判安·我之贵”为主照的直讲活动。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写一则宜讲提要。(要求事理结合,表达成文,学数不超过200字)
-
2、某校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系列活动,邀你一起参与。(1)、【行走在校园的思政课】
手绘文明,点亮校园。请运用道德的相关知识为标识牌①②完善温馨提示语。
(2)、【行走在田间的思政课】田伯:
近来,我在自家承包田里露天焚烧稻草,却被罚款人民币2000元,烧秸秆增肥是中国农民几千年的自由,现在怎么就能说我违法了呢?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违反该法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救。“秸”净家园,“益”起守护。请帮同学们判断田伯的行为属于何种性质的违法行为并运用所学知识劝导他“规则之下,方有自由”。
(3)、【行走在社区的思政课】倡议书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秋去冬米,XX中学八(1)班将于本周日在社区公园开展为偏远山区儿童募捐衣物的爱心活动。一件旧衣服,不足以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但① 。
对于捐赠的衣物,我们有一点点小要求:
●捐赠外穿的衣物
●②
●……
这个冬天,因为有爱,不再寒冷!XX中学八(1)班委员会
2025年1月17日“衣”旧情深,让爱暖冬。请你将上述倡议书内容补充完整。
-
3、家族命运是国家命运的缩影。阅读江西义罗陈长的大材料,回答问题。
1895-1898年,陈宝箴在湖南巡抚任上“兴矿务、铸、设机器、建学堂、坚电盛、v诡电灯、行轮船、开河道、制火柴,凡此数端,以开利源,以漏卮。”
——摘的身谭嗣同主的的《湘学报》
材料二:民国学兴,先生卜居宁、沪、杭各地,时与数故老话沧杂兴废,虽不少灵均香草之忱思,然洞察一姓难再兴之理,且以民主共和之政体,为中国数千年历史之创局,与历代君主易姓有殊。
——吴宗慈《陈三立传略》
材料三: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占领香港,陈灾恪立即辞职闲居,日本当局持日金40万元委任他办东方文学院,他坚决拒绝……陈寅恪的大女儿取名“流求”,二女儿取名“小彭”,根本不像出自一个传统文化深厚的大家族,因为台湾、澎湖已被日本侵占他要女儿铭记国耻,铭记这两个岛屿是祖国国土神圣不可犯。
——张树军《陈寅醫的家国情伱万化自信》
(1)、根据材料一,写出陈宝参与的历史事件,并概括他在湖南来双的具体措施。(2)、请运用所学历史知识,给材料二加点部分作出注。(3)、综合运用上述材料,概述义宁陈氏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家风。 -
4、勐(měng)腊——镶嵌在我国西南边境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相关链接:
勐腊是农业大慎,以稻谷,蔬菜和橡胶生产为主。有经国务院批复设立的云南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勐腊具有悠久的种茶、制茶,贸茶、饮茶历史和古老绚烂的贡茶文化,茶马古道·勐腊段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1)、勐腊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地区,隶属省。(2)、根据地图,分析勐腊成为农业大镇的自然条件。(3)、综合地图和相关链接,你认为勐腊除了发展农业外,还适合发展何种产业,并说明理由。 -
5、“河南交通运输系统大工匠”盖玉京,三十余载扎根基层高速养护工作,带领他的技术团队研发了一项项养护“小节新”,还以1+2导师带徒的万法,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型
人才。他的事迹启示我们,实现中国梦( )
①要继承发扬实干精神创造新的辉煌
②要努力学习,培养敬业精神,报效祖国
③需要一代代人埋头苦千和接力奋斗
④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奉献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当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画卷徐徐展开,它们见证了( )
①中国成功跨入了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
②中国科技水平已经巡遥领先于世界
③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形响力不断提升
④中国人民衣食住行朵件都越来越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小阳收集了一些微资讯进行分析,其中微点评不正确的是( )
微资讯
微点评
A
新昌县制定了《斯昌县住房困难家庭购房补助实施细则》
国家正采取惠民生的措施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B
2024天猫双11成交总期强劲增长,589个品牌成交额破化
网络可以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C
新学期,新昌县各中小学校纷纷开展劳动体验、研学旅行活动
青少年要关注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D
东部战区开展农慑“台独”分裂势力的“联合利剑-2024B”演习
维护国家安全奖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A、A B、B C、C D、D -
8、新时代好少年李智琳、李慧琳,从小就学会照顾生病的爸爸、替妈妈分忧,学习上比学赶帮,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最大家眼里的好孩子、好样。她们的行为启示我们( )
①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②承担责任一定会得到物质或精神回报
③勇于承担责任会使生活更加温暖
④做负责任的人应该学会主动帮助他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巴黎奥运会川问,中国健儿们“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我很累,但我还可以为国再打3个小时”等誓言掷地有声。这告诉我们( )A、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总是会有冲突 B、要牢固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 C、国家利益面前必然要会舍弃个人利益 D、为捍卫国家利益要增强危机意识
-
10、演员贾玲发现某公司未经同意使用她的卡通肖像,起诉了该公司。最终法院判决被告停止侵权,不得再生产侵权商品并公开赔礼道歉。此案件启示我们( )
①向法院起诉一定能成功
②应该学法、知法。守法
③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权
④违法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下边漫画告诉我们( )
①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
②保护自己就是要拒绝上网
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④要浏览与学习有关的信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神舟十九号机组由蔡旭哲(指令长)、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组成。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上看他们是( )A、业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血缘关系 D、趣缘关系
-
13、正确的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准确解读。下列史实与解读对应正确相符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中共一大召开
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井冈山会师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A、A B、B C、C D、D -
14、“八一大天亮,百姓早起床,昨夜晚,机关枪,其格格其格格响,它是为哪?原来是共产党武装起义,原来是红带子兵解决国民党。”欧曲中的起义是( )A、广西起义 B、黄花园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
15、以下为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材料,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搜集的资料
探究主题
照片: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地图:《北伐战争形势图》
书籍:《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遗址:泸定桥
____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工人连动的高涨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
16、以下是蔡元培早期经历简表(部分),与这些经历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坚持兼容并包。
1919年,回电救育总长:学生爱国运动,我不忍阻止。
1920年,开创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A、武昌起义和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和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D、五四运动和户七会议 -
17、1900年,官员奏报:“天津义和团民,近已聚焦不下三万人,日以焚教觉,杀洋人为事”。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 )A、试图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被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 C、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
-
18、奕诉等人认为西方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无不自天文算学中来"。下列措她实践了这一主张的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兴办新式学校 C、采用西式方法练兵 D、成立海军街门
-
19、太平天国的《太平礼》规定:“凡东王、北王、王及各王驾出,侯、丞相轿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这说明太平天国( )A、制度建设卓有成效 B、领导集团腐败退化 C、最高领导自相残杀 D、革命纲领不切实际
-
20、“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公议定则例。”这一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