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中国民间谚语九九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九九歌中“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反映了气候影响人们的( )A、日常生活 B、工业生产 C、农业生产 D、风土人情
-
2、下列行为能加速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A、提倡骑自行车、坐公交车出行 B、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C、全球许多城市参加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D、大量砍伐森林
-
3、碳的耗用量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少“碳足迹”的是( )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C、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
4、据报道,随着地球高山上的温度逐年升高,植物种群踏上了漫长的“搬家”之旅―平均每十年向上转移十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现象中,与植物种群“搬家”原因一致的是( )A、我国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 B、我国人口由乡村迁移到城市 C、北极海冰正在大面积融化 D、珠穆朗玛峰不断“长高”(2)、为了控制类似现象频繁发生,人类可以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 B、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C、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D、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5、关于地形因素对降水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多 B、背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多 C、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 D、背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
-
6、东南亚居民以单衣薄裙为主,我们这里冬季穿棉夏季穿单。这种衣着习惯方面的差( )A、经济条件的影响 B、物产差异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气候的影响
-
7、近年来,北极地区卫星图像显示,“白色”面积逐渐减小,“蓝色”面积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地震、海啸 B、板块运动 C、注入的河水增加 D、全球气候变暖
-
8、近年来,由于海平面上升,印度洋上岛国马尔代夫因面临被淹没,计划全民搬迁。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洪水引发 B、自然规律 C、地震破坏 D、全球变暖
-
9、共享单车的最大意义在于( )A、为了省交通费 B、为了锻炼身体 C、降低工作效率 D、低碳出行,保护环境
-
10、在南美洲最南端的智利百内国家公园旅行时,导游介绍说格雷冰川近30年缩减了19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造成格雷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减少 B、土地污染严重 C、全球气候变暖 D、板块碰撞挤压(2)、为减缓冰川缩减,公众应参与的行动是( )A、衣服洗净后用烘干机烘干 B、公交、汽车等绿色出行 C、购物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点外卖时多要几份餐具
-
1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我们能做到的是( )A、就餐时用一次性筷子 B、超市购物用塑料袋 C、夏季常开空调减暑降温 D、外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12、北极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增多 B、全球海平面上升 C、海洋垃圾日益增多 D、火山地震频发
-
13、东南亚居民服饰以单衣为主,而我国北方居民冬季穿棉衣,夏季穿单衣,这种穿衣习惯主要是受( )A、气候的影响 B、物产差异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经济条件的影响
-
14、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根据材料,下列关于我国碳排放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30年前增长变慢 B、2030年增长率达到峰值 C、2060年后基本为零 D、2030~2060年基本不变(2)、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主要目的是缓解( )A、南极臭氧空洞扩大 B、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C、酸雨发生的频率 D、雾霾发生的频率(3)、为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②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③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实现技术节能④停止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5、读下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等高距为;a处的海拔为;b、c间的相对高度为。(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 , B. , C.。
(3)、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图中虚线框内的山脉走向为 , 判断依据是(填定向法)。(4)、图中①②③三条溪流中要开发漂流项目,哪条溪流最安全?并说明理由。 -
16、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产区,以不到中国陆地面积2.5%的单薄之躯“甜了大半 个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甘蔗对气候条件要求较高,整个生长期需要高温、强光照、充足水量。
材料二:与巴西、澳大利亚等甘蔗产区的机械化收割不同,广西的甘蔗种植、收割主要靠人工完成,我国国产蔗糖成本约在5000元/吨,而巴西的原糖生产成本约2100元/吨。近年来广西农村大多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严重制约了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分析广西种植甘蔗的有利自然条件。(2)、针对广西甘蔗种植面临的困难,请你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
17、读《东南亚局部地区地形图》(左图)与《东南亚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下图)回答问题。(1)、东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生产和出口区,根据该区甲、乙两种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说明该区水稻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有哪些。(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区大部分地区的地势特点是 , 河流大致汇入洋。其中流经本区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是(3)、图中字母A为海峡,是世界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
-
18、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位于南美洲的巴西是世界第三大玉米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玉米出口国。2023年1月8日,我国首次散船进口巴西玉米,标志着巴西玉米输华走廊正式打通。
材料二:图1“巴西略图”和图2“世界简图”
(1)、按东西半球的划分,巴西属于半球的国家,依据图上信息,亚马孙河流域西部的地势要比东部(高、低)。其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地形区),该国玉米生产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温度带)。(2)、仔细观察图1中的图例符号,归纳巴西的农作物和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 , 这种分布特点对出口的影响是。(3)、假设一艘满载玉米、咖啡等农作物的巨轮,从里约热内卢出发,驶往我国上海港,请你为这次航行设计一条航线:。 -
19、读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A处地形部位的名称。(2)、图中甲村在乙村的方向。(3)、若量得图中②地到③地的直线距离是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水平直线距离是千米。(4)、在①地,同学们测得气温为20℃,则此时②地的气温约是℃。(5)、甲村所在地的地形类型是。
-
20、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相关问题。(1)、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2)、写出图中字母所表述的地形部位的名称:A、C;(3)、图中道路的走向为;(4)、 a、b两条虚线所在的位置较易形成河流的是(填字母),理由是;(5)、张老师打算从甲村到乙村去家访,请你帮助张老师在①、②两条线路中选择较为合适的一条(填序号),理由是;(6)、当地政府计划在该地区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甲、乙、丙、丁四村庄当中,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 , 理由是;(7)、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修建水电站,选择Q处建坝的理由是 , 但可能产生的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