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时间的车轮又轧出了同样的辙痕,这个朝代与秦朝是那么惊人的相似。一样的气吞万里如虎;一样的创制颇多··…一样的残暴、好大喜功;一样的二世而亡。”这个朝代是(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
2、东南亚地区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全球游客,在这里你可以感受的特色体验( )A、
极地探险的刺激 B、
热带风情的魅力 C、
沙漠风光的壮美 D、
夜晚极光的舞动
-
3、2025年,第二届中国一中亚峰会即将召开,旨在继续推进中国与中亚五国互联互通,实现合作共赢。下图为中亚气候类型和农业分布图,据此完成问题。(1)、下列关于中亚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的推测,最合理的是( )A、依河湖发展水产 B、主食大多为米饭 C、发展棉毛纺织业 D、民居屋顶坡度大(2)、在推进主要城市互联互通的交通建设中,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最有可能是( )A、降水多且集中,洪涝频发 B、气候寒冷,冻土厂布 C、经济差异较大,协调困难 D、地形复杂,施工困难(3)、中国一中亚峰会的召开,为中亚国家带来的积极意义是( )
①助力特色物产出口,开拓中国广阔市场
②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带动中国旅游发展③加快资金技术引人,促进相关产业进步
④增进区域人员往来,推动中亚教育提升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4、自信表现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从容应对学习和生活的各种问题。( )
-
5、情绪是要比情感更为深刻、更为稳定的内心体验,是人基本的精神需求。( )
-
6、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认知能力得到提高等。( )
-
7、北宋与辽国签订的“澶渊之盟”,促使宋辽之间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局面。( )
-
8、北宋时期,王安石主持变法改革,成功摆脱统治危机,并实现富国强兵。( )
-
9、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重要转折点。( )
-
10、俄罗斯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寒带,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
-
11、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西部山地、高原,自西向东流向海洋。( )
-
12、某校七年级(1)班正开展一场题为“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领域】
材料一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摘编自《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二(乾隆)二十七年,诏曰:“西域平定,回部、准部皆隶版图。其地广袤万里,设伊犁将军统之,屯田筑城,兴教劝学。藏地亦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治,茶马互通货殖。今中外一家,远迈汉唐矣。”
——《清高宗实录》节选
【经济领域】
材料三
明初诏令垦荒,永为己业,免赋三年:清承明制,广修水利,如治理黄河、淮河;推广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至乾隆时,耕地较明末增逾三成,民间“桑麻遍野,棉苎之利,衣被天下”。
——摘编自《明史·食货志》《清史稿·食货志》
【文学领域】
材料四明清时期文化发展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承古”主要表现有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等。“萌新”主要表现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西方科技著作传入中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元璋在中央对政治制度改组的举措。图1机构设立的影响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乾隆皇帝为巩固边疆在我国西北、西南地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前期加强边疆管辖有何重大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图2与清朝推行的哪一政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中国发展有何影响。(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史实分别来印证明清文化“承古”和“萌新”的特点。 -
13、宋元时期,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材料一“凡四十年不识干戈。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议和之后,武备皆废。”
——《全宋文》
【经济发展】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
材料三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东京梦华录》
诏开封府撤去坊墙,诸色人许于临街开店。
——《宋会要辑稿·食货》
【实现统一】
材料四元朝疆域辽阔,行省避免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政权并立】右图所示的政权①是我国哪个朝代?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澶渊之盟的影响。(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朝时期商业繁荣有哪些具体表现?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产生的影响。 -
14、隋唐盛世是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高度发达的产物。七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正在筹办一场隋唐盛世的推介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参与回答下列问题。
【科技耀智慧】
【创新传后世】
材料一隋唐时期的三省将以前属于宰相的政府决策、审核和执行权分开,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承担。中书、门下两省以皇帝的名义草拟和颁发诏令,门下审核需向皇帝复奏画救,最后用皇帝的宝玺进行“印逢”,三省的工作运转受到皇帝的严密控制,其权力完全由皇帝赋予。
——赵冬云《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及其发展》
材料二隋朝统一全国后,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方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凡考试及格的知识分子,不问什么门第,一律委任官职。
——柏杨《中国人史纲》
【文物展风貌】
(1)、隋唐时期有很多的科技成果,请将下列信息补充完整。名称:
原理:通过水流冲击水轮旋转,带动竹筒依次舀水并倾倒入高槽水槽,实现自动提水灌溉。
动力:水力。
作用:节省人力,灌溉农田,提高效率。
名称:
使用:利用弯曲犁辕和可调节犁铧,降低牵引阻力,灵活控制耕深,适应不同土地耕作需求。
动力:人力和畜力。
作用:
(2)、请根据材料一、二分别写出隋唐的创新之举,并任选其中一项,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3)、隋唐时期不仅是一个开明的时代,也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请你任选其中一张文物图片,写出其背后的历史事件,并以隋唐的“开明·开放”为主题写一篇推介词(要求:紧扣主题,史论结合,不超过100字)。我选择图 :(历史事件)。
推介词:。
-
15、某校七年级同学利用网络资源分组开展“研学亚洲”地理实践活动,他们搜集到了亚洲地形示意图(图1)、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2)、①地人们的生活照(图3)以及②地人们的生活照(图4),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探究。(1)、【发现组】
认识亚洲的位置:亚洲北临洋,西南隔运河与非洲相望。
(2)、【实践组】游览位于图中(填“甲”或“乙”)处的世界最高的高原一一青藏高原,发现亚洲的地势具有的特点。
(3)、【探索组】通过对气候资料图的分析,发现亚洲气候分布面积最广,亚洲东部和南部气候显著。
(4)、【求真组】结合所学,从气候角度分别阐述造成①地和②地生活方式差异的原因。
-
16、博整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于3月在海南博整举行,“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是本届年会的主题,亚洲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以下是亚洲人口密度图,据图完成问题。(1)、亚洲人口分布不均,从方位来看,主要分布在亚洲的( )A、中部和南部 B、南部和西部 C、东部和南部 D、中部和北部(2)、在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中国 B、印度 C、印度尼西亚 D、日本
-
17、读北美洲地形示意图和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问题。(1)、下列关于北美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是山脉,受地形阻隔东侧降水少 B、②处属温带季风气候 C、③处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D、④处属温带大陆性气候(2)、下列关于北美洲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多样,以热带气候为主 B、寒带气候均分布在北极圈以北地区 C、50°N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 D、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
-
18、读亚洲轮廓示意图,完成问题。(1)、据图判断,对亚洲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亚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B、四面环海,内陆广阔 C、三面环海,西邻欧洲 D、热带广大,温带较小(2)、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河流呈放射状注入周围大洋。对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降水中部多、四周少 B、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C、亚洲季风气候显著 D、亚洲地势四周高,中部低
-
19、如图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交融发展 D、从多民族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
-
20、学习历史要区分史实与历史解释。史实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B、《本草纲目》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C、《红楼梦》是清朝中期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D、京剧是在道光年间吸收不同地方戏的优点并创改形成的新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