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创作于1960年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的喜悦,唱出了感谢毛主席和党恩的真情,表达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决心。该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是西藏(   )
    A、和平解放 B、进行民主改革 C、自治区建立 D、实行改革开放
  • 2、根据形势变化,1950年1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财政会议上,中央对我国财经工作方针作了及时调整:战争的支出第一,维持市场的支出第二,带投资性的支出第三。这里的“形势变化”主要是指(   )
    A、西藏和平解放 B、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C、朝鲜内战爆发 D、土地改革取得成效
  • 3、有学者指出:“它的确使中国在世界上恢复了一个大国和强国的形象,中国以弱抗强,与美国代表平起平坐地签订了停战协定,这不能不令世人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中国人民真正可以自豪地呼喊‘从此站起来了’。”该学者评述的史事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4、歌词蕴含着历史信息。下列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歌词是(   )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C、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D、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 5、如表是1949—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和部分内容,据此可以看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中心工作是(   )

    时间

    标题

    部分内容

    1949年1月1日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

    1951年1月1日

    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中国人民必须在一九五一年努力发展土地改革工作

    1953年1月1日

    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继续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

    A、继续革命,解放全中国 B、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C、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D、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6、以下能正确反映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的是(   )
    A、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B、新文化运动→土地革命战争→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C、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战争→国民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D、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 7、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土地改革,变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 8、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
  •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 10、风雨历百年,问道铸丹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代尺。

    材料二   史料三则。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由于)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

    ——《中国历史 八年级 上册》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凤阳县梨园公社小

    岗村18户农民,冒着风险,在包干合同书上按下手印……在党中央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

    ——《中国共产党简史》

    (1)、年代尺A 处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请填写史实并阐述其历史意义。
    (2)、年代尺B 处表示我国发展的哪一新的历史方位?在这一时期,我国在“全面脱贫”后开启了哪一新征程?
    (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运用材料二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史论结合,正反论证。)
  • 11、雷锋现象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道德典范和精神象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身世悲惨的苦难孤儿】

    材料一   雷锋家庭成员一览表

    父亲

    雷明亮(1907-1945年)

    惨遭日寇毒打,不治身亡

    母亲

    张元满(1910-1947年)

    遭受地主凌辱,被逼自杀

    哥哥

    雷正德(1933-1946年)

    做童工劳累过度,得肺病致死

    弟弟

    雷三明(1944-1946年)

    贫病交加,早夭

    材料二  过去的生活,把我折磨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害得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万恶的旧社会就是这样黑暗、无情和残酷。

    ——摘编自《雷锋日记》

    【信念坚定的奋进青年】材料三 1950年政府发给雷锋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材料四  1955 年的春天……雷锋工工整整地写了一张入社申请书……雷锋坚定地回答:“这些田都是党分给我的,我坚决听党的话,走合作化的道路。”

    ——摘编自湖南雷锋纪念馆

    我,一个孤苦的穷孩子,今天成长为一个解放军战士、光荣的共产党员,并当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这一切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我每成长一分,前进一步,这里面都渗透着党的亲切关怀和苦心栽培。

    ——摘编自《雷锋日记》

    【代代涌现的时代楷模】材料五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不断续写的“精神谱系”。

    年代雷锋形象时代楷模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阶级立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铁人精神王进喜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公无私的人生价值典范好人郭明义
    21世纪富有公益精神的奉献者大山的女儿黄文秀
    (1)、雷锋家庭成员的遭遇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怎样的现象?
    (2)、材料三、四中雷锋的经历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些建设成就?

    (3)、雷锋现象源自时代背景,感恩于伟大时代,创造着美好时代。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 12、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如表所示)。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出现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

    时期

    流行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人大”“政协”“三大政选”

    探索时期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文化大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经济特区”“下海”

    ①“大包干”   ②“实事求是,拨乱反正”

    ③“闹革命”   ④“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范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的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的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 14、下图是小明绘制的年代尺。其中,全国掀起“大跃进”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时期是(   )

    A、A B、B C、C D、D
  • 15、下表为1952年至1956年我国经济发展数据的变化,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

    资本主义经济

    6.9%

    不足1%

    个体经济

    71.8%

    7.1%

    ①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②不同经济成分的比重都发生了变化

    ③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④公有制逐步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6、1962年,我国农业生产力开始恢复,农业生产水平上升,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关系得到改善。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八字方针的贯彻落实 C、工业布局的明显改善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 17、20世纪50年代,河南省鲁山县某剧团排演了《苏殿选和互助组》一剧后,许多农民提高了思想认识,纷纷转入常年互助组。下列史事与该剧内容密切相关的是(   )
    A、筹建新中国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三大改造
  • 18、小明同学利用下列历史图片展开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艰难曲折的探索之路 C、走向民族独立之路 D、社会主义工业化之路
  • 19、1954年,毛泽东在谈到宪法时说:“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毛泽东这样说是因为(   )

    ①该宪法是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③该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初的临时宪法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未确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如图是1956年的一幅宣传画,描绘了纺织工人生产的场景。该作品(   )

    A、宣传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B、展现了农业合作化的成就 C、表达了人民工业建设的热情 D、揭示了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