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小杭与小舟相约报名省博物馆讲解志愿活动,小杭落选后依然对小舟表示祝贺。在父母、老师的鼓励下,小杭报名市图书馆志愿活动并入选。这表明(   )

    ①与人相处需用真诚友善的方式
    ②竞争中礼让朋友能够增进友谊

    ③不同风格的老师都应得到尊重
    ④家人的关爱和支持能激励奋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④
  • 2、1949年,美国迫使东南亚国家实行对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橡胶的禁令;后逐渐招致反对,在1956年马来西亚宣布取消禁令,之后东南亚国家陆续宣布解除类似禁令。这一变化表明(   )
    A、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全面瓦解 B、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C、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 D、亚非拉国家的崛起
  • 3、伯里克利在悼念雅典将士的葬礼演说中曾发表经典演讲“我们的城市向全世界开放……雅典是希腊的学校!”可用以印证他观点的是(   )
    A、 B、 C、 D、
  • 4、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的目标模式关系全局,这一目标模式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这一论述的具体实践是(   )
    A、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B、设立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5、1937年8月,上海文学界在强烈“抨击战争、憎恶战争”的同时发表大量文章“讴歌抗战”,中华民族的觉醒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全民族抗战开始 B、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国民政府对日妥协
  • 6、某校历史小组开展“近代中国史”的阅读活动。如图,根据所选的阅读章节,可知该小组阅读研究的重点是(   )
    第7章  历史的一小步
    (洋务衙门;自强与求富……)
    第13章  假维新中的真改革
    (残局与变法;新政……)
    第17章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A、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B、新兴地主阶级的自救之道 C、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论战 D、中国近代化的产生与发展
  • 7、读下图,最符合图示内容主题的是我国古代(   )

    A、农业生产的进步 B、科技文化的繁荣 C、对外贸易的扩大 D、南方经济的发展
  • 8、史料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帝),加之以恭俭,孝景(帝)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汉初(   )
    A、统治顺应民心 B、秉持法家思想 C、削弱诸侯势力 D、形成大一统格局
  • 9、下图所示为浙江仙居下汤遗址手绘图。据图可知下汤遗址(   )

    A、属于旧石器时期 B、已实现定居生活 C、出现了早期国家 D、原始畜牧业发达
  • 10、小杭计划暑假跟随父母外出旅游,他为此制作了目的地思维导图。读图,完成问题。

    (1)、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与该地相符的是(   )
    A、 B、 C、 D、
    (2)、据思维导图推断,小杭外出旅游的目的地可能是(   )
    A、法国 B、澳大利亚 C、日本 D、肯尼亚
  • 11、某地理兴趣小组开展研学活动。读研学区域地形图,完成问题。

    (1)、对图中信息判读正确的是(   )
    A、B处的地形部位为山谷 B、李庄位于张村的西南方向 C、地形图的等高距为100米 D、通往观光亭,②路线比①路线省力
    (2)、若在A处建一个观景台,以下可以看见的是(  )
    A、张村 B、李庄 C、桥梁 D、观光亭
  • 12、2025年,多国举办国际春节庙会,这是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表现之一(  )
  • 13、武某在禁止燃放区域内燃放烟花,被处以200元罚款,武某承担的是行政责任。(  )
  • 14、国家制定政策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此举保障了公民的物质帮助权。(  )
  • 15、文艺复兴运动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  )
  • 16、在吸取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
  • 17、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 18、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密洞适应了当地湿热多雨的气候特征。(  )
  • 19、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
  • 20、“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九年级某班同学以“讲好中医药故事”为主题,制作了一期黑板报,请你参与。

    交流版块

        中国的唐朝,国富民强,百业兴旺,国内外贸易发展和科学文化交流频繁。高句丽、百济、新罗都曾派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医药学,中日、中印之间的医药交流在唐代也是相当频繁。在公元615~789年间,大食正式遣使来唐者有37次之多,其使往来互携文献及药物。中医的脉诊法与阿拉伯医学的诊断法,在唐朝长安城的胡商中相互借鉴,长安成为医学交流中心。

    资料版块

    ·中医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药学追求的“和”的思想原则,与中华文化讲求“和而不同”的理念高度一致;中医药学的治未病理念,与《周易》的忧患意识息息相关。

    ·目前,中医药凭实力、靠疗效已推广至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助推着中华文化更广泛、更深远地走向世界。

    行动版块

        近年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日益丰富,“识百草”、_等活动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药食同源+滋补类食品”成为养生消费的热门选择,“中医药+”成为流量密码,传统中药材融入现代饮食,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打开方式;中医药在开放包容中不断接纳人类文明成果,新兴数字技术逐步融入中医药全链条,传承千百年的中医药典籍得到了激活。

    (1)、请完成①、②处填空,并根据“成就板块”,概括我国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交流板块”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阿拉伯人在医学领域取得的成就一例,并说说唐朝长安城“成为医学交流中心”的条件。
    (3)、结合材料中的“资料版块”,谈一谈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意义。
    (4)、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方式学习和宣传中医药文化,请你在“行动版块”中的△处补充一个活动,并从文化自信的角度,为中医药文化未来更好的发展提一些建议。
上一页 116 117 118 119 1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