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202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适应性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5年初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社会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25年5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绍兴市绍初教育集团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5月份大单元试卷(5月二模)
-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调测社会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2025年社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浙真组合·钱塘甬真卷1号作品·明州卷(5月二模)
- 浙江省宁波市南三县(宁海、奉化、象山)2025年初三适应性考试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题卷
-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监测社会·法治试题卷(5月二模)
- 浙江省2025年社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潮汐组合·钱塘甬真卷1号作品·汐卷(5月二模)
-
1、 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攻克埃及,横扫北非……阿拉伯帝国不断扩张,随之传播的还有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
2、“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重视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无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尽臣道)。那么日本武士“尽臣道”的表现是 ( )A、效忠国王 B、效忠主公 C、效忠天皇 D、效忠幕府
-
3、12 世纪晚期,日本的源氏武士集团建立了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从此日本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称之为“幕府统治时期”是因为 ( )A、天皇、将军、武士构成日本的统治阶级 B、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天皇成为虚君 C、天皇在幕府议政,与幕府一起统治国家 D、天皇任命“征夷大将军”,掌握国家大权
-
4、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个军事集团。这一集团形成的纽带是 ( )A、封赐土地 B、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C、中央集权 D、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
-
5、“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下列与这段材料的描述有关的是 ( )A、日本在历史上“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是指明治维新 B、中日交往史上,都是日本派遣大量人员到中国学习 C、日本民族的优点在于善于学习别的民族的长处 D、日本照搬照抄外来文化,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
-
6、7世纪,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材料反映了大化改新 ( )A、以中国唐朝制度为蓝本 B、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 C、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D、使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
7、7世纪中期的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下列对其“转折点”的解释准确的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C、进入封建社会 D、废除了贵族世袭制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当时湖北新军第八镇和第二十一混成协1.5万人,纯粹革命党人将近2000人,经过联系而同情革命的约4000人,与革命为敌的至多不过1000多人,其余则是摇摆不定的。
——摘编自《辛亥首义回忆录》
材料三:从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至 1912 年 1 月 1 日共和国成立,其间仅有83天。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满族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及西藏人。这样迅速的胜利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伟大的革命中是罕有其匹的。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根据材料一,写出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2)、 根据材料二,概括写出革命党人的工作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成果的积极意义。(3)、 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9、 一份文件的内容演变,映射出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帝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待以各外国君主之礼;
*清帝岁用400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
*清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宫内各执事人员等照常留用,惟不得再招阉人;
*清帝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
……
*大清宣统帝从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与中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同等;
*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
*清室应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住居,但民国政府仍负保护责任;
*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
……
1912 年 2 月议和后出台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节选)
1924年10月修改后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节选)
(1)、 有人认为“1912年的《条件》映射出辛亥革命成功了,但也失败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解释。(2)、 同样是《条件》,但与1912年的原版相比,1924年修改后的内容有显著变化,请概括两点进步之处。(3)、 写出《条件》映射出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的方向。 -
10、 下表中两场战争反映的主题是 ( )
战争名称
领导人
结 果
二次革命
孙中山、黄兴等
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
护国战争
蔡锷、李烈钓、唐继尧等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C、工人运动的发展 D、科学与愚昧的较量 -
11、 下列不属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共同点的是 ( )A、都没改变社会性质 B、斗争矛头都指向北洋军阀 C、都是武装斗争为主 D、都是孙中山号召或领导的
-
12、 运用时间轴组织教学是培养时空概念的一种常用方式。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中方框处的内容指代错误的是 ( )A、兴中会成立 B、中国同盟会成立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帝国成立
-
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的权利。”这说明,中华民国的立国原则是 ( )A、独立富强 B、民主、平等、自由 C、分权制衡 D、民族、民权、民生
-
14、 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主政治舞台 B、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D、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
15、 中国的辛亥革命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相比 ( )A、两者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B、两者都改变了国家落后的面貌,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C、前者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前者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后者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
16、《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这个“大团体”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大团体”指的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
17、 下框中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的部分日记内容,这反映出 ( )
10月12日,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
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
26日,课毕后阅读报纸,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
……广东亦有独立之说
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 C、辛亥革命的胜利 D、北伐战争的进程 -
18、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有关他的革命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 )
①成立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②阐发了三民主义
③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④创立了中华民国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太平天国诸多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也许当数废除土地和财产的私有权。这项发明背后的精神是,所有上帝的子民都必须享有他的恩惠,免除匮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服穿,有钱花。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就必须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2)、 根据材料二,归纳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3)、 材料三中“废除土地……对现存的土地制度进行一场根本性的变革”与哪一文献有关?(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列强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
20、 时空之间,因采之辩,微宏之观,历史可以这样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前,世界上的国家除了资本主义宗主国及其殖民地外,还有一类是独立国家。独立国家中最大的就是处在亚洲东部的大清帝国……大清帝国自居天下中央,实行闭关封锁政策,完全不知道中国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本来自明代末年开始,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当西方国家正在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时候,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的窝壳里不能前进。
——摘编自张海鹏《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二:这是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长长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但这个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为增加贸易量,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欧洲人想要更多的让步,而中国人则认为,这些条约向欧洲人承认的特权太多。因此,1856年再次爆发战争就毫不奇怪了。
——摘编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鸦片战争期间中英双方军事实力对比表。
项 目
中 方
英 方
舰船
总数约1000艘
约108艘
舰船用材
易加工、易开裂的松木
耐腐蚀、耐磨损的橡木
舰船航速
每小时最大航速约12.9千米
每小时最大航速约18.5千米
主导型火炮
每6分钟可射击1次
每6分钟可射击9次
主要轻武器
射程约 100 米每分钟可射击1~2发
射程约200~300米每分钟可射击2~4发
兵力总数
约10万人
约2万人
——资料来源:据张建雄、刘鸿亮等学者研究资料整理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2)、 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两场战争,分别是由谁发动的?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3)、 有人说:“鸦片战争清朝战败,是败于英国的‘坚船利炮’。”针对这一观点,结合表格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逻辑自洽;④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