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
    (1)、位置: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地区,三地陆路相通、水路相连,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珠江三角洲地区被横穿)
    (2)、区位优势: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的地理位置优势,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
    (3)、地形地势:珠江三角洲地区 ,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4)、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十分极为丰沛,农作物全年都能生长。
  • 2、四川盆地的人文环境

    生产特色———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农业发达

    ①自然条件:四川盆地地处亚热带,盆地内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的特点,气候 , 降水 , 土壤 , 全年适宜耕种。

    ②人文条件:得益于伟大的水利工程——

  • 3、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四川盆地位于中国 , 地处上游,是我国著名的盆地
    (2)、自然环境

    ①地形:四川盆地的地形以为主,面积少,地势 , 盆地内部。盆地四周被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环绕。

    ②河流: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如等。

    ③气候:属于气候,盆地内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的特点。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 4、太湖流域的人文环境
    (1)、行:湖泊与河流承载着人们的出行。众多的是城镇的通道,这里的城镇多沿河或环湖分布。
    (2)、住:人们往往
  • 5、太湖流域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太湖流域位于_的南缘,三面濒江临海,北抵长江,南濒杭州湾,东临东海。太湖流域地跨苏、浙、沪三省市。
    (2)、地形:以为主(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 , 土壤肥沃,
    (3)、气候:为)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 , 冬季温和少雨。
    (4)、水文: , 有优越的灌溉条件,是我国著名的。这里有闻名于世的 , 还有大大小小的天然河湖与人工沟渠。
  • 6、北京的人文环境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中心、中心、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 7、北京的自然环境

    ①地理位置:北京位于(地形区)的北部。东临渤海湾,南面是千里中原,西靠太行山,北依燕山和万里长城,历史上进可攻退可守,军事位置极为重要。

    ②地形、地势特点:北京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东北、西、北三面环山,东南是伸向渤海的平原),潮白河、永定河等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入渤海。

    ③气候: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8、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地理分区)。东起 , 西到乌鞘岭,北抵 , 南连 , 是世界上最大的堆积区。跨越了(简称)四省区,也跨越了青、内蒙古、豫的一部分。
    (2)、自然环境

    ①地形地势:黄土高原海拔米,顶部 , 略有起伏。 , 地面

    ②气候:黄土高原冬季 , 夏季

    (3)、面临的问题: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地区。
    (4)、问题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黄土;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裸露的黄土在下大量流失。

    ②人为因素:由于人类的(如过度放牧、毁林毁草、陡坡开荒、开矿和修路等),高原上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5)、危害:①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②使地表支离破碎,减少了耕地面积;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使黄河下游形成“”,易造成洪灾。
    (6)、治理措施

    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挡土坝等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②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等合理的生产活动措施。(根本措施: , 防止。)

  • 9、小兴安岭的自然环境
    (1)、地位:是我国著名的林区,拥有亚洲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
    (2)、气候与地形:小兴安岭地区纬度较高,属于气候,夏季 , 冬季 , 蒸发量小,非常适合红松的生长。地形以为主,适合林木(针叶林)生长。
    (3)、植被:。红松是世界上的珍贵树种。
  • 10、加快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1)、目的: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原因

    ①现实原因: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②理论原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具体措施

     

     

     

     

     

    国家角度

     

    ①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把列为基本国策 ②国家加大 的力度,地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③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④国际角度:中国还积极参与 , 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  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个人角度

    ①自觉履行的义务,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言行作斗争;②从自身做起,从 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生态环境责任,选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③积极参与环境宣传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 11、环境问题的危害:环境问题不仅 , 制约 , 还影响 , 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 12、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既有问题,也有问题。

    内  容

    表  现

    生态环境问题

    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问题

    工业生产中的是我国面对的主要问题

  • 1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当前的中国,正处于发展阶段,环境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 14、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
    (1)、我国实施了自然资源的工程。资源的合理开发、调配,对平衡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缓解区域自然资源短缺起着重大作用。例:实施。
    (2)、立足自身的自然特点和优势, , 寻求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方式是一条可行的出路。区域的发展要充分考虑本身的资源条件,按照资源状况统筹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促使各地积极建立开发利用资源的不同模式,形成的区域发展特色。
  • 15、我国的资源特点
    (1)、我国自然资源 , 种类相当齐全。(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小国)
    (2)、我国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是的。
  • 16、解决资源短缺的措施
    (1)、面对当前的资源短缺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解决自然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
    (2)、在自然资源的“开源”与“节流”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17、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自然资源是
  • 18、自然资源:在大自然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都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分为。前者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后者如矿产资源。
  • 19、优势互补

    目的

    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地优势,不同区域还可以开展 , 实现

     

     

    实例

    ①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优化沿江城镇和产业布局,实现长江上、中、下游区域的互动合 作;②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国内外区域开发与国际经济合作

  • 20、四大地区
    (1)、划分依据: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由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根据全国各地的可把全国划分为四大地区。
    (2)、四大地区:
    (3)、影响:四大地区体现了我国区域发展的宏观格局。事实上,我国区域发展的情况远比这复杂。我们只有

    因地制宜谋发展: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实现区域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页 150 151 152 153 154 下一页 跳转