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读“地球部分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相邻经线的间隔是15°,那么A点的经度是
    (2)、A、B两点所在的大洋是 , 该大洋面积不断(扩大、缩小)。
    (3)、E、F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 F大洲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
  • 2、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字母代号填出各大洲的名称.                                                                                                                                                      

     

    A

    B

    C

    D

    E

    F

    G

    大洲名称

    欧洲

    北美洲

    南极洲

    (2)、根据图中数字代号填出各大洋的名称                                                                                                            

     

    大洋名称

    北冰洋

    (3)、赤道穿过的大陆有大陆和大陆.
    (4)、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填名称)
    (5)、巴拿马运河是洲和洲的分界线.(填名称)
  • 3、读图,回答问题.

    (1)、a、b两图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2)、下列关于G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气候最寒冷的大洲 B、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 C、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D、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3)、图中A、C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①②③④四大洋中,洋面积最大,洋纬度最高(填写大洋序号及大洋名称)。
    (4)、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是洲,位于南半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的是洲;位于西半球、离南极洲近的是洲;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中部的是洲(填写大洋名称)。
  • 4、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和国家间分配不均,是产生粮食问题的根源。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粮食输出的大洲A , 它与南美洲的分界线B是运河。A洲粮食出口往西横穿洋到达C洲,大洲C , 它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运河,它与A洲的分界线是海峡。
    (2)、①是世界最大平原平原,位于(东或西)半球。②点的经纬度是
    (3)、北京的玲玲同学过暑假时,好望角的季节是季。晚餐时,玲玲通过互联网与远在华盛顿的表姐视频聊天,表姐对她说“早上好”,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5、榴莲是一种喜湿喜热的热带水果,它口味独特富含营养。瑞安的榴莲主要来自T国,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T国地图、榴莲主产区的气温降水图及榴莲种植条件表

    材料二:T国是世界主要榴莲生产国与出口国,随着海外需求增大,农民纷纷放弃其它作物改种榴莲,造成农民收入的不稳定;该国农民主要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鲜榴莲和冷冻榴莲的出口量非常大,榴莲酱和榴莲干等加工产品的出口量较小。

    (1)、根据材料一,达T国的地理位置。
    (2)、结合材料一,判断图中①②哪一区域更有可能成为T国榴莲的主产区,并分析该产区能盛产榴莲的原因。
    (3)、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为T国榴莲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可行性建议。
  •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大洲:①
    (2)、从图中可知,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洲和洲;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海峡是海峡。连接太平洋与北冰洋的海峡是海峡。
  • 7、读下图“大洲和大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 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
    (2)、A和B分界线是 , D和E的分界线是
  • 8、阅读下图,辨别图中字母代表的海陆分布的不同形式并填写名称。

    A.B.C.D.E.F.

  •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的名称A , H , B , D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的名称。E , F , G
    (3)、图中I处为运河,它是B和D洲的分界线。
  • 10、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ABCD
    (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①
  • 11、请将下列城市填入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北京 ②上海 ③华盛顿 ④西安 ⑤鹿特丹 

    (1)、作为首都,以政治活动为主的是:; 
    (2)、工商业发达,偏重于经济活动的是:; 
    (3)、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在文化艺术方面富有特色的是:
  • 12、某校同学围绕“我眼中的家乡发展”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第一小组上网查阅到“吉利品牌主要创建历程”:

    注:仅2009年,吉利集团就申请了922项专利,提高了吉利产品核心竞争力。

    第二小组查阅文献收集到以下信息:

    C乡坚持村委直选,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健全村民户主会议制度,村重要事项的决定事先都召开村民户主会议进行讨论;建好村务公开栏和评议箱,让村民了解村务,收集村民对村委工作的批评建议。干群关系顺了,社会也和谐稳定了。

    第三小组采访收集到的资料:

    从1978年到2018年,X村的产值增长了105倍,村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17倍;该村村民从幼儿园到高中,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村里的老人有高龄补贴,村民农保报销外自费部分由村里支付。

    (1)、从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角度,说说吉利注重“技术革命”的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吉利集团发展壮大的秘诀还有哪些?
    (3)、结合材料,说明C乡是如何保障村民“参与民主生活”的。
    (4)、材料三揭示了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哪些道理?
  • 13、法律意义上的平等,是指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 14、看网络世界,树诚信之风。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来,网络诚信问题引起社会热议。习近平主席在《之江新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

    材料二:为了营造和谐有序安全的网络环境,有关部门出台了《网络安全法》,还设置了网警来维护网络秩序,对于一些传播虚假消息的网友进行禁止上网、罚款等相应处罚。

    (1)、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2)、有人认为《网络安全法》和“网警”限制了他们的上网自由,你同意这一观点吗?结合书本知识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信息,说说青少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 15、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测得E处到F处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那么两地的实际距离是米;图中河流的流向是从流向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A  , C
    (3)、根据等高线,估计甲山峰的海拔范围。
    (4)、如果从攀岩的角度考虑,应选择处(填字母),请简要说明理由
  • 16、读下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形图中,根据指向标定向法,说说甲地在乙地的方向,小河下游MP河段流向大致是。 
    (2)、B地海拔为米以上,A地与B地温度相比较,较低的应该是 , 你的依据是
    (3)、该图比例尺表示方法是比例尺,现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米。
    (4)、甲乙两地是自然村落,比较适宜居住。请你根据右图,说说理由。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12月,我国印发 《 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目标是:贫困地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到2020年,实现对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不能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材料二:支月英,19岁时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泥洋小学 ,成为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她坚守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1)、结合课本知识,谈谈教育精准扶贫目标对个人和国家的意义。
    (2)、支月英坚守山村讲台36年,请从公平的角度谈谈她这样做的价值所在。
    (3)、感动不如砥砺前行。上述材料对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有何的启示。
  • 18、图幅相同的两张地图,若A为《中国政区图》,B为《浙江政区图》,则图的比例尺大,图表示的范围大,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填字母代码)
  • 19、读图,填空。 

    (1)、图中河流的流向是向流,林地在车站的方向。 
    (2)、图中山脉的走向为 , 该地区盛行风向为。 
    (3)、如果乘车从车站到居民区,沿着公路应先向行驶,再向行驶即可到达。 
    (4)、按比例尺大小分类,此图属于比例尺。
  • 20、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A是平原,主要农作物是;图二中B是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是
    (2)、B平原上最主要的河流是 , 该国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3)、C国牧业的优良畜种为 , B、C两地相同的生产特点为
    (4)、C国的海陆位置不同于其他国家,其特点是什么?
    (5)、观察不同区域人们的生产生活,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上一页 354 355 356 357 35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