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听闻《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时,张之洞发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商利、饷力、兵权一朝夺尽,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仅割占数地而已”的感慨。该条约签订后出现的后果有( )
①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②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此诗歌颂的历史事件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黄海大战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中法战争
-
3、下表是“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技术比较薄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中英《北京条约》的签订 -
4、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下列关于黄河、长江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上游多峡谷且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②中游地形破碎,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③下游都具有江阔水深航运便利的特点
④近年来黄河长江的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川藏铁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线路全长1838千米。2021年6月25日,川藏铁路拉萨-林芝段开通运营,预计2026年底全线建成通车。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1)、据图判断,川藏铁路沿线( )A、经过渝、川、滇、藏四省区 B、经过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气温低,降水少,风沙大 D、所有河流均注入印度洋(2)、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
①促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②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③完善路网结构,增强进藏交通能力
④消除沿线的地震等自然灾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下列关于浙江省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
②冬季寒冷干燥,平均气温在0℃以下③全省地形主要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④钱塘江自西南向东北,经杭州注入东海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7、福建海坛岛面积约277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问题。(1)、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降水多 B、风力大 C、日照强 D、气温高(2)、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高大、屋顶尖、窗大 B、低矮、屋顶缓、窗大 C、高大、屋顶尖、窗小 D、低矮、屋顶缓、窗小(3)、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A、种植业 B、林业 C、渔业 D、牧业
-
8、我国地势大致呈甲、乙、丙三级阶梯分布(如图)。以下阶梯信息描述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是平原和丘陵
②海拔在1000-2000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③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A、第一级阶梯—甲—① 第二级阶梯—乙—② 第三级阶梯—丙—③ B、第一级阶梯—甲—③ 第二级阶梯—乙—② 第三级阶梯—丙—① C、第一级阶梯—丙—① 第二级阶梯—乙—② 第三级阶梯—甲—③ D、第一级阶梯—丙—③ 第二级阶梯—乙—② 第三级阶梯—甲—① -
9、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据此完成问题
江苏
广东
福建
新疆
西藏
青海
人口密度(人/每平方千米)
743
511
338
10
2
8
民族(个)
56
56
56
55
20
54
(1)、根据表格,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A、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少 B、东南人口稀少,西北人口稠密 C、东部人口稀少,西部人口稠密 D、南部人口稀少,北部人口稠密(2)、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的格局是( )A、大散居,小聚居,分区独居 B、小散居,大聚居,分区独居 C、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小散居,大聚居,交错杂居 -
10、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但这一时期依然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年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 A
他治学严谨,运用前朝刘徽的割圆术,精确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了世界近千年。
书法作品 《 B 》
王羲之刻苦学习,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创作出这幅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值列传》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彼此征战中,北方原有民族格局被打乱,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写出材料一中科学家A的姓名和书法家B的名称。(2)、与《史记》的记载相比,《宋书》中描述的江南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有哪些?(3)、读材料三,请你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典型史事1例。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信息,请你论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年代”(要求:结合材料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1、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随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图片
图1 图2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次著名改革?根据材料,概括这次改革在经济方面的举措及改革的影响。(2)、材料二反映秦朝在中央和地方上的制度创新分别是什么?这对秦朝统治有何积极意义?(3)、依据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汉时期在币制上有什么革新措施,分别指出这两次币制改革产生的影响。(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
12、亚运会是亚洲这个“大家庭”的体育盛会。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洲地理位置示意图(图一)
图一
读图一回答:
材料二:亚洲气候分布图(图二);杭州市气候资料图(图三)
图二 图三
读图二、图三回答:
材料三:下面是某校两位七年级同学关于杭州亚运会的看法:
参加杭州亚运会的运动员都是黄色人种,没有白色和黑色人种。
参加亚运会的运动员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所以亚运村设置了清真餐厅。
(1)、亚洲主体部分位于半球(填“东半球”或“西半球”),。(填“南半球”或“北半球”);从地球五带划分的标准看,亚洲主要位于。(填“温度带”)(2)、图一亚洲濒临的海洋:① , ② , ③。
(3)、亚洲西与A洲接壤,西南以E运河与B洲为界。(4)、亚洲气候类型具有性,其中以气候类型为主。例举杭州在9月23日至10月8日举办亚运会的有利气候条件。(5)、请你任选小宁或小波的观点加以评述。 -
13、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联系。下列几组历史事件,主要体现因果联系的有( )
①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
②八王之乱—西晋大封同姓诸侯王③东汉后期宦官专权—黄巾起义
④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佛教、道教广泛传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如图示意图可以反映(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C、三国经济发展状况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
15、下列是某校七年级同学制作的有关赤壁之战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时间:208年 对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地点:赤壁
特点:以少胜多 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A、时间 B、对战双方 C、特点 D、意义 -
16、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取得了突出成就。下列科技文化成就与时期、人物对应正确的有( )
时期
人物
成就
①
西汉
司马
《史记》
②
西晋
蔡伦
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造纸术
③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④
三国时期
马钧
翻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其中的“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西汉中央政府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的管辖开始于( )A、西域都护的设置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地方州牧的设置 D、光武帝统治时期(2)、“丝绸之路经济带”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这是因为两者都有利于( )
①促进东西方贸易往来
②加强对沿线各国的有效管辖③推动国际合作与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
④加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下边是对某一历史人物主要事迹的高度概括,你认为这一历史人物是( )
打败项羽,建立汉朝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汉献帝 -
19、大型油画再现了宏大的历史场景,下列选项中与如图油画主人公有关联的是(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20、从绿色可持续场馆设计、实施亚运会绿色行动方案、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量,到历史上首次提出举办“无废”赛事……2023年杭州亚运会赛场内外,绿色的“中国元素”随处可见,也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