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

    ①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②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③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次重要会议,对其共同点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1956年9月

    概况: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

    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

    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时间:1978年12月

    内容: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A、都形成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B、都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C、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D、会议决策都得到长期贯彻执行
  • 3、1966一1976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较大起伏,但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等方面仍取得重要进展。下列哪项不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成就(   )
    A、我国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 4、下面是李华同学制作的中国现代史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知识卡片,其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1949—1956年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58-1960年   急于求成,严重失误

    1961—1965年      ▲    

    1966—1976年   践踏民主,破坏法制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革命之路,转危为安 C、分田分地,抗美援朝 D、全面调整,初见成效
  •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

    ①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④标志着我国正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6、下列关于拉萨和乌鲁木齐两个城市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都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②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都是民族自治区首府
    ④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门户

    A、 B、④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7、政治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
  • 8、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
  • 9、各级人大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
  • 10、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  )
  • 11、在中共十六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 12、在自然资源的开源与节流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 13、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可以见到成群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
  •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汲取力量青春飞扬】

    小夏同学摘录了几则2024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榜样的风采。
    材料一:福建省泉州市少女黄馨怡。初中时,她运用3D打印技术,创新制作埔女“簪花围”头饰,为传统非遗注入了科技力量。她担任埔文化采风活动义务讲解员及形象代言人,参与中国国际电视台多个外语频道的直播,向世界讲述蠓埔故事。
    材料二:天津市“小海豚”听障儿童合唱团,由19名不同程度的听障儿童组成。他们成功唱出一首首歌曲。他们在合唱中感受快乐,收获自信和乐观,书写了不幸而又幸运的童年。
    材料三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少年崔锦澄,年仅14岁,是一名乒乓球界的一颗“未来之星”。5岁开始打乒乓球,从小学开始每天保持10小时高强度训练。2018年比赛至今已获47个赛事冠军,连续7年蝉联浙江省中小学生乒乓球赛冠军,目前是国家一级运动员。他是个追求卓越而又刻苦耐劳的孩子,在各个领域都熠熠闪光。

    阅读感知

    (1)、材料一中,黄馨怡利用科技成功改进簪花头饰,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探究分析

    结合材料二中“小海豚”合唱团的事迹,请你说说为什么要增强自信品质。

    (3)、材料三中,崔锦澄在逆境中选择自强,这对他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4)、拓展思考

    向好少年崔锦澄学习,你准备如何培养自己的自强品质?

  •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建立后,与北方的辽朝和西北的西夏长期并存。为维护边疆稳定,北宋通过签订“城下之盟”向辽提供岁币,并与西夏达成“庆历和议”,以岁赐换取和平。这些政策虽缓解了军事压力,但也加重了北宋的财政负担。而此次盟约签订,也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据《宋史·财赋志》记载,宋朝在这次“城下之盟”后,每年的财政收入从一千八百万贯增加到三千万贯,增加了六成。
    材料二:金朝崛起后,联合北宋灭辽,但随后南下攻宋,导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后,与金形成对峙局面,最终签订“绍兴和议”,以准水一大散关为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南宋时期,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海外贸易兴盛。
    (1)、材料一中的“城下之盟”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尝试分析此次“城下之盟”签订后北宋财政收入增加的可能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宋处理与辽、西夏、金关系的主要方式,并分析其利弊?
    (3)、假如你是博物馆的策展人,需要设计一个关于“两宋与周边政权关系”的展板。请你绘制两幅简单的示意图,表现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格局,以及南宋与金的“对峙”格局。要求如下:①正确标注北宋、辽、西夏(北)、南宋、金(南)的相对位置。②在示意图中写出北宋和南宋的都城名称。
  • 16、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结合以下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时,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有往来,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友人前往长安。唐朝对外交往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材料三: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都有吸引力。盛唐时期,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文化上也敢于并蓄兼收,群花同放。因此,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1)、指出图一两种钱币的相似之处,并说说这些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2)、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图二描述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哪一史实?由他口述,弟子记述的著作是?该著作有何历史意义?
    (3)、请列举相关史实印证材料二中唐朝“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
    (4)、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唐朝的对外交往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盛况。
  • 17、马六甲海峡被称为中西海上交通“生命线”。读图识文,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马六甲海峡被称为中西海上交通“生命线”。唐宋以来,这条海上交通线上有大量的中国船只往返穿梭,十分繁忙,亚、非、欧各国也通过这条航线与我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

    (1)、如图,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比西岸(多、少)。孟买和加尔各答两城市中,降水丰富的是
    (2)、图中Y半岛和Q半岛共同的气候类型是,该气候影响下多出现气象灾害。图中雅加达所在国家火山地震灾害多发,原因是
    (3)、河流有无结冰期、流量大小等水文特征都和当地气候密不可分,图中结冰期最长的河流位于(填“甲”或“乙”)地区,该地区属于亚洲六大分区中的
    (4)、自古以来马六甲海峡就很繁忙,结合东南亚的地理位置,简述其原因。
  • 18、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就是要青少年(  )

    ①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结合起来
    ②勤学好问、夯实基础,掌握真本领
    ③砥砺前行,在实干中成长
    ④积刻苦学习,一切以“学业”为中心,在学习上“出类拔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9、关于“自信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信的人永远不会遇到挫折 B、自信是成功的唯一条件 C、自信能激发个人潜能,让人远离自负与自卑 D、自信就是完全依赖他人的认可
  • 20、下列行为中,体现“自信”的是(   )
    A、小华总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成绩 B、小林因害怕失败而放弃参加演讲比赛 C、小美面对难题时鼓励自己:“我可以试试看!” D、小刚觉得别人都不如自己,拒绝合作
上一页 115 116 117 118 1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